少数一些或因品性或因才情出众得人赏识的,也有少部分官员慷慨解囊,主动承担其膳宿费用,或是直接请人住到家中,与其探讨经义唱和诗文等。
贡院的热闹就此分到京城各处。
眼见还有三日放榜,京城上下骚动多日也渐渐平息下来。宇文澜也只是照例问礼部情况如何,裴、高二人十分激动,说这回出了不少好文章,过后将原稿呈上让宇文澜好好品鉴。
杨端正听着记着,余光见宋桓转过头往她身旁看了一眼,片刻后白思贤高喝一声“臣有本奏”后越过她出列跪下。
“臣有本奏。臣门下省左补阙白思贤,谨昧死上言。伏见今岁贡举,印卷官余颂明,身负‘掌试卷刊印,守科场秘防’之责,却敢数年悖逆国制,私泄试题,坏科举锁闱之严,乱朝廷举士之公……伏望陛下纳臣之言,速正印卷官之罪,严固科场之防!臣白思贤顿首百拜,谨奏!”
话毕,白思贤果真往地上重重磕了几个响头。
早在他说出“余颂明”三个字时,包括余构明、王海回在内的数个官员都没忍住回头看他,碍于早朝还有皇帝与其他人在场,他们也不敢发作。
“白卿所言是否属实?”
“有举人黄子默不忿此行,又忧心为恶人所害,冒死相告,以求上达天听,还万千举人一个公道!”
“说下去。”
白思贤看着手中笏板,念出一串名字。宇文澜眯眼听着,若他念到自己想听到的名字,不住轻轻点一点下巴,若是自己人,不免又要费心皱眉,若只是不相干的人,则又恢复平静。
其余人脸上表情好不到哪儿去,尤其是崔听,起初还能愤愤看几眼相关人员,到后来甚至难得一见的,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气得肩头发颤。
杨端长舒一口气,无奈摇头。想到连日来发生的事,她总觉得再这样下去,迟早会出大乱子,奈何宇文澜难改急功近利的性子,这时候谁劝也没有用。
只希望此事一了,后头还能消停一段时日。
等白思贤说完,宇文澜也睁开了眼,下方百官的不同神情尽收眼底,良久,他蹙眉叹了口气,似是为难般开口:“科场弄虚作假事关国本,只是……”
宇文澜还未说出如何处置,崔听再也忍不住,当即出列跪下,高声道“陛下!微臣忝为此次科考出题之人,竟未能发觉此等劣行已成风气,微臣自知有罪,甘愿受罚,但微臣深知科举之重,如今出此等丑事,怎能还像前番再拖延了事?!”
“放肆!”
宇文澜招招手让孙内侍退回去,接着作出含容覆护的模样,道:“崔卿所言极是,这些举人若是来日入朝为官,必将贻害无穷。爱卿为朕、为昭国鞠躬尽瘁,劳力劳心,朕又怎会责怪?但有亲耕礼、亲蚕礼在即,倒是没有合适的……”
杨端也忍不住抬头看他,好在现下所有人都关注宇文澜与崔听,再不济还有个白思贤,也没人注意到她的僭越之举。
崔听直视宇文澜,掷地有声:“微臣有失察之过,愿为陛下——”
“不必。”宇文澜轻描淡写打断他的话,略一挑眉,目光越过崔听来到白思贤身上,“既是白卿举证揭发,便交由他处置吧。另有大理寺少卿姚荣、王道川、方省……还有中书令陈学彦、中书侍郎余构显、监察御史徐政等,从旁协助白卿查明原委。”
什么?!
杨端速度虽快,但看向白思贤时已是众多目光中姗姗来迟那位,此刻白思贤正昂首笑着接旨谢恩,趾高气扬回到她身旁。杨端斜睨他一眼,旋即收回目光:皇帝让这些个大官协助他,却连个官都不舍得给,为免太奇怪了些……
面上,她还是随人附和一句无异议。
稍后便有人跳出来反对:“陛下,怎可让诸多身居高位的大臣协助一个、一个……小小的补阙?!”
白思贤立即瞪他。
宇文澜轻哼一声,问道:“余爱卿的意思,朕明白。不过朕瞧着只有你们几个不太痛快,想是不忍心自家人去帮一个‘小小的’补阙,不如——省了王道川与余构显,免得你们心疼?”
“……陛下圣明!”
“哼……好了,崔爱卿也起吧。”
崔听仍跪着,宇文澜的笑也凝住,直到崔听边上的高琦看不下去,低声提醒不成,硬是将他拽了回去,又笑着打圆场,替他向宇文澜谢罪:“陛下恕罪,崔听近日忙糊涂了,心神恍惚,有时连同僚下属说话也听不进去,等熬过这阵就好了。”
宇文澜不甚在意,又笑着说几句话,算是宽赦他方才的不敬,稍后又说崔听手上还有筹备二礼的事物,又要辛苦一段时日,故而特意赏他一些文人喜爱的物件。
王年打探来的消息:宋桓近日或本人或亲信频繁拜访崔府,尤其是当把她的话付诸行动后似乎还真起了成效,宇文澜也开始不时赏赐钱财布匹,崔听虽回绝不少,只劝他将钱财用在民生军防上,宇文澜却依旧乐此不疲,又说崔府太小,特批了延寿坊一座大宅子给他,大有先帝收服不了的人他一定要收入麾下的决心。
这回,崔听还真就将宅子收下来了,虽不知他有什么打算,但在宋桓看来算是个好开头,顺便送了些好东西到杨府。
纵是如此,朝会上崔听还是不满皇帝为打压王、余、张三家而利用科考一事做文章,一直到亲耕礼这日都不见他有个好脸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