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后。
一辆从云水县出发,目的地是京城的马车停在了周府大门外。
周父这个时候还在宫中处理公务,没有回来,只周母一个人接到消息后急匆匆地赶来。
“母亲,”周含章率先下车,他看见周母后唤道。
周母闻言,只应了一声,然后目光转都不转地盯着马车里面。
时砚青抱着一个软软糯糯的粉团子从马车里出来,一抬头就对上了周母炙热的视线,她和婆母没见过两面,本是不熟悉的,但她们这两年也有通信,所以也算熟悉。
“母亲。”她微微一笑,随后踩着矮凳下了马车。
周母看见粉团子后,眼睛都没移开她一下,“这就是昭乐吧,真可爱。”
两年前,时砚青有了身孕,还是双胎。最后生下了一子一女,儿子是哥哥,名为周观复,女儿是妹妹,名为周昭乐。
周昭乐此时正闭着眼,睡得可香了。
她的哥哥周观复也睡着了,还在马车里没有被抱出来。
看母亲和夫人在一旁聊天,周含章又回到车厢里将儿子给抱了出来。
“母亲,外面风大,我们进去再说。”
现在是初春,京城的气温还是有些低的,周含章伸手拉拢儿子身上裹着的披风,又调整了抱他的姿势,争取让他睡得更舒服些。
“对对对,外面也冷。我们快点进屋去。”周母连忙应声。
半个月前,得知儿子和儿媳要回来了,周母早就让下人收拾出院子来,好让他们一回来就能住进去。
院子里的花草树木都是新种的,廊下铺的石砖也补了缺口。
一进屋,几人就感受到一股暖意。
时砚青和周含章将兄妹二人放到床上,又替他们去了鞋袜和外衣,好让他们睡得舒服些。
他们出了房间,让淡叶在里面守着,这样两小孩醒来后没看见父母也不至于哭起来。
......
回到京城后,周含章还是在翰林院,为从四品翰林院侍读学士。官职不低不高,工作也不闲不忙。
时砚青也没有去原来的医馆坐诊了,而是自己开了家医馆,还是叫青仁堂。
她每日会在医馆里待上三个时辰替人看病,其余时候则是一对一传授何苏木医术。
没错,她收了何苏木为徒。
至于白远成,他也算是半个徒弟。只是他的根在云水县,没办法跟着时砚青来京城,时砚青离开时就把他托付给老师和许多尽了。
在云水县的医馆和药铺,她也交给了颜容。
毕竟京城离云水县挺远的,她就算有心想管,也顾不了那么多,还不如转交给能管理的人。
回到京城后没几年,淡叶嫁人了。
她嫁给了一个书生,这书生性格虽沉闷,但很听淡叶的话,两人相处起来也是细水长流、平平淡淡。
在时砚青三十岁这年,她突然有了个想法。
当晚,她就将这事与周含章说了起来。
她想要开一家学院,这学院只教人医术,不教四书五经。
这事说起来也不难办,没人会来阻挠她。但是也有一个困难之处,那就是前来报名的学生少。
学院开起来后,最开始只有十个学生来报名,他们的年龄还不统一,最大的有四十多岁了,最小的才十几岁。
后来那个十几岁的少年离开了,原因是因为他要成亲,家里人给他安排了一个好差事。
要是还留在学院里学医,他就要浪费好多时间,也失去好多银钱。
眼看着学院里的学生因为各种原因一个个的离开,时砚青的心情都沉闷下来。
她必须要想一个办法,稳住学院的生源才是。
周含章知道这件事后提了个建议,他说不如叫上老师、师叔他们过来坐镇。
毕竟他们的名气大,只要他们来了,不愁没人来报名。
这是个好办法,但两人的年纪都大了,他们才懒得动弹,最后只让自己的徒弟过来了。
徒弟的名气虽然不大,但这下以来,学院里的老师也多了两位,不再是时砚青一人了。
又过了几年,学院的名气逐渐扩大。
好些世代学医的人家将自己的儿女送了过来学习基础的医术,要是运气好,还能被庞观和溪观单独授课。
也是这时候,时砚青的祖母去世了。祖母是在睡梦里离开的,没什么痛苦。
时砚青难受极了,她的亲人又离开了一位。
周含章感同身受,因为在他回京城没几年,他祖父也去世了。那时祖父还在韶山陪着周含规,他接到消息后连夜告假去了韶山,将祖父接回来。
许是时候到了,时砚青某次梳发时,发现了一根白发,她当时坐在铜镜前安静的出神,不知想了什么,最后只长长一叹,将那根白发从发间拔了。
然而白发拔了一根还有一根,根本拔不完。
周父从朝中退了下来,周含章的官职往上升了升。
周观复和周昭乐也有十八岁了,到了婚配嫁娶的时候。
时砚青和周含章也有四十岁了,他们都已经不再年轻,但感情依旧如初,没有一丝裂痕。
周观复娶了户部尚书的女儿卢雪儿,两人对对方都是满意的,婚后的生后也甜甜蜜蜜,没有嫌隙。
他们成婚三个月后,时砚青和周含章就有了孙子或者孙女。
在孙女出生后没多久,周昭乐嫁给了萧久的大儿子萧决明,萧决明比周昭乐大了五岁,他自小跟着父亲在北疆长大,看过底层百姓的生活,立志要做些什么来改变萧朝百姓的生活。
在娶了周昭乐后,两人一起离开了京城,说是要去寻找亩产丰盛的良种。而周观复他并没有入朝为官,他从小就对医术感兴趣,跟着时砚青、溪观、温如是几人学习,可谓是赢在了起跑线上。
在他们五十岁这年,周含章因过度耗费心神在去上朝的路上晕倒过去。
时砚青这时也没有管学院的事情了,她将学院交给了周观复去管理,每日只去青仁堂坐诊一段时间,然后回去钻研医书,顺便将以前看过的疑难杂症记录下来,梳理成册。
她收到周含章晕倒的消息后,急得直接拎起药袋就要去找他。
最后还是被孙女拦了下来,说是宫里传消息过来,陛下已经让人送祖父回来了。
这次过后,周含章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劳心劳力的工作,他慢慢开始培养下属,准备辞官。
在他们五十五岁这年,周含章辞官了。
当今陛下是女帝的女儿,她对待朝臣温和有礼,手段却雷厉风行。在找周含章单独聊过后,她还是同意了他辞官的事情。
没了官职,周含章闲了下来。
他刚开始每天都跟着时砚青去青仁堂坐诊,他不懂医术,就在医馆里找了个角落坐下,手里拿本游记翻看。
后来他不去青仁堂了,而是约上陆觉、陆同去钓鱼下棋。
三人都是相熟许久的朋友,每次聊天都会说起从前的往事,说那时的自己是多么多么的年轻。
不过每日去钓鱼下棋也无趣。
周含章渐渐就不怎么出门,转而待在家中教导孙子孙女读书。
时砚青看在眼里,也有了想法。
她将医馆交给了孙女,让她帮忙照看。
然后拉上周含章外出游山玩水。
他们年纪大了,去不了太远的地方,就在京城附近的几个州县游玩。
周观复不放心父母出门游玩,就让小儿子陪着他们两个,一路仔细照顾。
他们去了沿海的县城,看了大海,摸了贝壳。
在那里,他们与女儿周昭乐一家遇上了。
周昭乐和萧决明在离开京城后,去了很多地方,他们收集到了很多种子,也培育出了亩产高的粮食。
周昭乐生了两个女儿,之后就没再生了。这对萧决明来说挺好的,毕竟他姓萧,父亲、祖父都手握兵权,已经很遭陛下忌惮了。
两个女儿挺好的,最起码在陛下看来没有什么危险。
不过女儿也可学武,也可上阵杀敌,在她们三岁时,萧决明就忽悠了两个女儿学武了。
在外玩了两年后,时砚青和周含章在青山住下了。
这里有个青山书院,周祖父曾经是书院的院长。
周含章幼年时跟着祖父在青山读书,二十多岁时才离开青山去往京城。
这是他最好的回忆,所以他回了青山,也成为了青山书院的院长。
时砚青跟着来了青山,她不打算开医馆了,她决定著书。
她要将她这一身的医术编写成书,流传下去,让更多人去学习医术。
她之前有写过一本疑难杂症的书册,现在再写一本医书,却还是有些困难。不过也只是些许困难罢了。
不久后,周父和周母去世了。
两人都是喜丧,前后相隔几天的时间。
周含章接到消息后,因过度伤心晕了过去。
不过他身体底子好,修养一段时间后就养了回来。
只是在周父周母离开后,他明显低沉了一段时间,身体消瘦许多。
好在时砚青一直陪着他,注意着他的饮食。
在他们七十岁的时候,周观复带着妻子也来了青山住下。周昭乐和萧决明去了北疆,据说他们是找到另一种粮食,可以在北疆的荒土进行种植。
他们两个女儿也带着丈夫一起去了,不然根本不放心啊。
周含章辞了书院的院长,每日就陪着时砚青。
他总觉得这一生过的太快了,他陪着夫人的时间也太少了。
时砚青经常钻研古籍,也耗费心神,她的眼睛没有以前那样清澈明亮了,但是看人的时候依旧温和。
她的医书在前年也写完了,现在也闲着没事,整日坐在院子里晒太阳。
嗯,旁边还有个老头子陪她一起晒太阳。
中秋到了,月亮又大又圆。
周昭乐带着一家子也来了青山。
时砚青和周含章见到了许久不见的女儿,眼泪也是不由得流了出来。
梨树下,白色花瓣随风飘扬。
时砚青和周含章并排躺在躺椅上,晒着暖和的太阳。
这一日的太阳格外暖和,是春日里难得的温暖。
......
千年后,考古学家发现了萧朝名医时砚青和丞相周含章的合葬墓。
经过几个月的勘察挖掘,他们从墓穴里挖出了许多保存完好的文字记载,这些东西都用特殊的药水进行了保存,经过千年,也没有腐朽溃烂。
因为这样,一批历史迷也知道了这对夫妻的许多事迹。
热帖:【聊一聊古代历史中哪一对cp最好磕!】
热帖:【论中医的传承和发展】
热帖:【原来巫医竟然是真实存在的】
热帖:【知名女星和顶流男星将要出演《砚青传》】
大眼仔的热搜前十已经被萧朝刷屏了。
到此完结 ?(???)?撒花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2章 后来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