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聂传江,那是谢静芳毕生最得意的作品,是她最喜欢的一个孩子。而聂传江对母亲的感情也很深厚,所以才选择家附近的农村去插队,以便就近照顾母亲。没想到,这是他做的第二错误的一个选择,第一是娶蒋云清。
对于蒋云清,聂传江称得上一见钟情,却从没奢望过可以拥有她。所以他们之间后来发生的一切故事,其实都缘于蒋云清的主动。聂传江并不晓得蒋云清为什么会看上他,他为此明里暗里问过蒋云清无数次。而每一次,蒋云清的回答都是:因为你是个好人。当初聂传江听了这个回答后暗自窃喜了许久,谢静芳任由他享受了一阵这虚幻的幸福,才点醒他,说:蒋云清跟当初的她一样,是没有别的选择了。不同的是,她当时做好了一辈子留在旬城,留在丈夫身边的准备,而蒋云清并没有。
聂传江为此备受打击,挣扎了许久后,还是选择饮下蒋云清这杯毒酒。母子俩为此冷战僵持了大半年,最后以谢静芳的妥协告终。她答应聂传江跟蒋云清结婚,心想或许是她太过自我代入,影响了对蒋云清的判断。可最后这段婚姻的结局,除了再一次证明了她的睿智,也验证了那句古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在嫁与聂传江五年后,蒋云清的父亲得以平反,蒋云清以“另有所恋”为由,苦求聂传江放手,留下他和女儿聂宇回了燕城。而聂传江,则在蒋云清离开三年后,牺牲在一场厂房的大火中。除了微薄的抚恤金外,只留给聂宇一具烧焦的尸体。
-
随着聂宇渐渐长大,这些旧事都已经被堆放在时光深处,慢慢落满了灰尘。偶尔翻拣出来,也不过是作为一个引子,引出其他话题罢了。就比如此刻,聂宇的大妈二妈迅速在心里过了一遍这些旧事后,得出一个猜测:蒋云鹏大约是受蒋云清的嘱托来的,至于蒋云清为什么突然这么做,大概也是听说了女儿聂宇高考落榜的事。
谢静芳此时也同两个儿媳想到了一处,不由微蹙一下眉头,问道:“是不是想谈小宇高考落榜的事?这件事其实是有原因的,这孩子平时学习还是很好的——”
蒋云鹏闻言稍有一些意外。不是为了聂宇的高考落榜,而是为谢静芳此时所表现出的明显一无所知的模样。
“小宇没跟你们提吗?”他有些疑惑地打断谢静芳反问道,“我这次来是接她回燕城的。”
谢静芳愕然:“……回燕城?”
自蒋云清离开之后,除了每逢农历新年打过一两通电话外,她就再也没管过聂宇。而自从她十年前再婚之后,甚至连这可怜的两通电话都没有了,还是蒋家老爷子蒋铸偶尔想起她这个外孙女,会让秘书或者蒋云鹏在顺路的时候过来看她一两次,除此之外并没有多余的关心。
谢静芳对此毫不意外,在她的心中,聂宇完全是她聂家的孩子,跟远在燕城的那姓蒋的一家子已经毫无瓜葛。所以在听到蒋云鹏突然丢出的这句话时,谢静芳首先涌上心头的感觉是愤怒。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她按着椅子的扶手,要站不站,“你们,你们是想——”抢孩子?
一旁坐着的老大老二两家也反应过来,皆是表情不善地向蒋云鹏看过去,看得他没忍住打了个颤。意识到这其中可能有误会,他连忙解释:“我不是来抢小宇的,是她主动提出要回燕城去的。”一顿,“上个月录取结果出来之后,聂宇去了趟照山,在那里见到了老爷子。她亲口向他提的,要他接她回去。”
-02-
蒋云鹏的话,让聂家的客厅陷入了足足好几分钟的沉默当中,空气犹如凝滞了一般。直到聂老二聂传海小儿子手中拿的玩具啪嗒一声掉在了地上,才打破这令人窒息的氛围。
“你是说是小宇主动提出回燕城的?这怎么可能?”说话的是聂宇的大伯,按旬城习俗也叫大爸,聂传洋。
“是呀,别是你们蒋家找的借口吧,见我们小羽毛长大成年了,就想着要回去了。”大妈王盈阴阳怪气地质疑了一句,不过并不全是出自聂家的立场。身为聂家的大儿媳,她私下里一直跟丈夫抱怨,觉得婆婆坚持要养着聂宇给整个家里增添了很大的负担。现在好不容易养大就有人要来摘桃了,她自然不乐意。
“大嫂,瞧您这话说的,我们怎么会做这种事呢。”蒋云鹏有些哭笑不得,他看了眼阴沉着脸不发一言的谢静芳,说,“这样吧,等小宇回来了,您们亲自问问她。”
-
此刻正坐在进城路车里的聂宇并不知道家里发生了什么,她只一径地看着窗外,不知在想什么。
旁边是受聂传溪所托送她进城来的双胞胎兄妹俩,车上人多,他们只得挤挤挨挨地坐在引擎盖上,感受着手掌下传来的突突声和炙热感,林天天兴奋地与妹妹林乐乐分享。
林乐乐却顾不上搭理哥哥那幼稚的快乐,她有些担忧地凑近聂宇,问:“毛毛姐,你舅舅怎么突然来旬城了,是有什么事吗?”
聂宇停顿了几秒,才扭头看林乐乐:“不知道呢,或许是听说了我高考成绩不好,来训我的。”
林乐乐天真地信以为真,神情越发担忧了。
半个小时后,林氏兄妹将聂宇送到钢厂家属院的大门外,习惯性地不再往前多走一步。这也是受聂传溪的影响,自多年前跟大嫂王盈吵过一架之后,连带着丈夫孩子和她都没再登过这里的家门一次。每次无论是谁送聂宇从乡下回来,都是止步在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