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如意和霍云铮简单地商量了几句,不管他借不借,吴老爷还是要见一面的,也是为了感谢他的这份恩情。
于是便让余小山答复吴老爷,说是明天上午会去拜访。
当天晚上,吉如意便开始找他和霍云铮明天要穿的衣服。
他最好的衣服,就是成亲时候做的那两件,还有一件没舍得穿呢,正好明天穿。
去吴家空着手去不好看,但人家那种有钱人家,什么好东西没见过?平常走亲戚,他们拿几斤肉,拿些糖,那就是重礼了。
去吴家可不能这样,这不让人笑话了?
吉如意想了想,找出两个小坛子,打了两坛酒。一坛笃斯酒,一坛鹤莓酒。只两坛酒显得有些单薄,怎么着也得凑够四样。
两人又商量了一番,决定再买两匣糕点。
镇上最贵的那家糕点店,有几样糕果送礼也很拿得出手。匣子都很精致、漂亮。
一切都备足后,俩人跟着余小山去了吴府。
到了吴府,管家竟然已在门口等候多时了。
见他们来了,忙将他们请进府内,并让一名小厮去通报。
不多时,吴老爷、周夫人、吴星洄在下人的簇拥下来了。
以前只在外面看到吴府的高门楼,今个还是头一次进来。吉如意既好奇地想打量,又不敢乱看。
吉如意只觉得走了很长一段路,才终于进了一个房间。
吴老爷让他们坐,周夫人与几人客套了几句便出去了,吴星洄倒是没出去,就坐在吴老爷旁边。
几人落座后,客套了几句话,终于将话题说到了正题上。
霍云铮问:“我们目前还差六百两,不知吴老爷能否出借?利息就按照市面上的来算。”
这也是两人之前商量好的,纵然他们和吴老爷有那么一点儿关系在。但毕竟余小山和吴星洄的亲事还没定下来,就算定下来了,他们该给利息也是要给的。亲兄弟明算账,这点儿便宜他们不占。
吴老爷笑道:“我不收你们利息。”
霍云铮刚要再说什么,只听他又接着说道:“这银子日后我也不要了,算我入股,以后菜馆赚的银子,分我两成可好?”
吴老爷说得诚恳,烧烤摊生意好他是看在眼里的。他虽然不知道他们要开什么菜馆,但有那手艺在,不管做什么都不会亏本的。
吉如意只以为他会将利息定的高些,万万没想到他竟然想要入股。吴星洄显然也没想到自己的父亲会提出这样的要求,面露一瞬惊讶。
“不好。”霍云铮想也不想地回绝了。
“哦?”吴老爷久经商场,见惯了各种场面,像霍云铮这种连最基本的迂回都没有的,他也不是没见过。只是,他没想到这事会出现在霍云铮身上,难道他看错了他?
“菜馆是意哥儿的全部心血,”霍云铮说这话时,眼睛望向吉如意,神情而又镇重,“我们不想让别人来插手。”
吉如意的脸登得红了,他知道霍云铮喜欢他,可是他没想过霍云铮会在别人面前,毫不掩饰他对他的爱意。
吴星洄望向自己的父亲,见他风雨不动安如山,想张嘴说些什么。只听霍云铮又接着说道:“咱们这门生意做不成,不知吴老爷有没有兴趣与我做其他的生意?”
就连吉如意都没想到霍云铮会这么说,吴老爷果然很感兴趣:“请说。”
“木耳,”霍云铮说道,“我有大量的木耳。”
吴老爷还以为他是从山上采的,又将背靠回了椅背上:“你有多少?”
最多不过几十斤吧,他果然看错了霍云铮,未免觉得很可惜。之前见他器宇轩昂,气质不凡,还以为他会有一番所为。现在看来,失去了记忆,又与村民们在一起,只怕也泯然众人了。
霍云铮轻啜了一口茶,慢悠悠地说道:“上千斤,甚至可能会更多。”
“多少?”吴老爷惊了。
霍云铮道:“上千斤。”
吴星洄给了余小山一个疑惑的眼神,余小山朝他摇摇头,表示自己也不知道啊。
吴老爷从椅背上直起身子:“在哪?”
霍云铮不紧不慢地说道:“在地里还没种出来。”
饶是什么场面没见过的吴老爷又惊了,以为自己年纪大耳背了:“什么?”
吉如意差点儿没忍住笑,悄悄掐了一把自己的腿,又端起茶杯来将自己的脸藏起来。
喝了一口茶后,将那点儿笑意压了下来。
这是什么茶?还怪好喝的。
“贤侄,你这是什么意思?”吴老爷耐着性子问。
霍云铮终于不卖官司了:“我打算来年拿出几亩地来种木耳,每亩至少能出四五百斤的干木耳。我种一些,家里的亲戚想必也会跟着我种,上千斤的干木耳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如果种得好了,兴许还有更多的人想要加入进来。”
一斤木耳就算赚一文钱,上万斤木耳又会赚多少?更何况,像他们这种生意人,是不会只赚这么点儿的。木耳容易保存,又好吃,很多人都喜欢。
“贤侄,你没与我开玩笑吧?”种木耳?他似乎是听说过有一地方的人会种植木耳,但那并非是大晋的子民。至于他们如何种,他就不得而知了。
“并非玩笑,”霍云铮说得很认真,“我种木耳是要往出卖赚银子的,吴老爷家大业大门路也广。咱们即将成为姻亲,这种大生意,我还是希望和吴老爷做的。”
霍云铮前面说的话是在恭维吴老爷,后面的话也是在告诉吴老爷,这种生意想做的人肯定很多,我是看在咱们的关系份上才与你做的,想从吴老爷这里讨个人情。
吴老爷认真打量了霍云铮好几眼,见他不卑不亢,面容坚定、认真,不由地又高看了他几分。
果然,自己看人的本事还是有的,霍云铮要比自己想象得更加厉害。
对于在对待这件事上也认真了许多:“只是贤侄,你从来都没有种过,该如何确定一定会种出木耳?”
霍云铮说道:“已经在尝试了,所以我来年打算先拿自己的地去种。一亩地晾干后按照四百斤来算,两亩地也要八百斤。”
吴老爷果然对这门生意更感兴趣:“如果真能种出来的话,那可真是太好了!”
他高声喊了一声管家,让他取来六百块银票。
吴老爷亲自把银票放到了霍云铮手中:“这张银票就当是木耳的定金,如果真能种出木耳,一定要送到我这里。”
霍云铮朝他拱拱手:“那咱们立个字据?”
“好好好。”吴老爷又叫下人将笔墨纸砚拿了过来,双方敲定,木耳分上中下三个等级,分别为四十文,五十文和六十文一斤的价格。
吴老爷拿着字据捋着胡须:“贤侄真是一手好字啊。”看样子是练过很多年了,可惜了。
霍云铮笑道:“吴老爷,那我们先走了,你先忙。”
吴老爷又想留他们吃饭,他们谢绝了吴老爷的好意。出门的时候,吴老爷亲自将他们送出门外,临别之际又说道:“不知贤侄是否方便,我想去看看那些木耳种子。”
吴老爷也是好奇,还从来没见过怎么种木耳的。
霍云铮道:“当然可以,只是我这几日要将它们再换个地方,等我弄好了叫小山告诉你。”
从吴家离开后,吉如意感觉像做了一场梦一般。
霍云铮把银票给了他,他仔细地将银票收起来:“咱们这是不是叫空手套白狼?”
“怎么会,”霍云铮牵起他的手,慢悠悠地走着,“木耳肯定是要种出来的,咱们只不过提前收了银子罢了。”
吉如意点点头:“也对,不过是提前收了银子。”
回到家以后,两人把事情一说,姜临惊呆了:“地里还什么都没有呢,吴老爷就肯把银子给你们了?你们的胆子也太大了,如果种不出来怎么办?”
霍云铮道:“不会种不出来的,就算种不出来,到时候我买来一批木耳赔偿他也就是了。”
在霍云铮看来,这并非是什么大事。
吉如意安慰了姜临几句,他们只是普通的老百姓,一生安分守己,从来不敢做出任何冒风险的事。
姜临叹了口气,罢了,他们老了,没什么见识,两个小的怎么说就怎么做吧。
买铺子不是小事,吉上进也要跟着去看看。怕家里张嘴的多,没人照顾。吉如意跟梁小华商量了一下,让他们帮着照看家里的小动物们,并多付了他们十文钱。
于是,第二天一早,一家四口人坐上了去往平安镇上的牛车。
镇里人瞧着稀奇,最近小两口都早上去镇里,生意也不做了。这会儿就连吉上进也跟着去了,便问他们干什么。
吉如意说道:“我想在镇上赁个铺子,看中了一个,想让两个爹爹也帮我看看。”
吉如意故意把买说成赁,就是怕有人会嫉妒。就算他们借了六百两,可在短短几个月里就能买铺子了,还是很难不让人惊讶的。财不外露,到哪里都不会错的。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