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的声音尖细,面对着乌压压跪倒一片的院子,满意的点了点头,清了清嗓子之后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惟璇宫翊化,实资淑德以佐元良。咨尔瓜尔佳氏,都统石文炳之女也。毓秀勋门,秉资淑孝,赋性宽和。温惠秉于心性,庄敬著于宫闱。
兹以皇太子胤礽年暨冠婚,特以金册金宝立尔为皇太子妃。尔其祗承恩命,益修壸范。笃孝于亲,敦和于族。慎仪以固本,显德而流芳。钦哉!”
虽然石淮之已经做好了心里准备,但她没想到这个圣旨来的这么快,这么急,皇上甚至都没有等石文炳回京。
想到这里,石淮之心里又道,也是,皇上是谁,他父亲见了皇上也只能称自己为奴才,又或者说,其他所有人都是皇上的奴才,主子为什么要在乎一个奴才呢?
这封圣旨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说石淮之她哪哪都好,正好皇太子胤礽现在到了适婚年龄了,两个人很配,希望石淮之成了太子妃之后好好干,最好干出点名堂出来让后人都知道她。
石淮之悄悄的看了一眼她额娘,像是对这个消息并不意外,甚至她玛嬷也是一脸平静,果然,她就说这种消息家里怎么可能一点都不知道,只是不告诉她而已。
倒是旁边跪着的几个兄弟看起来很是兴奋,像是被这个好消息冲昏了头脑,热血上头,暂时有点发愣。
太监满脸堆笑的将圣旨递给石淮之:“这圣旨您收好,奴才在这儿恭喜您了。”
石淮之站着看着手里的圣旨,其实也不大,也不知道用的什么布料,在太阳底下金光闪闪的还怪好看的,这是她第一次收到圣旨,这玩意儿也不知道该放在哪里,家里之前的圣旨好像是找个房间摆个香案供起来?
圣旨到了,石淮之心里莫名其妙的安定了一些,虽然说当太子妃的确不是还说呢么好事儿,至少这事情还在按照她的脑海中的预定路线走,这是她已知的道路,总比未知好一点。
只是晚上想想这还只是漫长道路的第一步,石淮之又有点心累,脑海中忽然出现了很多问题。
胤礽和康熙的矛盾不是什么小矛盾,二废二立,简直是历史上的头一遭,这样儿戏的事情如果不是真的发生,而是后人杜撰出来的故事,恐怕作者也要被骂不讲逻辑。
历史上的太子有很多传言,石淮之现在也记不得几条了,她也不是专门研究这个的,最多是刷视频的时候看到营销号的剪辑看到一两个小视频,或者从小说和电视剧里得来的消息。
她只记得太子很早就没了母亲,是个没妈的孩子,好像被传教士夸过帅气,貌似脾气不好,还踹过胤祯,但两个人关系好像也没有很差?
倒是胤祯的儿子弘历对胤礽儿子有点羡慕?刚刚登基,就处死了弘皙,好像是因为康熙晚年其实带在身边教导的其实不是弘历而是弘皙?
这些消息真真假假的石淮之也分不清楚,倒是太子妃瓜尔佳氏去世的时间不知道为什么石淮之记得清楚。
大概是康熙去世前几年,太子被幽禁咸安宫之后,太子妃也陪着一起,之后没多久就去世了,康熙还夸她来着,最后葬礼的规格也是超过亲王王妃的。
第二天,晨昏定省的时候,额娘将石淮之留了下来,屏退了所有人,里屋里就剩下她们娘俩。
“其实这消息家里人一直都知道,只是一直不确定,所以就一直没跟你说,害怕你沉不住气,皇上的意思,咱们猜不透,也不好声张,现在终于尘埃落定了,额娘也有些话想要对你说。”
石淮之今年二十一岁,其实也不大,只不过放在这时候的确是算晚婚了,现在的姑娘虽然不至于说是十几岁就嫁人,但也是十几岁就把婚事定下来,然后再走流程走个两三年,等姑娘十**了出嫁,石淮之相当于比普通人要晚两三年。
她其实算是个挺稳重的人,至少石淮之自己觉得自己是,毕竟这已经是她的第二个二十一岁了,两辈子加在一起的年龄可能比她额娘现在的年纪还大。
况且她觉得任何人,在经历车祸、穿越、系统、以及有可能有外星人之后,她是真的见怪不怪了,已经是允许一切事情发生的程度。
可能在母亲眼里孩子永远不够成熟吧,所以才会想着要瞒着她。
“你一直是个很有自己主见的孩子,从这个名字就能看出来了,旁人都没有,就你有,还是自己起的,谁都拗不过你,不让你叫这个名字,你就不吃饭,真是让人一点办法也没有。
如今你妹妹布尔和学着你,也想有个汉语名字,前两天还求我来着,说起来近些年皇上重视汉人,京城里说汉语的人也多了起来,我想着起一个也无妨,打算等你阿玛回来了和他商量商量呢。”
听她额娘提到这点,石淮之脸颊处浮起两团红晕,攥了攥手帕,尴尬的笑了笑,这算是她上辈子的坏习惯了,那时候还太小,话语没有力量,只能用这个办法,大人才会知道,她是认真的。
不过提到重视汉人,其实石淮之觉得康熙也不一定就是重视汉人,他只是想扶持一方,打压另一方而已。
包括胤礽这个皇太子的位置也是因此得到的,当真以为一个皇帝会因为皇后就立太子吗?
至少石淮之是不相信的,就算是她相信世界上有这样的男人,也不会是康熙,一个后宫人满为患,一辈子生了五十几个孩子的男人。
他立太子,只能说明他需要一个太子,一个在汉人眼里正统的象征,一个皇上愿意听他们话的讯号,包括皇上为什么选她,石淮之甚至都能想出来。
因为她家之前一直是汉军正白旗,就是管着汉军旗的,在汉人眼里名声还行,她爹也是在江南一带做官儿,那儿的文人可不少,当初从瓜尔佳氏改成石氏,就是为了方便。
至于为什么前几年她家又从汉军正白旗又改成满洲正白旗,从石姓改成瓜尔佳氏,恐怕也是因为皇太子妃,未来的皇后需要是满洲出身。
毕竟就连康熙自己的母亲佟佳氏的出身是不是真的满洲,还是汉人改姓,都是需要考据的事情。
真的姓什么不重要,皇上需要你姓什么才重要。
这样算起来,康熙怕是挺早就看上她家了,只是没有确定最后的人选而已。
“说到底,你还是个让人放心的孩子,身为家里的第一个女儿,勤敏好学、锲而不舍、百折不挠,以身作则为几个妹妹都立了一个好榜样,就算是额娘小时候都不如你。
若说是选秀入宫做嫔妃,额娘是不害怕的,但若是做太子妃,却有点不一样,皇上看似喜欢太子,但孩子却一个接一个的不停的生,和太子相差十岁以内的就有九个,将来皇上难道会看着这些儿子一个一个的都无所事事?”
石淮之是真没想到她额娘叫她留下来是说这个的,认真了很多。
九子夺嫡谁都听过,康熙朝的皇子们竞争的激烈程度,远超其他朝代,就是因为孩子太多了,而且孩子都在跟前。
和前朝那种皇子成年后就找一块儿地方让孩子去地方上当土大王的模式不同,清朝的规定,皇子除非报备,不能离开京城,一个一个的都得老老实实的呆在皇上眼皮子底下。
这一个离皇上十万八千里,一个基本上就住皇宫外头可能都没隔几条街,情况自然是不一样的。
不过前朝皇子如果被发配,基本上没有什么再争夺储位的可能了,除非一路打过去,这里却不一样,现在是康熙三十三年,满族本来也没入关多少年,习惯就是要给儿子分东西的,以前可能是牛羊,土地,现在就是实打实的权力了。
就在天子脚下,久处权力中心,还有参与政事的权利,石淮之要是皇子,她也想争,这简直没有不争的理由。
康熙和胤礽最后闹成那样,在石淮之的眼里,还是皇上活太久,太子权力又太大了皇上看不过去,皇上感受到了威胁。
皇帝和太子,简直是天然对立,你死了,我才能赢的一个局面,虽然是父子,却并不站在一起。
但换石淮之是胤礽,她也必须建立自己的团队,周围一堆皇子围着全部虎视眈眈的看着呢,她要是弱了,干掉她的就不是老爹,而是兄弟了。
这种简单的道理,石淮之能看清楚,身在其中的人自然也能看到,她额娘也是宗室女,从小也见了不少了,自然明白现在太子看着是好,但将来等他的这些兄弟们成年了,就不一定了。
“额娘的意思是,让我小心这些妯娌?”石淮之问。
谁料她额娘摇了摇头:“不是,额娘的意思是,你为太子妃,住在东宫,身在宫里,一定会和嫔妃们打交道,皇子们和太子的关系越复杂,你在后宫之中和皇子们的母妃相处,就越要小心。
前朝后宫,牵一发而动全身,做嫔妃不简单,做太子妃更难,其实要是可以,额娘宁愿你就是普普通通的嫁个门当户对的旗人,起码将来还能时不时的回来。”
不过也就是几个呼吸的工夫,她额娘就自己调解好了:“现在说这些也没什么用,你已经是太子妃了。
如今太子已经二十一岁了,礼部关于太子大婚的规章制度恐怕也研究了不少年了,既然这事儿已经有了结果,想必皇上是不能等了,你就在家里安心待嫁吧,最快明年,你就会出嫁了。”
石淮之和额娘说了一会儿话就回去了,回去的路上,77忽然自己冒出来了。
“有个消息通知你,是好消息哦!”
“秉资淑孝,赋性宽和。”是石氏在康熙五十七年四月去世的时候康熙给她的评价。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圣旨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