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柜挠了挠头,笑着说道:“呃,这道菜毕竟十分考验厨师的水准,能做的不多,全县就三家,东来酒楼、聚芳轩和福顺居。”
“都是十五送去的?”江谨承继续问。
掌柜说:“聚芳轩和东来酒楼是十五送的,但福顺居的老板每逢初一十五都要到庙里斋戒礼佛,所以是十六送去的。”
四月十六……
岂不就是宋序他们进山的前一天。
两人的目光在空气中交汇。
短暂地接触后又迅速分开。
已无需多言。
从掌柜这打探到了福顺居的所在,便即刻动身前往。
***
福顺居是当地的老店了,门面装饰也比较朴素,牌匾已经被虫蛀空了不少却也没换新的。
不过看这进进出出的食客,看来掌柜所言不假,这的厨子确实有些水平。
两人步入酒楼,环顾四周。
只见里面宾客满座,笑语喧哗。
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坐下,祁让轻声对江谨承嘱咐说:“我们装作食客直接点菜就好,切莫暴露身份,你也低调些,不要引起别人的注意。”
“这话说的,大爷我一向很低调。”这话刚说完,江谨承就朝店小二招了招手,高声道:“小二,过来——”
小二闻之热情地迎了上来,“客官,要点些什么?”
“把你们店里的好酒好菜都……唔”
祁让立刻捂住他的嘴。
生怕再让这混小子叫两声,整层楼的食客都要被他招引过来了。
祁让清了清嗓子,故作镇定地说:“我二人途径此地,听闻贵店有一道招牌菜,颇为有名,今日特来品尝。”
小二眼睛一亮,笑道:“不知客官说的可是那道‘附子乌鸡汤’?”
“正是。”
“客人真是好眼光,附子乌鸡汤虽是我们当地特色,但放眼整个凤水,就我们家做得最正宗。”小二说着,压低了些声音,神秘道:“二位客官要常规的汤食还是需要加料?”
祁让挑了挑眉,顺着他的话往下问:“加料?”
“哎呀,就是除了附子,可需要再添四物汤?”
四物汤江谨承知道,无非就是当归、川穹、白芍、熟地黄之类补气血的方剂,当年跟着师父练武的时候没少喝。
心想这有啥稀奇的。
“区区四物汤而已,搞这么神秘作甚。”
小二面露难色,“客官有所不知,我家的四物汤不是那个四物汤,而是甘草、黄芪、葛根和柴胡。”
祁让端茶的手微微顿了顿,似乎明白了什么,随后说:“那……还是不加了,我们不需要。”
江谨承:“等等,要,为什么不要,咱们都已经连续几个晚上没能好好睡觉了,不得赶紧补补。”
这几天连夜查案确实辛苦。
江谨承大手一挥,想着反正都是补药,先喝了再说。
小二的表情突然变得有些微妙,“原来二位……”
祁让抬眸怒视着对方,连声音都透着一丝寒气,“你话有点密了。”
“我这就去吩咐厨房准备。”
小二被吓一跳,连忙抱着菜单逃之夭夭。
“他刚刚那话什么意思?”江谨承低声问祁让。
“没什么,你一会儿多喝点。”
不久,一道色泽鲜艳、香气扑鼻的附子乌鸡汤被端上了桌。
二人小心翼翼地品尝了一口。
还别说,虽然里面加了不少药材,但汤却依旧保持着乌鸡的鲜香。
附子也炖得软烂,浸满鸡汤之后,苦味便被压制了。
小二还贴心上了甜茶。
祁让假意闲聊说:“果然不错,难怪我们那朋友极力推荐我二人过来。”
小二点了点头:“那想必二位的朋友是常客吧。”
“嗯,十七那天他还来过,你有印象吗?”
“客官说笑了,店里每天来往这么多客人,我哪里都记得住。”
“我那朋友是个怪人,你应该能记住。”祁让放下手里筷子,看着店小二道:“他……不喜欢被人看到自己的真容。”
刘愿生前好歹也是凤水县的名人,在凤水县吃饭不可能毫无遮掩。
当然,这只是祁让的猜测。
没想却还真叫他瞎猫碰上死耗子了。
小二好像忽地想起来什么,一拍掌心说:“您说的是锦绣姑娘吧!”
听闻此话,江谨承一口汤差点没喷出来。
“锦绣?”
祁让也愣了愣。
“姑娘?”
***
“锦绣……”
柳司珩拿起了梳妆台上一块精致的木牌,上面以金粉书写着“锦绣”二字。
这是见喜三元每个姑娘随身的名牌,柳司珩的手指轻轻摩挲过两个金字,轻声念了出来。
而宋序在屋中找了一圈,最后把目光定格在了房间一角的古琴上。
这把古琴做工精细,看着应该价值不菲。
琴身上泛着淡淡的光泽,显然是经过精心保养的。
然而,就是这把被主人精心养护过的古琴上,却有一根弦异常地断开了,显然不合逻辑。
宋序蹲下身,仔细查看那根断裂的琴弦,眉头紧锁,“柳司珩,你快来看。”
柳司珩闻讯走来,目光随即也落在了那根断开的琴弦上,“嗯?断了?”
“我给刘愿验尸的那晚,见他左手拇指处也有一道细小的伤口。”宋序说:“现在看来,应该就是这琴弦所致。”
柳司珩轻轻触碰了一下那把琴。
琴弦微微颤动。
发出了一声低沉的琴音。
这声音虽小,却在寂静的房间中显得格外清晰。
穿透了房门,传到外面。
就在这时,走廊上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就是赵妈妈那尖锐而焦急的声音:“锦绣?你回来了?你这几天上哪儿了,闻人公子来了几次都不见你,人家好歹是东家,你说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