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众太监指引着来到了书房外,阴冷的环境让他陡然清醒了过来。
荣辞敛去心事,换上运筹帷幄的太子皮囊。浮沉在这皇宫之中,他又有别的选择吗?
他谨慎地踏进书房,今夜的烛火似乎格外微弱,令人看不清屋内陈设。
虞帝的声音从昏暗的夜色中传出:“太子来了。”
“儿臣,参见父皇。”荣辞深深作揖,拜的是至高无上的皇权。
他们之间有一种微妙的复杂,虞帝看重他,培养他,给他权力,却又忌惮他、害怕他、防备他。
也许他对每一个儿子都是这样的,只不过荣辞是最合适的那一个。
荣洙背靠沈家,而沈家权倾朝野。荣现手握重兵,如今战功赫赫。其余皇子虽年幼,却也有世家大族的手笔。
只有万素琼,出身低微无依无靠,与前朝毫无牵连。
书房内一时安静了好一会儿。
“边关之事,朕想听听你的意见。”虞帝背对着他,手里正把玩着一把孩童的木剑。
荣辞并未见过这样的玩具,然而虞帝的话让他瞬间猜到了,那是荣现的物件。
皇帝,在犹豫。
荣辞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脑海中下意识地计算着得失。
虞帝不能犹豫,荣辞需要借助虞帝的手除去老二。
自己动手难免会留下痕迹为人诟病,可若虞帝动手,便是天子容不下他。
一边是暴虐嗜杀的皇帝,一边是人品贵重的太子,群臣也会更好选择一些,荣辞登基的进程也会更快些。
一石三鸟,荣辞计算出了最大利益的办法。
也许当上天子他就能自由了,荣辞心里这么想着,于是有了决定。
他要将这件事推波助澜到底,让虞帝心中的秤发生倾斜。
荣辞换上平日里恭顺的模样,上前说道:“边关大捷,是大虞气运使然,亦是父皇的深谋远虑。”
他给虞帝制造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步步引诱其进入陷阱。
“看到胜仗,儿臣跟百姓们都十分欣喜,街头甚至为此请了戏班子,特地传唱边关这位杀敌的英雄。”
第二步。
“英雄?此事在京中传播甚广吗?”虞帝果然抓到了重点。
这些年来荣辞一步步扩展着自己的势力,慢慢架空着虞帝的视听。
有些小事,自然不必惊动陛下。
“是,”荣辞恭顺地颔首,“京中百姓都对勇王府上出的这位英雄交口称赞,颇有民心。”
第三步。
一个王府,却颇得民心。
虞帝仍然握着那把木剑,却已改成了审视的目光。良久,虞帝终于放下了那把木剑,双手抱臂,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朕的儿子,却有登天的野心。”
火烛噼啪作响,不知燃烧到了什么,也许是扑火的飞蛾。
“派人去边关,查清底细。”
荣辞恭敬抱拳,离开了书房。
虞帝拿起木剑最后看了一眼,随手丢进了火盆中,一时火苗蹿腾,照亮了屋内人的表情。
书房里发生过的事似乎像虞帝的梦一样不为人知,朝堂之上,他仍然大肆封赏,犒劳三军。
民间如此推崇的英雄,代表着大虞百姓的民心。这个将军,虞帝不得不封。
秦世英没有输,她要的不是这一官半职,而是要为勇王府争一个民心。
如此为国效命、民心所向的勇王府,虞帝自然就不能随意打杀了。
一时之间,虞帝与勇王府的较量陷入了僵局。如秦世英所料,虞帝不仅不能处置,反而要十分“倚重”勇王府。
而与此同时,边关果然遭到了蒙军的多次侵袭,他们联合了更多的部落卷土重来。
阿日斯兰处处掣肘蒙军,可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一年之间竟打得蒙军节节败退。
一时间,秦探梅这个名字响彻了天下,连着周边四夷都安分了不少。
这水涨船高的势头,让虞帝快耐不住了。
他近来总是梦到自己被逼宫的场景,梦中人影模糊,声声喊着父皇,却步步紧逼,要他交出皇位。
每每梦醒总是一身冷汗,可这样的梦他又无法与人诉说。
如此焦灼地等了许久,终于,太子那边有了消息。
虞帝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当晚便秘密传唤太子。
荣辞步履匆匆地进来,略一揖礼便开始禀报:“父皇,边关的事已有眉目了。”
“快说。”虞帝紧紧盯着荣辞,身子不自觉地向前倾着。
“儿臣命人多番打探,寻了去年参战归家的士兵。其中有人透露道,秦探梅似乎是蒙国的人。”
“蒙国?”虞帝愕然,猛地站了起来,“可有证实?”
“说来奇怪,此人由二哥引荐而来,只称是府中侍卫,身份信息一概不曾登记,如今儿臣也查不出来个明细来。”
“混账!”虞帝一扫面前的奏折,屋子里的太监齐刷刷跪了一地。
虞帝闭着眼睛,胸口剧烈地起伏着。他以为皇子夺嫡争位不过是手段高低的问题,如今却牵扯到了外敌。
通敌叛国,性质就不一样了。自己的皇位是怎么来的,虞帝心里很清楚,如今他的子孙后代必须要名正言顺。
否则他便是谋朝篡位,冒天下之大不韪也。
“父皇息怒,保重龙体!”荣辞跪在一旁。
“明日朝会,朕......再同他清算。”虞帝挥退众人,在龙案前勉强撑着身体,眼里流露出一丝凶光。
窗外夜枭掠过,响起令人不安的声音。
翌日,殿前。
众人跪在大殿上,五明扇遮挡着帝王的尊容,亦步亦趋地来到殿上。
荣辞用余光注意到了一丝异样,扇下虞帝的脚步似乎不如从前那样矫健,走这几步仿佛已十分耗费精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