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第 21 章

【刘弗陵:《史记》何在?朕未曾见。】

先前秦念提及“史家之绝唱”时,刘弗陵就想问这个问题。

但当时正谈论张汤之死与阿父在后世的名声,刘弗陵不好询问。

之后又被儒家、盐铁之议等事转移注意力。

直到此时,刘弗陵才问出这个问题。

………

太史令写的《史记》,刘弗陵不曾见?

刘彻很快就想明白怎么回事。

因李陵之事受腐刑,所书又被称为“史家之绝唱”。

司马迁想必写了不少不能示于当世的谤言。

哼!

………

秦念再度感慨这个群里演员们的敬业程度。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有这么一段:“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

翻译过来就是“我要认真写完这本书,(正本)藏在名山中,(副本)传给(京师的)后人,在大的城镇中流传,才能弥补我之前所受的屈辱”。

正副本之说,是出于《史记·太史公自序》中的“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

很显然,书里肯定有很多当时不能公示的内容。

司马迁的女儿将《太史公记》传给她的儿子杨恽,杨恽举报霍光的儿子霍禹谋反有功,被封为平通侯。

此书这时候才被杨恽献给汉宣帝刘询,得以广泛流传。

但即便是这样,《史记》也缺了重要的《汉武本纪》,现在流传的《史记·孝武本纪》属于后世补写,里头全是汉武帝到处搞祭祀的神神鬼鬼。

秦念一直都很好奇司马迁到底是怎么写汉武帝的,才能让他把书藏得跟间谍传情报似的。

可惜了,这最重要的一部分还是遗失了。

秦念怀疑这是刘询干的。

没理由,纯属直觉。

总之,刘弗陵没见过《史记》这一点,非常符合史实。

【秦念:司马迁写的东西,当然是在他的后人手中。】

刘弗陵窘迫:“朕竟然忘了此事。”

“李陵一事之后,太史公的长子与次子皆因担心受到牵连,改姓离开长安。”

听霍光此言,刘弗陵道:“朕于天幕召二人回京?”

“太史公之女为大司农杨敞之妻,或许亦知《史记》所在。”

霍光心知陛下没有即刻于天幕下达诏令,正是希望他给出别的方案。

刘弗陵想尽快见到《史记》,顾不得对杨敞的不喜,令内侍召司马氏入宫。

他不喜杨敞,是因为稻田使者燕仓得知上官桀等人预谋造反时,先上报给了大司农杨敞。

然杨敞胆小懦弱,不敢报。

燕仓又上报谏大夫杜延年,刘弗陵才得知此事,得以提前处置这次谋反。

只是杨敞最初于霍光的幕府中任军司马,深得霍光信任。

刘弗陵再怎么不喜,也得留着他。

至于为何不愿意在天幕下诏,那是因为此话一出,就等同于昭告天下:

司马迁的后人怕阿父报复而离开长安避祸。

刘弗陵也无法确定诏令下达之后,司马迁的子嗣愿不愿意返京。

………

“安平侯母为司马迁女,传司马氏入宫。”

刘询直接下诏令。

霍光愈发恭敬。

陛下入主未央宫三年,虽仍委任于他,却已对朝堂百官了如指掌。

【刘秀:丝绸之路与夜郎自大有何关联?】

刘秀已隐约察觉到了些什么。

但他无法确定。

【秦念:刘彻打开了这扇睁眼看世界的窗,后世某朝又给关上了。】

【秦念:再后来,华夏变成了下一个夜郎国。】

诸朝震动!

这两句话看似平常,却冰冷彻骨。

华夏,变成了夜郎国?

【刘彻:谁是“汉”?!】

匈奴之外,还有如此威胁?

刘彻立即询问。

所幸,这句话没被规则所限制。

………

朱棣脸色骤变。

他几乎是立即就联想到了大明的海禁!

………

朱元璋面沉似水。

明朝与秦念复秦之间,是一群姓爱新觉罗的异族。

他又想到了秦念此前那句“朱重八,现在还不能骂你,你给朕等着”。

【秦念:很多。】

很多“汉”?

而华夏却是夜郎国?

十二名皇帝仿佛能嗅到遥远后世传来的血腥味。

【嬴政:何在?】

明天入V万字章[撒花],预告一下内容:《作风别致的汉使们》。

推推完结文《我秦二世被天幕直播造反》:后世议论她的造反历程,被天幕呈现在嬴政还活着的时期。

再推推预收《昭回于秦》:

刘邦已至武关之外。

然先入定关中者,是她。

嬴云曼本以为请君入瓮,就能轻取刘邦,俘萧何张良为己用。

加上早就入秦的韩信,她就凑齐汉初三杰。

可惜张良不愧谋圣之称,竟然识破武关诈降。

无妨,她迟早会平定天下。

————————————

韩信殿前请封。

他的功劳足以封侯,应以淮阴作为他的封地。

淮阴是个小县,他请求陛下迁万户为他阿母守墓。

嬴云曼沉默十息,问道:

“你想封王吗?”

韩信这低到近乎没有的政治水平,正是她刻意纵容的结果。

兵仙知兵即可,何需知政?

有封地的彻侯,没有封地的封王。

已封彻侯则不得封王。

嬴云曼知道韩信会怎么选。

————————————

天下方定,就欲灭匈奴。

“如此穷兵黩武,无德之君!”

因她以颍川郡为质,被迫任秦相的张良怒骂秦皇。

果然是暴君嬴政之后,才会如此虐民!

“我,有才无德。”

百家大议,秦皇平静地自认无德。

“五年前匈奴立国,有控弦之士三十万。”

“五百多年前的犬戎部落就能攻陷镐京,迫使平王东迁。”

“若匈奴亡秦,便是神州陆沉!”

嬴云曼注视着只能算世界一角的舆图。

韩信北伐,李信南征。

此后,她还会剑指西域之西。

她所立之志——平天下。

桑弘羊主张的对外贸易,是用国内丰富的黄金和丝绸等商品与外国交易,换取牲畜等国内急需的商品,使得“外国之物内流,而利不外泄”。出自《盐铁论》。

刘彻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寻找大月氏,欲与之联合夹击匈奴。然张骞被匈奴所俘,十年后才得以逃脱。此时月氏人被匈奴唆使的乌孙击败,被迫继续西迁。等到张骞找到大月氏,他们已经找到新的国土,不愿意夹击匈奴。张骞返程时又被匈奴所俘,扣留了一年多,等再逃出来回到长安,已经是七年前。刘彻也因此得知西域诸国的情况。因出使西域的功劳与出击匈奴获取的军功,刘彻封张骞为博望侯。但张骞与李广分两路攻打匈奴,张骞失期,致使李广的部队损失惨重。张骞按律当斩,以爵位赎为庶人。《史记》、《汉书》。

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出自《史记》。

唐蒙上书说夜郎国有精兵十万,乘船沿牂牁江而下可为制越奇策。刘彻任命他为郎中将,领千人入夜郎,以丰厚的赏赐与大汉的威势说服夜郎侯多同,在此设置了犍为郡。《史记》、《汉书》。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出自《报任安书》。

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出自《史记》。

李陵一事之后,太史公的长子与次子皆因担心受到牵连,改姓离开长安。太史公之女为大司农杨敞之妻。司马迁的女儿将《太史公记》传给她的儿子杨恽,杨恽举报霍光的儿子霍禹谋反有功,被封为平通侯。此书这时候才被杨恽献给汉宣帝刘询,得以广泛流传。出自《汉书》。

稻田使者燕仓得知上官桀等人预谋造反时,先上报给了大司农杨敞。然杨敞胆小懦弱,不敢报。燕仓又上报谏大夫杜延年,刘弗陵才得知此事,得以提前处置这次谋反。杨敞最初于霍光的幕府中任军司马,深得霍光信任。出自《汉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1章 第 21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橘涂十一日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天幕:皇帝聊天群
连载中九月有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