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八点起的,他们仨儿早出发了。李亚茹捡柴火,熬米汤,喂猫。数一数紫红的牵牛花开了五朵,地里香瓜有三个。小舅已经拉第二车干草回来了,开着他的微型车。他的微型车不是好好的在吗?那他昨天给拉谁的车轮子?真是什么消息都不要想从小舅嘴里问到,怕姥姥、姥爷知道了又说叨他,为了别人的事费心、费力、费钱。
丢丢四脚并用,三下五除二跑过支在西棚上的梯子,上棚了。这动作之敏捷灵活、一气呵成——猫儿真的有轻功!
李亚茹正往窗外看,看到——“爸!妈!”龚燕玲唤了一声,提个红袋子,缩着头东望西望,自言自语,“咋一个人都莫有……亚茹可能还睡嘀嗫。”
李亚茹走到院子里,“你们莫有一块拔去?”
“去嘀那这沙葱不多,那们车车子开上到别处去咧。我再往北走哈,你大姨嘀坟边上,沙葱一丛一丛。”看见烟囱冒烟,她跑到灶火旁边,揭开锅盖,高兴道,“你奶回来咧!把米汤都熬上咧!”
李亚茹无语,“那是我熬哈嘀……”
龚燕玲跑到老院里去看车,边看边打电话,回来听到姥爷电话在屋里响。坐在院里长板凳上捣手机。“我想嘀赶紧回来,你爷那赶集去嗫。回来晚咧那又急嘀骂去咧。”
李亚茹也想,“不知道姥姥、姥爷跑到哪儿去了,赶十点回不回得来。”思虑未尽,李亚茹听到西门外的路上似有姥爷说话的吼呵声。“好像回来咧!”
紧接着,小红车果然进门了。
李亚茹高兴道,“你们还前后脚进门,时间一致得很。”
龚燕玲开始切辣子丝儿、黄瓜丝儿,洗沙葱。姥姥端了新锅上灶火,添水,烧水。
龚燕玲,“我拔着拔着就急嘀回来咧,想嘀爸上城嗫,等不上车,骂去咧。”
姥姥,“管求他嗫。”
姥爷二话不说,已经坐在小桌子边开始吃馕饼子,填了一嘴馕饼子,咽了,“亚茹,赶紧舀米汤!”饿了,但嘴里不忘念叨事,“再不拔沙葱,也不削葵花咧。”
“定定蹲哈也不行么,适当嘀运动哈。”
“你爷那给人削葵花去咧,削咧一天缓咧三天。挣咧一百九。”妈洗完脸,跑来院里擦油。
“跟上那们年轻人一天干嘀太多么。给我尕舅家削去,慢慢削,想削多少削多少。”李亚茹舀好米汤,坐在凳子上预备开喝。
“你尕舅家,又莫饭又莫钱,那越不去咧。”
姥爷端起碗喝了一大口米汤,呜呜噜噜,“去嗫么,装嘀也得去。”
集市上没什么人,摊贩也少。有宣传反诈的,卖瓜果卖菜的,卖凉皮砂锅的,卖衣服袖套的,卖粮油五谷的,卖厨具藏药的,卖饼干糕点的……饼干糕点摊的阿姨我认识,很小的时候她就每次赶集都来,只有过年大雪铺路时父亲才会让我挑一些各式各样的饼干——小面包、山楂条、蜂蜜夹心的月亮湾、锅巴。现在更有了冰糖、曲奇、冰淇凌苏、酸奶疙瘩、香蕉片、薯片、豆干、酥饼、馍片、沙琪玛……种类增多了不少。二十年了,糕点摊的阿姨还是在这里。
小时候以为很贵的糕点,都不敢多拿,只敢选两三种,每种选上那么五六颗。现在各种随便拿,每样都拿一点,最后一称,二十三块八。小时候以为那些糕点都是阿姨做的,现在想来,哪有那些时间做,多是批发来的。
集市上有卖鸡的,半大的芦花鸡、石棉草科鸡,五六十一只,大白公鸡要八十。李亚茹想问问姥爷,来选两只精神的。结果姥爷说啥都不让买,说没处养。养到羊圈也不行,冬天羊要回来。就这么硬坐着车回去了,一路上也无心看风景,总是心里多遗憾。
李亚茹一进裁板房就问姥姥,“奶,买个鸡养上。”
姥姥正在给蒸好的茄子剥皮,想也没想,“行嗫么。”姥姥让养呢。以前姥姥天天给小舅家喂羊喂鸡,鸡下蛋了,龚晨龚贝都收了去,准备开学拿去吃。各家有各家的日子,小舅妈过得也不容易。但姥姥心里就难受,养了鸡,吃不上鸡蛋,也吃不上鸡肉。各家的东西各家分清,不如自己养两只,下了蛋,想吃了吃,想送人了送人,多好。
后来姥爷转进来,说集上买东西的事,姥姥听了又连忙交代,“不买鸡了,不买鸡了。”但李亚茹心里就老惦记着这事,一旦有了做什么事的想法,就一定要做得。中途被劝退,太难了,几乎不能做到。跑去老院,兔子笼不就在鸡圈里吗?这废弃的鸡圈,有一半都绿油油的,走近细看,是老榆树下的一棵棵小榆树苗。
吃了葡萄,吃了甜瓜,吃了大豆,屋里屋外走来走去,李亚茹心里焦急。妈在和面,姥姥在熬臊子汤,她们都很忙,但她们做什么李亚茹也没有什么心情去看——困。后来龚燕玲叫着姥姥去睡午觉了,小红车的电也充得差不多了。李亚茹静悄悄地推车,出发!但是捉了鸡出来没人帮忙怎么拉回来?又不敢捉活蹦乱跳鸡的脚。不管了,车到山前必有路。
挑了一只芦花鸡,一只石棉草科鸡,两只都是精气神儿最好的。讲了价,老板说芦花鸡四十可拿不了,慢慢磨,老板又快收摊了,只好给便宜拿了去。意料之外,没有捆绑鸡脚,老板只是将鸡提溜起来装进了纸箱子里,将箱子折好、绑好,再给开两个小洞供给空气。小红车车闸不灵了,需要修理。李亚茹坐在车上,在修理店门口等着,等了怪长些时间了。闲散师傅说去吃午饭,晚些开门。叫人好生久等啊!
等了一个多小时,师傅没等来,等来了一辆轮胎破了的小轿车,一辆需要买零件的摩托车,排上队等,等啊等,师傅连续接了三个电话,终于骑个电动车来了。说是前轮零件松动了,师傅拉工具出来翘起前轮,拿个大扳手修啊修。期间李亚茹想,“要多少钱呢,几十块是不是有些贵?但村里人实在,不会要得贵。”很快修好了,五块。咳,修车三分钟,排队三十个三分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