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不知江月待何人(一)

太后微笑着点点头,“既然如此,哀家累了,今日之事便到此为止。”

她缓缓站起身来,众人连忙跪拜送行。太后走到父亲身旁,低声道:“相爷辩才无双,哀家今日受教了。然须知朝堂之上,风云莫测。”

晚宴尚未结束,那位替父亲说话的年长老官就被告老还乡了。

年幼的我并不知太后是什么意思。那段时间,杏林春馆重新开业,百姓纷纷看戏围观;曲韵坊重新打点,姑娘们欢天喜地。

“汪纵,好久不见。”我同汪纵见面时,是在宫里,由一群安国侍卫贴身看管。此行回宫是因为皇上亲笔写信至安国国君,致其动容,汪纵才得以回京。

靠近他的时候,我忽然有些紧张。他抬头冲我笑笑,手中还握着笔:“宋莹,你长高了。”然后目光移到我手上的糖葫芦:“城东刘奶奶家的?”

“你还记得。”我递给他。靠近的时候闻见他身上的异域香气,那种陌生的距离感让我紧张不安。他看见我使劲嗅了嗅的动作,笑说:“我记得宋莹不是属狗的啊。”

我笑,看着他,他轻轻放下笔,从前的那股顽劣劲如今已荡然无存,换之一身的乖巧书卷气。举止间优雅不自知,我直白地察觉到一种无可掩饰的疏离感,看他面前案牍上挥笔写下的那句“依然一笑作春温”,恍若隔世。

“对了。”我盯着他的眼睛看,他咬了一口糖葫芦,平静地回视我:“嗯?”

“金桂,正开。”我假装看他案牍的书,余光看他。

“我现在去不了宰相府呢。”他垂眸,起身踱步至窗边,随口用安国的语言问侍卫,我听不懂,但是那侍卫笑着回他,倒也恭敬。

“入乡随俗。安国盛产陶瓷玉器,我学了捏泥人,你看。”他变戏法似的从怀里掏出两个陶瓷人来。

那陶瓷小人精致得栩栩如生,一看便知是我俩。“好喜欢。”我拿着,爱不释手。这非一朝一夕的功夫,我拿着小人,便能想到他要花多久学习陶艺。

随后,他转身从床头的匣子里取出了一个玉镯,“这带给历德贤那小子吧。”

“真稀奇,你还记得三年前没讲过话的同学。”

“本来是忘了,昨日见了。”他说完补了句:“你们相谈甚欢。”

“他人很好。”我晃了晃手中的玉镯,对他说:“我替他谢过你啦。”

他没有说话,面无表情,低声嗯了一句,没吃完的糖葫芦放在旁边,我刚想开口问他在安国如何,门外的侍卫行礼问皇上安。

“皇上。”他转身,向外走去迎接,礼数周到。他如今,除了脸上还有从前的影子,其余一切都与我记忆中的汪纵判若两人。

“宋莹也在。”皇上大步走进来,兴致勃勃地围着汪纵转圈:“昨晚都没细瞧,我们阿纵如今愈发俊俏了。是不是,宋莹妹妹?”他说罢,骄傲地看向我问道。

我愣了一霎,应声答:“天子神威,如日月之辉,无人可媲美。”

皇上笑笑,笑我敷衍。谁料汪纵忽然转身问我:“吾与历郎孰美?”

“殿下。”我答,显然没有过脑子。识时务者为俊杰。

他冷笑一声,依然不开心,走向一旁自顾自翻起书看。

皇上倒心情不错,哼着曲儿走到我旁边说:“你这丫头,打小只要喊殿下,说的都是客套话。”

我耸肩,跟在汪纵身侧,不想离去。

“明日返程之前,还有何安排?”皇上问他。

“明日?明日就返程?为何如此匆忙?”我焦急地问汪纵。

他却避开了我的眼睛,闪躲,笑,解释,我忽然就难过起来,我害怕跟他天人永隔,乱世中的变数太多,平安并非易事。

“宋莹,我明日申时要启程离京,去黄陵祭拜父皇母妃。早间若有空,不知能否去你的杏林春馆和曲韵坊看看?听闻办得很不错,我可是好奇得很。”

“好,那明日见。”我得知他明日便离京的消息,心中纵有万般不舍,在其他人面前都忍着不落泪,这很容易被误会的,毕竟他是我屈指可数的好朋友。

我告辞后转身要走,汪纵忽然喊住我:“宋莹,用了晚膳再走吧?”

我刚要说不用了,毕竟皇上在这估计就等着邀他与太后共进晚餐的。

“行,弟大不由兄。朕走。”

我俩笑,看着皇上离开的背影,我们转身坐到窗前去。

等晚宴的时间,我俩有一搭没一搭闲聊。我听他说安国的王子比他大一岁,两人很合得来,偶尔一起练剑作诗,快乐无比。

他看着远处出神,头也不回地问我:“在看什么?”

“边看着殿下,边看日落。”我说。

“喊我名字。”他看向我。

“殿下。”我故意道。

-

次日,我在曲韵坊等他。他穿着浅色长袍从正门进来,俨然一个意气风发的小少年。我随父亲前去迎接,坊间的姐妹都围上来问我那是谁家少爷,好生俊俏,为何宰相也要行礼?

我说他是汪纵。

众人惊呼,原来这位就是历公子常提起的那位小殿下!这个头明显比历公子高嘛!

我无奈笑。远处跟在父亲身后的汪纵忽然回头看我,被我逮个正着,我笑着正要打招呼,他静静挪开了目光。

我诧异,也欣喜。

我跟上去,听见他对父亲说:“和宋莹上学那会我还说,要是有机会,一定要把这些学艺的人都招揽到一处,让他们有个好地方专心唱戏、习舞。她竟真做到了。”

“得了吧。”我从后面走上去,他二人回头看我,眼带笑意。

“别拍马屁了。还记得我们那时候一起看戏,你非要学那花旦的唱腔,结果被太傅罚抄书么?”

姐妹们笑,围上来盯着他看,众说纷纭,都是一个音:“别说,这模样这么好看,扮上花旦也倾国倾城呢。”

那一年,我们十岁,在我们短暂的年岁里,再次迎来了不知归期的离别。

那几年间,我通读了母亲所有的医书、军械书籍、农耕论等绝版著作,使得我在任一行业都能轻而易举展露头角。只是我经验匮乏,能力不足,常常还是以失败告终。

好在,父亲清楚母亲的前车之鉴,总是默默帮助我,优化母亲曾走过的路。

后来,我从改良农耕技术入手,按书上所指,推广了几项关键措施。

首先,引进轮作和间作。在同一块地里轮换种植不同作物,以增加土壤肥力和减少病虫害。

其次,推广改良品种的种植。通过引进优良高产作物种子,如抗病虫害的小麦和高产水稻,使得作物产量显著提升。

此外,引入简易灌溉系统。按书上的指导,我利用竹管和土渠设计了一个简便的灌溉系统,确保田地在干旱季节也能获得充足的水源。这不仅提高了作物的产量,还减少了旱灾对农业的影响。

最后,推动农具的改进。结合书上的知识改良了犁、耙等常用农具,使耕作更加高效省力,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通过这些改良措施,成功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百姓们终于能够吃饱饭,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这之间,最功不可没的就是曲韵坊的那群姐妹。

除了农作物产量提高,我最开心的一件事就是那群曾经抵抗过我母亲办曲韵坊的姐妹们,认真说:“以后我有闺女了,能不能也让她像你一样去念私塾?”曹青的大眼睛扑闪着问道。

“我闺女要是有志当大夫,莹妹妹,到时候就交给你了啊。”凤瑜幻想着,握着我的手。

“我家闺女要是想习武,就拜你为师吧,宋师父。”上官怡双手抱拳,佯装行礼。

“我闺女定是京城名曲第一号.....到时候就拜谭湘为师呗。”说话的女人是谭湘的死对头,有时曲艺天下无敌。众人闻之,哄闹各争先后。

“我闺女,八成会想成为云游天下的富商....到时候云游归来富甲一方,带着她老娘吃香喝辣。”众人附议“带上我!”“还有我!”

事情如果真的这么圆满地发展下去就好了。

很快,朝堂上弹劾我父亲教女无方的谏言一大堆,皇上头疼不已,速召父亲入宫。

好在,父亲并未过多插手这些事情。大臣们冲着我来的,父亲便在朝堂上再度演戏卖惨,他深深一叹,故作无奈地说道:“老夫惭愧,吾女宋莹顽劣,不知廉耻,与青楼女子终日鬼混,频繁混迹医馆、农田之间,不务正业,实在有愧于诸位大人。”

父亲捋了捋长须,眉间微皱,缓缓起身,仿佛重负压身。他步履略显沉重,却坚定地走向大殿中央,深深作揖,低声续道:“她竟教导那些风尘女子学习手艺,设立私塾,教授医术,带领众妇女种植粮食,这等举动实在荒唐。诸位大人见谅,实是老夫无能,教女无方。”

大殿内,众臣相顾无言。

皇上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笑意,但随即隐去。他端坐龙椅,说道:“宋相家教有失,确应责罚。宋莹年少不知分寸,实应训诫。”

众臣闻言,纷纷点头称是。然而,皇上话锋一转,目光扫过朝堂:“不过,宋莹能带领妇女学习、义诊、农耕,心意可嘉。虽有过失,亦有可取之处。”

他顿了顿,冷静地说:“朕命宋莹入宫受训,做女官一职,学习规矩,省思己过。若能改进,再论功赏赐。”

父亲叩首,大声道:“谢皇上恩典。”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我寄长风

狩心游戏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天雨漫太古
连载中林舒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