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嫔却似是没事人一样,给太后请了安,太后理也没理,让她跪下。
林嫔乖顺的跪着,林夫人不知发生了何事,抬眼给自己女儿打机锋,可林如嫣却悲伤不能自抑,并没有给林夫人有用的信息。
太后身边的嬷嬷走上去,在林夫人耳边耳语了一番,林夫人顿感五雷轰顶,眼前一片空白,耳朵也好似听不清说什么了。
什么叫林小姐偶遇三皇子,三皇子病重,发了疯症,抱着林小姐不撒手。
什么叫两人共处一室,等太后得信,派人去,只看两人**裸的纠缠在一起。
林夫人只知道,她的女儿,嫁不了旁人了,如今,怕只有嫁给三皇子一条路走了。
太后也知这事三皇子和林嫔干的缺德,可三皇子已经是拖着一口气在的,除了圈禁起来,还能如何。
林家是林嫔的娘家人,林家自己教出的女儿害了人,太后丢了脸,还不知道该迁怒谁。
皇帝已经下过旨了,林如嫣就是宋天周的未婚妻,三皇子如此做法,至宋天周于何地,至他父皇于何地。
林夫人抱着林如嫣大哭,林嫔却假惺惺的赔礼道歉,更是是火上浇油道:“嫂子,你放心,如嫣是我看着长大的,既出了此事,皇儿定是会负责的,正妃之位还是给如嫣留着的。”
林嫔也没什么可失去的了,儿子快没了,娘家这些年隐隐怪罪她,连儿子的未婚妻都要赐给了旁人。
她哥不为自己这个做妹妹的着想,那她把桌子掀了,让她哥没得选不就得了。
她儿子快病倒没了命,她娘家倒想风风光光的嫁女,林家就两个嫡出的姑娘,其他旁枝的女儿,就算要培养也得要花上数十年。
林如嫣只能嫁了她儿子,林如语出生秘密还在她手上握着,只要三皇子在一天,林家就只能为她们所用。
等真到了那天,她儿子没了,也得让她哥,倾尽全力,为她儿子争一份香火,争一个嗣子。
是为三皇子,也是为林如嫣,若不是她嫂子那般急不可耐的把林如语甩了过来,她还摸不到她们的七寸尼。
林夫人听这话恨不得上前撕了林嫔这个贱人,可看着眼前可怜的女儿,林夫人深深忍住了这口气。
她只哀哀切切的看着太后,欲言又止,泪流不止。
太后让人把林嫔拖走,毕竟,林如嫣是苦主,可这事一出,别说宋天周愿意娶不娶的事,就是这事也不是那么办的。
三皇子已经如此鱼死网破的姿态,皇帝那焉能没一点父子之情,林如嫣清白已失,又牵扯到了三皇子,除了嫁给三皇子,那就只能青灯古佛半辈子了。
太后年岁已大,精力大不如前,宫人看太后已显疲态,赶忙请了太医,又扶太后去休息。
皇帝并不好出面,宫中又无皇后,最后是贤妃出面安抚住了林夫人,派人送她们母女回去。
至于私底下有没有幸灾乐祸,落井下石,就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林庆泉再次被自己这个妹妹给气的说不出话来,怎能蠢成这个样子,完全祸害自己人。
他这些年对三皇子的好算是白费了,是皇帝赐婚,又不是他另投他人,难不成三皇子一死百了,林家也跟着都去死上一死才算是对得上他们不成。
林如嫣待在房中不食不语,林夫人心急如焚。
宋天周被太后喊进宫也没瞒着他,这事出了就不能瞒着他。
三皇子已经半死不活了,只剩一口气在,说是不能人道,强用了药,耗了心血,只能用人参吊着命了。
如此一来,连罚都罚不起来。
宋天周原本是不太喜欢被强加的婚事,可也没想要一个无辜女子遭受这般波折。
原本他已经试着接受这个女子成为妻子,如今遭受这般磨难,宋天周倒是心生怜惜。
世道原本就对女子苛刻,就这事上林如嫣并无过错,宋天周不知林如嫣现如今的想法。
随即又苦笑一声,她的想法根本不重要,就连自己的想法又能如何,他想告诉太后,女子的贞洁从不在罗裙之下,若他真心喜欢林如嫣,他只会自责和愧疚,想要继续娶她。
可这些话说出来又能改变什么,他对林如嫣的人生做不了主,他现在连自己的人生都做不了主了。
最后,宋天周还是请求太后,林如嫣是受害者,至少给林如嫣一个交代。
太后一听,头又疼了,都道周立谦仁厚宽容,可自小宋天周却更为有原则,道德感更强,自成逻辑,倒是如宋景城那般生了颗玲珑心。可这事不是这般简单的,事到如今,并不是林如嫣一个人的事情,而林家可不一定要这个交代,家族有的时候是后盾也是枷锁。
端和虽对林家看不顺眼,可同为女子,对于三皇子干这事也是气愤难当,对林如嫣有了几分可怜。
林庆泉反应也是很快,根本没让皇帝为难,只道皇帝厚爱难当,三皇子与林如嫣早就两情相悦,林如嫣嫁入三皇子府,成全了这对小儿女。
至于安亲王这,他还有一女,若是不嫌弃,可纳入府中,做个侧妃,长伴其左右。
苦主忍辱负重,为皇家全了脸面,姿态如此之低,如此忠臣,皇帝焉能不喜。
之后,更是入宫,向皇帝道破了林如语的身世。
当年他大哥林庆年曾经和吴家小姐吴氏有婚约,可吴家因着有入宫的妃嫔参与到了谋害定嘉皇后的案子里,全家被罚,成年男子被杀尽,女子被罚进贱籍,吴氏和他大哥自小青梅竹马,又早早定亲,若不是碍于吴氏要守孝,早就娶进林家了。
罪不及出嫁女,吴氏的母亲又是林庆年的亲姨母,就请求林家把吴氏纳入林家,以保全吴氏。
但先帝因着定嘉皇后之死,恨毒了这些参与之人,林家不敢欺君,怕被牵连,就拒了吴氏母女。
吴氏之母当场自尽,吴氏被收入教坊,因弹得一手好琵琶,不少人慕名而来,很快艳名就名扬京城。
林庆年被家中长辈欺瞒,离了京去探亲,再回京未婚妻家族人死的也没剩几个人了,年轻女郎们都也入了教坊,吴氏更是成了花魁。
林庆年爱重吴氏,即是吴氏已经失了名声清白,他也道不是吴氏的过错,不肯弃她不顾。
更是偷偷帮她赎了身,金屋藏娇,因着对吴家的怜悯,林家二老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让林庆年娶个门当户对的女郎,养儿育女,吴氏在外被林庆年养一辈子也可。
林庆年却犯了左性,道此生只寻一心人即可,再不肯娶妻生子,道吴氏就是他的妻。
林家二老如何肯要一个吴氏为儿媳,自是手段不出,想强拆了这对小鸳鸯,反而把林庆年这个儿子推的更远。
林庆年眼看父母越来越偏执,干脆辞了世子位,带着吴氏远赴江南去做小官去了。
如此过了好几年,林家二老身子骨不好,又思念儿子,托人带信说怕要此生最后一面。
为人子者,得了信怎能无动于衷,于是,林庆年又带着吴氏回了京。
回京之后,吴氏已经身怀六甲,林庆年回林家小住几日,吴氏被他护的滴水不漏。
直到吴氏生产,难产而亡,只留下林如语一女,林庆年伤心欲绝,当即出家为僧。
林家二老迁怒吴氏母女,不肯认林如语回林庆年名下,只让人送走代养。
之后林家二老也相继离世,林庆泉为人子为人弟左右为难,于心不忍。
毕竟兄长只留这么一个血脉,林庆泉不忍她流落在外,就抱她回来,假称是自己和丫鬟所生。
好在妻子贤惠,好生教养,又把林如语记在妻子名下,到如今再给林如语寻得良人,也算全了兄弟之情。
因着林如语的身世确有难言之处,不敢隐瞒皇家,这才道让林如语做侧妃。
若是之前,皇帝定是不大乐意的,可如今这般,皇帝也不能尽欺负老实人,沉吟半响,道先做侧妃,产子既可为正妃,在此之前,宋天周五年不立正妃。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