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些东西,在磨合与守望中,悄然新生。
新“停云斋”的首次公开活动,定在了搬迁完成后的第二个周末。是一场小型的、需要预约的“古籍修复体验工作坊”。这是陆景行提议的,旨在测试市场水温,也是将“知识输出”理念落地的第一步。
消息通过陆景行运营的官方账号和几个高端文化生活平台发布,名额在半天内报满。参与者多是些对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的年轻人、收藏爱好者,以及几位带着孩子前来感受氛围的家长。
活动当天,沈云噷穿着一身干净的深蓝色工装,站在重新布置过的、兼具展示与教学功能的开放区里,面对着十几双好奇的眼睛,罕见地感到了比评审会时更甚的紧张。讲解修复技艺和面对潜在的赞助方不同,他需要将那些深奥的专业知识,转化为普通人能理解、能动手操作的语言。
陆景行没有站在显眼处,他隐在人群后方,靠在修复室的观察玻璃旁,目光平静地落在沈云噷身上。
沈云噷深吸一口气,开始了。他没有用任何PPT,只是拿起手边一套最基础的修复工具——排笔、棕刷、镊子、补纸,从纸张的分类与辨识讲起。他的声音起初还有些紧,但当指尖触碰到熟悉的纸张纹理时,那份浸润在骨子里的专业与热爱便自然流露出来。
他讲解不同破损的成因,演示最基本的补缀手法,甚至让参与者亲手触摸不同年代纸张的质感,感受羊毛排笔拂过纸面的轻柔。他没有刻意煽情,只是平实地分享,偶尔提到某个有趣的古籍典故,或是修复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眼神便会焕发出一种纯粹的光亮。
一个带着七八岁男孩的母亲小声问:“老师,我孩子刚才不小心把试补的纸撕了个小口,怎么办呀?”
那男孩怯生生地举着手里那张边缘毛糙的补纸,快要哭出来。
沈云噷走过去,没有责备,蹲下身,接过那张纸看了看,温和地说:“没关系,修补本身,就是学习与不完美共处的过程。”他拿起镊子和一小片新的补纸,一边演示如何修剪毛边进行二次修补,一边轻声解释,“你看,有时候看似是新的损伤,但只要方法得当,耐心处理,它甚至可以成为加固原有修补的一个契机。”
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那男孩渐渐停止了抽噎,睁大眼睛看着。
陆景行看着这一幕,看着沈云噷在人群中心,用一种近乎笨拙的真诚,将看似枯燥的技艺化为涓涓细流,浸润着每一个参与者。他忽然明白了,沈云噷的魅力不在于口若悬河,而在于这种沉浸于自身领域时,所散发出的、无法伪装的沉静与专注。
活动结束时,参与者们意犹未尽,纷纷围着沈云噷提问、拍照。几位家长更是直接询问是否有针对青少年的系列课程。
送走所有参与者,已是傍晚。沈云噷累得几乎说不出话,嗓子也有些哑了,但精神却处于一种奇异的亢奋状态。他看着被整理干净的工作区,看着那些参与者留下的、充满惊叹和满足的评价卡片,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悄然滋生。
“效果很好。”陆景行递给他一杯温水,语气是肯定的,“现场反馈非常积极,线上平台的预约咨询量也增加了不少。”
沈云噷接过水杯,一口气喝了半杯,才感觉喉咙舒服了些。“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
“你做得很好。”陆景行的目光落在他因疲惫而微微泛红的眼眶上,停顿了一下,“比很多受过专业训练的讲师做得都好。因为真实。”
真实的笨拙,真实的专注,真实的热情。这些,比任何技巧都更能打动人。
沈云噷被他看得有些不自在,低下头,看着杯中晃动的水面。“接下来呢?”
“接下来,”陆景行收回目光,恢复了他惯有的规划语气,“根据今天的反馈,我们可以着手设计不同主题和深度的系列课程。同时,那几位潜在赞助方,也需要安排更深入的单独会谈。”
正事谈完,两人之间又陷入短暂的沉默。夕阳的余晖将整个空间染成暖金色,新空间里第一次充满了“人”的气息,不再显得空旷冰冷。
“去吃饭吧。”陆景行率先转身,“徐阿姨说今天包了饺子。”
两人锁好门,并肩走在园区安静的小路上。晚风拂面,带着夏日草木的蓬勃气息。
“今天那个孩子,”沈云噷忽然开口,声音轻轻的,“让我想起我小时候,第一次看爷爷修复一本被虫蛀空的《诗经》,也是那样,又害怕,又好奇。”
陆景行侧头看他。夕阳在他清瘦的侧脸上勾勒出柔和的轮廓。
“那时候我就想,如果能把这些破损的、承载着故事的书修好,该多好。”沈云噷继续说着,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身边这个人,袒露一段从未言说的过往,“没想过它能赚钱,没想过它能成为什么‘项目’,只是……单纯地想这么做。”
这是他第一次,主动对陆景行说起如此私密的、关于初衷的往事。
陆景行安静地听着,没有打断。他忽然觉得,自己之前所有基于商业逻辑的分析和规划,在这样纯粹的初衷面前,似乎都显得有些苍白和功利。
但他也清楚地知道,正是自己的那些“功利”手段,才让这份“纯粹”的初衷,在今天,得以被更多人看见,拥有了继续存在下去的可能。
这或许,就是他们之间最奇特的共生关系。
“现在,有更多人看到了。”最终,陆景行只是这样说道,声音在晚风中显得格外低沉。
沈云噷微微一怔,侧头看向他。陆景行的目光看着前方,神情平静。
是啊,有更多人看到了。沈云噷在心中默念。而这其中,是否也包括你呢?
这个念头悄然划过心底,带来一丝微妙的悸动。
夏至已过,白昼开始悄悄变短。但有些东西,如同今日工作坊的余音,在这崭新的空间里,在这并肩而行的沉默中,缓缓萦绕,久久不散。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