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不可避免地充斥着尴尬的停顿和冷场。程征痛苦地发现,当他剥离了“秦暖男朋友”这个身份赋予他的特权,以及那些他们共同创造的、密密麻麻的回忆网络时,他那些引以为傲的学术头衔、发表在顶刊的论文、以及对世界理性深刻的认知,在吸引一个“陌生”的、充满活力与魅力的年轻女性秦暖时,显得如此苍白无力,甚至不如莱昂随口一句幽默的调侃或是一次随性的足球邀请来得有吸引力。他试图引经据典,谈论最新的基因编辑技术伦理,却发现秦暖(扮演的陌生人)只是礼貌地点头,眼神中缺乏他熟悉的、那种与他激烈辩论时的光彩。一种真实的、尖锐的挫败感和焦虑感,如同细密的针,扎在他新生的、尚显脆弱的情感认知上。他的潜意识“系统”在后台无声报警:【吸引力评估:低于预期阈值。风险:高。建议启动备用展示方案。】但他不知道备用方案是什么。
直到……
“程征先生,”秦暖忽然歪着头,眼中闪过一丝他无比熟悉、却在此刻语境下显得格外动人的狡黠光彩,仿佛终于厌倦了这场浮于表面的社交探戈,决定直击核心,“冒昧问一句,作为一个看起来非常依赖逻辑和数据的……科学家,你相信命运或者缘分这种完全无法用数据衡量、甚至有些非理性的事情吗?”
程征彻底愣住了。这个问题像一颗精准制导的导弹,绕过了他所有预设的防御工事,直接命中了他最近一直在艰难重构的核心认知区。它不在他预先构想的任何“陌生人对话题库”之内,打乱了他所有的节奏。他沉默了几秒,大脑中理性的部分与刚刚萌芽的感性部分激烈交锋,试图找到一个既符合“陌生人”身份、又能表达此刻真实想法的答案。最终,他决定抛弃所有预设脚本,遵从内心最真实、最原始的冲动,哪怕这可能会暴露他的“玩家”身份:
“以前不信。”他的声音低沉而缓慢,目光透过屏幕,牢牢锁住她,仿佛在进行一项至关重要的声明,“我认为宇宙万物皆遵循固有规律,偶然性只是庞大概率基数下的必然呈现,情感可以被分解为神经递质和荷尔蒙的协同波动。一切皆可量化,一切皆应有其逻辑链条。”他顿了顿,仿佛在确认某个经过无数次演算后才得出的、颠覆性的重大发现,“但是……最近,我开始认为,或许存在一些概率极小的事件,其发生本身,就蕴含着某种超越任何现有计算模型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无法被证伪,也无法被完全证实,只能被……体验。”
他想到了那个喧闹的学术晚宴,他本应按照计划提前离场,却鬼使神差地多停留了十分钟,恰好看到了被导师拉来、一脸不情愿却依然像小太阳一样照亮角落的秦暖。那个瞬间,他大脑额叶的异常放电,至今无法用任何已知的神经学理论完美解释。那不仅仅是多巴胺的分泌,更像是一种……整个认知世界的坐标系被瞬间重置。
秦暖脸上的“陌生感”如同遇热的冰雪,开始一点点消融,被一种温柔的、了然的、甚至带着些许期待的情绪取代。她向前微微倾身,拉近了与镜头的距离,声音轻得像耳语,却清晰地敲打在程征的心上:“那……如果这样的两个人,比如,两个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人,在茫茫人海和无限的时间概率中相遇了,你会觉得,这是命运早已写好的剧本,还是仅仅是一次微不足道的、可以被忽略的统计偶然?”
程征几乎是脱口而出,没有任何思考的缓冲,话语如同经过千万次演算后得出的唯一真理,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我会先用尽我所有的逻辑、知识和计算能力,去穷举所有可能性,去构建最复杂的模型,只为了证明一件事——这不是偶然。” 他的目光深邃,仿佛要穿透屏幕,穿透这场精心设计的游戏,直接抵达她的灵魂深处,“然后,在得到这个用理性支撑的答案后,我会毫不犹豫地,用我剩余的全部生命、全部的非理性、全部的逻辑之外的一切,去珍惜、去守护这份……我用理性证明了的必然。”
空气仿佛凝固了。视频通话里只剩下彼此微不可闻的呼吸声,以及某种在空气中激烈碰撞、融合的情感能量。“生日契约”那人为设定的游戏边界,在这段发自肺腑的、混合着极致理性与极致感性的告白面前,变得模糊不清,继而彻底瓦解。他们不再是扮演陌生人的演员,他们是程征和秦暖,站在由理性证明的必然性之上,坦诚相见的恋人。
秦暖笑了,眼泪却同时毫无征兆地涌了出来,顺着脸颊滑落,那是程征最熟悉、最渴望看到的、如同阳光冲破云层普照大地般的笑容,带着洗涤一切阴霾的力量。“程征学长,”她切换回了那个独属于她的、带着依赖和亲昵的称呼,声音哽咽却盈满了几乎要溢出来的笑意和感动,“生日快乐。还有……”她深吸一口气,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一字一句,清晰地说道:“我也一样。无论重来多少次,无论在哪个概率宇宙,我的选择,都会是你。只能是你。”
屏幕两端,两人隔着一万公里的距离,却仿佛能感受到对方心跳的共振。程征看着屏幕上又哭又笑的秦暖,那颗一直悬着、处于“高能耗”预警状态的心脏,终于缓缓落回了实处,被一种前所未有的、温暖而充盈的平静感所包裹。他伸出手,指尖轻轻触碰冰冷的屏幕,勾勒着她脸庞的轮廓,低声回应:“生日快乐,小暖。”
“生日契约”的游戏,以一种远超他们预期的方式落下了帷幕。他们没有需要“重新选择”,因为在那个假设的、陌生的起点上,他们再次清晰地看到了那条唯一指向彼此的路径。只是这一次,程征的认知完成了最关键的一次跃迁:他明白了,真正吸引他的,并非那些可以被量化的“兼容性指标”(兴趣爱好重叠度、学术观点一致性等),而是秦暖本身——那个无法被任何模型完全预测、永远带着惊喜、温暖、脆弱、坚强以及顽强生命力的、活生生的、复杂的、美好的灵魂。他不再试图去完全理解或掌控她,而是学会了去欣赏、去拥抱那份他永远无法完全解析的神秘与独特。
程征在当晚的私人记录文档中,没有使用任何一个数学符号、公式或代码:
【记录日期】: [他们的生日日期]
【记录内容】:第一次“生日契约”实践完成。
【观察结果】:即使在剥离所有历史数据、设定为初始陌生状态的条件下,对目标个体秦暖的吸引力指数依然呈现无法解释的极端正值,且随交互时间呈指数级增长。所有试图理性归因的分析均告失败。假设的“陌生人”情境无法模拟真实情感联结的深度。核心吸引力源于对象不可复制的本质属性(包括但不限于其情感表达、思维独特性、非逻辑性行为带来的正向刺激等),而非任何外部变量或共享历史。此结论具有超越实验条件的绝对性。
【最终结论】: “生日契约”假设不成立。关系的本质并非选择,而是确认。确认在无数平行宇宙中,彼此都是唯一的必然解。
【系统状态】:旧架构已彻底弃用。新核心驱动程式命名:Love_QinNuan.exe。该驱动基于非确定性逻辑运行,兼容并依赖不确定性,核心算法为‘信任’与‘感受’。
【备注】:生日快乐,我的小太阳。我的必然。感谢你,教会我逻辑的尽头,是爱。
这段跨国恋情,在经历了控制、失控、系统崩溃与艰难的重构后,终于驶入了一片更为开阔、也更具挑战的海域。程征那与生俱来的控制欲并未消失,但它学会了与爱情中天然存在的不确定性和平共处,甚至开始欣赏那些无法预测的“噪声”,因为它们来自于秦暖,构成了她魅力的一部分。而相隔十二小时时空经纬度的两人之间,流淌的不再是单向的数据流或小心翼翼的试探,而是真正双向的、充满理解、尊重、信任与深刻共鸣的情感洪流。他们的共生关系,在经历了分离与重构的淬炼后,变得更加坚韧和成熟。未来的风浪或许依旧未知,但他们都已装载了更坚固的船体、更灵活的导航系统,以及彼此作为最明亮的灯塔,指引着归航的方向。
他们约定以陌生人身份重启爱情,他却在这场游戏中惊恐地发现,离开了那些共同记忆,他引以为傲的一切竟毫无吸引力。直到她问:“你相信命运吗?”——他才顿悟,他要做的不是重新选择,而是用尽所有逻辑与非逻辑,去确认那份早已刻入命运的“非她不可”。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章节十:生日契约:陌生人与命中注定的悖论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