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郎不解图南的激烈反应:“我听杜若说,你在学宫时有过不少情人,他们有哪个满了九十岁?”
“这不一样,学宫时我自己也没九十岁,交往的情人都是同龄鱼,可我如今早已成年,而你未满九十岁。”
五郎大声回答:“我很快就成年,我八十九岁了,离九十岁只差一岁。”
图南冷笑:“八十九岁?真的吗?”
五郎小声补充:“八十八岁九个月。”
图南深呼一口气。
“你别气啊,八十八岁九个月也没什么的,你才一百二十岁,不算什么的,我母还大我父一百五十岁呢。”五郎一边说一边将自己美丽的脸贴近图南。
是啊,不算什么的....图南艰难的推开五郎的脸,保住宕机想跟着五官跑的脑子。“重点不是差多少岁,长生种谈差多少岁没意义,重点是你没满九十。”
五郎不以为然。“只是没满九十,又不是没满八十。”
“你要没满八十我就是犯罪了。”
“所以我只是没满九十,你没犯罪。”
图南:“....有点道理,但总觉得哪怪怪的。”
五郎不动声色的将自己的脸凑近图南。“是你大惊小怪。”
图南蹙眉抵抗着美貌的冲击。
“差点被你带进沟里,你根本没跟我说过你未满九十。”
“你也没问我多少岁。”五郎一边说一边解图南的腰带。
图南噎住,旋即抓住五郎的爪子。“我跟你说了半天你一句都没听进去?”
“我会节制的,保证不影响你白天的调查,但你也得答应我一件事。”
“什么事?”
“等你不忙了,就得由着我。”
图南看着近在迟尺的美貌,脑子愈发浆糊,感觉在不影响日常调查的情况下放纵点也没什么,犹豫须臾终是应允。
五郎笑,图南好色着实是个优点,真好对付。
*
经过三个月的辛苦努力,图南终于完成自己的调研。
一众友人虽然都觉得图南的调研没什么用,但在图南指出问题后,多少有些好奇为何造纸术更方便,简牍却一直没推出历史舞台,遂于调研结果出来后赶来看现成的。
“识字率?”
庭院中,杜若一边啃着果子一边阅览简牍,因为熟悉图南写文章爱写数据的习惯,别人还在跟数字死磕,她已直奔最后看结论。
“嗯。”图南点头。“长生种繁衍缓慢却长寿,哪怕一年学几个字,也能在有生之年学会所有字,识字自然会催生阅读需求,不然漫长的生命要靠什么打发时间?就算只靠吃喝玩乐?但哪里有好吃的好玩的,总得有渠道吗?而通过渠道获取消息,难道不需要阅读?何况并非所有人都只喜欢吃喝玩乐,总会有人喜欢阅读。不论因何而阅读,阅读得多了,自然会有书写的需求,分歧也于此产生。”
杜若问:“怎么说?”
五郎将一张纸递给图南,图南举起纸。
“这样一张纸大概能写六百字,若写得再小些,还能写更多字,但一张要十八钱。此纸是竹纸,以毛竹为原料制造,选择成竹,砍伐后开塘一口注水浸泡,恐塘水干涸,还要需要不断往塘中注水,浸至百日,将竹从塘中取出加工槌洗,去掉外面的粗壳青皮,剩下的竹纤维形状如同苎麻。用上好的石灰化为灰浆,涂于竹料,再放入锅内用火连续蒸煮八天八夜。”
“歇火一天后,将桶里的竹纤维取出,在塘中用清水洗干净。池塘的底部和四周以木板合缝砌紧,防止泥污渗入,当然,造粗纸就不必如此麻烦。洗净之后,用柴灰浆浸透,再放到锅中,上面压平后,再铺上约一寸厚的稻草灰。水沸腾后,再将竹料取出放入另一桶中灰水喷淋,若水冷却,烧滚后再淋。如此十余日,竹料自然蒸烂。取出放入臼内捣碎,直到捣碎成泥面形状,倾倒在纸槽中。”
“纸浆漂浮沉淀到水面以下3寸时,加入处理纸的水溶液,待纸干燥变洁白。再以细而光滑的竹丝编成竹帘,竹帘打开,下面用长方形框架来支撑,两手持帘入纸浆水中,将竹纤维荡起并抄入帘内。再翻过帘,让纸层下落到木板上,叠积千上万张,达到足够数量后,纸上面压一块木板,并用绳索拴上插入撬棍,如榨酒方法一样使纸内水分压净流干,最后用细铜镊逐张揭起、焙干。烘焙时,要用土砖砌成地龙屋舍,地面也要用砖盖,隔几块砖就要留出一块砖的空隙。最后于灶口点火烧柴,热气通过孔隙传到墙上,待砖发热,将湿纸逐张贴在夹巷上烘干,揭下后便是这样一张纸。”
朔点评:“我没制过纸,但工序听起来真复杂。”
图南点头。“整个工序流程多处耗费人力,燃料更无算,长生种的国度地广人稀,燃料易得,但人力昂贵,短生种则反之,人力便宜,燃料不易得,因此一张纸售价十八钱。”
献道:“原料不值钱,但加工过程中的人力物力限制了纸的成本。”
图南颌首,旋即问:“献你多久消耗一张纸?”
“两天左右,纸贵,平时写字我都尽量用简牍。”
“长生种人均识字,若皆与你一般消耗速度,以羽国为例,羽国人口....”
朔:“人口户籍是机密。”
图南点头。“我知道,姑且当羽国人口在两万万,也就是两百兆,每个月消耗纸三千兆,一岁三万六千兆。还有平时看书的消耗,哪怕一岁一卷书,一岁也是保守两千兆。以造纸术的产出,需要多少人力物力投入才能满足如此庞大的需求?”
朔:“....”为什么你随便一猜那么接近真实数据?
“我相信羽国不缺这些人力物力,但将如此庞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其中,必定影响正常的生产。纸不是粮食,粮食生产出问题会死人,纸不会,为了保障其它生产,必定限制纸业,不令其蚕食其它行业的人力。”
五郎将一枚竹简递给图南。
图南放下纸拿起竹简。“再说竹简,这样一枚竹简最多写三十个字,要写到一张纸的字数需要至少二十枚竹简,比起纸张极其不方便。但它的加工远比纸简单,砍伐去皮削简杀青,耗费的人力物力比纸少,更难得的是,写过的竹简可以削去字迹重复使用。元洲多竹,其它洲最近千载也陆续引进竹,实在不适合竹,也有树木,竹木易得,纵不如纸方便,但一枚铜锱可以购十枚竹简,甚至自己制作,廉价与量大管饱足以弥补竹简所有缺点。”
杜若提出异议。“但在很多短生种国家,造纸术传入后,简牍就退出历史舞台了。”
“兕国的简牍并未退出历史舞台。”启道。“虽然兕国的智慧物种丰富到能凑出一部智慧物种图鉴,十洲七洋有的物种,兕国都有,但兕国的主体人口从古至今都是短生种的人族。”
图南颔首。“兕国的教育政策源自上古人族王朝时赤帝创造的官序淘汰制,所有适龄幼崽都要入学,不收束脩,免费给予文具,但实行淘汰制,每岁考试一次,从第二岁开始,每岁岁末终考不及格者皆淘汰。但即便被淘汰,两岁的学习也足以幼崽掌握两三百常用字与一百以内的加减乘除,因此兕国的识字率也很高。兕国文字的单字拢共一万三千字,两三百字在它面前很少,但这么多字里常用字只五百余,根据我的调查,只要掌握常用字超过三百个便足以满足日常读写。”
赤帝创造的官序淘汰制教育政策相当别出心裁,也惊人的烧钱。
上古人族王朝双帝盛世结束后,人族王朝的教育政策便开始一路走下坡路,到上古人族王朝崩溃后官序淘汰制分别被安澜王朝与海国继承,海国那边还算稳当,顺利演化到如今,陆地这边就很跌宕起伏。
安澜王朝后来也崩溃了,数百年纷争乱世里,人连活着都困难,教育这种不当吃不当喝的东西自然被抛弃。
直至煌王朝时人族才从故纸堆里翻出这套教育制度,觉得有点用,遂用之,然后发现,这教育制度产出人才的效率有多强大就有多烧钱。
教育烧钱,人族私有制下的食利贵族同样烧钱,两大吞金兽一起上,煌王朝烧了没多久便崩溃了,就让人很佩服,哪怕是搞出这套政策的赤帝也没勇到同时开动两头吞金兽。
煌王朝灭亡后又是南北分裂,教育倒没被抛弃,但被执行得只有官宦子弟才能读书,与赤帝的政策不能说一模一样,也能说南辕北辙。
直到如今是兕国建立,这套教育政策才真正被捡起来,能坚持多久就不知道了,毕竟好用是真好用,烧钱也是真烧钱。
“兕国人口在五万万到六万万之间,对纸的需求比羽国更惊人,纸的产量无法满足人们需求,人们自然而然保留了从古至今都在使用的竹简,珍贵的纸可以用来书写重要的典籍,日常用竹简,平民不讲究。”图南道。“但那些造纸术淘汰了简牍的国家,它们的识字率又是如何呢?平民可识字?”
献道:“识字的最不济也是小地主。”
图南颔首。“那这些人占总人口多少?有一成吗?”
没人能回答。
“最多一成。”图南道。“识字人口少,对纸的需求自然小,不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影响到生存物质的生产建设,自然全面淘汰落后的简牍。”
朔思考须臾,问:“两种国家有什么差异吗?我是说识字率以外的差异。”
图南答:“目前还没想到,但我感觉肯定两者一定存在深层的差异,只是目前还没人发现。”
历史小贴士12
人族
一个伪命题的种族。
人族发源于元洲,但元洲本无人族,只百族,被羽人王朝灭族的燧人末裔炎帝征服百族,将百族人口打散混编为不同氏族,以氏族为单位分配利益,氏族内部不得不施行族内婚以维护利益,数千年后,百族不存,唯存人族。
PS:话说,目前的高纯度恋爱脑剧情大家还受得住吗?
PS:考虑到我之前写的文,开文以来跟读的都是老读者,估计不太能接受,大家再坚持坚持,实在坚持不下的话,就等第十八章时再看,从那里可是,就不用再忍耐恋爱脑剧情,事业线逐步拉开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第十二章纸与简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