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刚来。”陈开回。
说话间隙,贡布偏过头好奇地看了一眼陈开旁边的女人,虽然身着藏装,但明眼人一瞧就知道不是藏族人。
他只看了一下,很快就挪开视线重新回到陈开身上:“带朋友来玩?”
“对,我们来凑火把节的热闹。”陈开笑笑,话题一转询问起他,“你这副急匆匆的样子是要去哪?”
“我回马场。”贡布说,“那边传话说有匹马跑丢了,找了好久也找不见,我得回去帮忙。”
这片雪域高原上,马匹和牦牛一样,都非常珍贵,它不仅是生活在牧区的日常交通工具,还是许多藏族人民的得力伙伴。对他们来说,轻易损失不起,跑丢了一匹可是大事。
陈开知道重要性,催促他道:“那你抓紧时间赶过去吧,正事要紧,别耽搁了。”
贡布原本就是看到熟人过来问候一声,招呼既打完,他也不再停留,顺势接话说:“行,我就先走了,你忙完有时间来骑马。”
“好,有空就来。”陈开答应道。
等贡布上马准备离开,曲珍恰好打来了电话,问他们人在哪。
陈开一边讲着电话,一边和他挥了挥手。
在姜楠的认知里,骑在马上的人总会给旁观者自由如风的感觉,因此当这个叫贡布的人策马走远时,她展望似地回了一下头,视线追随着那道背影,看着他好似荒野镖客一样沿着小道扬鞭远去,很快消失不见。
她本人不会骑马,之前几次三番路过赛马场,偶尔会遇到里面正在比赛的一群人。
一时兴起姜楠也曾想进去试试,感受下那种骑在马上的视野和感觉,看看是不是和她想的一样,可惜最终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都错过了。
说来也挺遗憾,她在西藏待了一个来月,见过不少骑马赶路的人,却不曾亲自体验过。
姜楠从思绪中回过神,一扭头,正好撞上陈开盯着她看的眼神。
“走吧。”她说。
陈开没什么意见地点了下头。
他跟着姜楠动身,往前走出去几步后,鬼使神差地停下来,转头朝她刚才看的方向望了一眼。
回到家里,曲珍已装好待会要供奉给佛菩萨的糕点等一系列物品,正和洛桑坐在客厅看电视,夫妻二人均是换了身逢年过节才会拿出来穿的藏装。
他们要前往的地方是塔觉林寺,距离曲珍家不远不近,只不过步行会稍稍有点耗费时间。
因此一行人选择坐陈开的车出发。
大概十分钟后,到达了目的地。
塔觉林寺依山而建,环境幽静,寺内殿宇错落有致,肉眼望去,赭红的墙面居多,少量为黄白,最高处经过岁月洗礼的金顶,依旧一如既往的耀眼夺目。
陈开在路边找到个停车位,说要换衣服,让曲珍他们先行一步。
目送人走后,他慢悠悠脱掉身上外套,从搁在后备箱的纸袋里掏出件红黑色袍子,速度挺快,两三下就穿戴整齐。
姜楠看着他身上宽大的袍子,又低头瞅了眼自己的,随即皱紧眉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两件服装除了细微区别,整体配色完全相同,看起来像是情侣装一样。
这一瞬间,她忽然有些头疼。
要说他是无意的,鬼都不信。
陈开带上随身物品锁了车门,余光里,姜楠板着脸的懊恼模样映入眼帘,猜到缘故的他在无人注意时,悄悄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一踏入寺门,只见里面人来人往,热闹得不成样,除了本地民众,还有不少游客。
院中用来煨桑的炉子焚烧着,一缕缕桑烟顺着风弥漫开,将信仰的温度传至每个人的呼吸里。
桑炉旁就是塔觉林寺的转经廊,和姜楠见过的其他寺庙不一样,这里的转经筒是随着向上的层层台阶一起延伸,地势逐渐增高,直至视线尽头的大殿前。
光线透过寺院屋檐折射到转经筒上,重重叠叠的斑驳光影中,许多人手持念珠,嘴里念念有词的缓步前行,每一个举动都充满了虔诚的仪式感。
陈开指了指廊道那边排列有序的队伍,凑到她眼前问:“有兴趣参与下吗?”
姜楠对此一反常态的有些拘束,站在原地思考着没有立刻回答。
虽说计算下来她这一路参观了不少藏地名寺,只是前去拜竭的次数极少,除在萨迦寺认真听完了一场诵经外,就只转过布达拉宫后山出口的那一长排经筒。
时间一分一秒走过,姜楠始终不曾给他回应。
陈开道:“不出声我就当你答应了。”
他说完这句话,不管不顾地拉着姜楠上前,跟在了队伍后面。
匆忙之间,她就这样赶鸭子上架似的被迫加入了转经队列。
前面队伍匀速前行,姜楠亦步亦趋地跟随着,抬脚迈上一层新台阶时,她回了下头,就见身后陈开的下方已经再次聚集起一小队人。
她瞧了一眼,刚要收回视线。
陈开出人意料地仰起了头。
由于角度问题,头顶热烈刺眼的阳光倾泻而下,恰到好处地笼罩着他大半张脸,其中一双眼睛黑白分明,干净明亮,就那样直直地朝姜楠看过来。
两道目光汇聚在一起,陈开眼中缓缓漾出了藏也藏不住的笑意。
距离近时,五官感受更容易被无限放大。
姜楠很突然的,思绪有了片刻游移。
该怎么形容那一刻的感受呢?
姜楠说不清楚。
只是后来,她又行了很长的路,认识了更多的人,却再也没有遇到过这样一个,仅凭一对笑眼便能切入内心,让她就此晃了神的人。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8章 第二十八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