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番外??槐香余韵

第二天清晨。

胡同里的槐花香还没散,尧安就揣着洗好的全家福跑出门。

照片用硬纸板裱了边,他特意让尧时在角落印上小小的 “张爷爷寿宴??五月槐香”,此刻正紧紧攥在手里,生怕被晨露打湿。

“张爷爷!照片洗好啦!” 他冲进小院时,张大爷正坐在竹椅上整理昨天的礼物 —— 秦芷的画纸被小心地夹在旧相册里,念槐送的布偶兔子摆在桌角,秦蘅编的竹寿桃则放在窗台上,阳光一照,桃尖的槐树叶纹路格外清晰。

张大爷接过照片,手指轻轻拂过画面里每个人的笑脸,眼眶又热了:“咱们小安的技术真好,把槐树叶都拍得这么清楚。” 小安得意地挺起胸脯:“爸爸教我调了光圈!他说要把咱们胡同的光都拍进去,这样以后看照片,就像还在槐树下一样。”

正说着,院门口传来秦蘅的声音。他背着个竹筐,里面装着刚砍的青竹,竹条上还沾着露水:“张爷爷,我来跟您学编竹活儿,提前练手,明年给您编个带槐花藤的寿桃。” 张大爷笑着起身,从屋里拿出磨竹刀:“好啊,咱们先把竹条泡软,编竹藤得有耐心,就像咱们胡同的日子,慢着来才暖。”

秦蘅蹲在井边泡竹条,张大爷坐在旁边指点,小安则举着相机,把这一幕拍下来 —— 镜头里,青竹浸在井水里,张大爷的白胡子沾着阳光,秦蘅的侧脸认真,远处的槐树枝探进院来,落下几片花瓣,刚好飘在竹筐上。

“小安,这张要给我留着!” 苏晚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她手里拎着个玻璃罐,里面是刚熬好的槐花酱,“昨天寿宴剩下的槐花,我熬成了酱,您抹馒头吃,能留到冬天呢。” 张大爷接过罐子,打开盖就闻到甜香:“晚晚的手艺还是这么好,去年的槐花酱我还没吃完,拌面条特别香。”

不一会儿,李阿姨也挎着菜篮子过来,手里拎着新鲜的小白菜:“听说蘅蘅在学编竹活儿,我顺道买了菜,中午就在这儿吃,咱们煮点面条,拌上晚晚的槐花酱,再配点小菜,热闹。”

中午,小院里又飘起香味。张大爷煮面条,秦蘅帮忙端面,小安则把刚拍的照片摆在桌上,苏晚和李阿姨坐在旁边剥蒜,聊着胡同里的事 —— 居委会要给老槐树装路灯,以后晚上走夜路也亮堂;王奶奶家的孙子要结婚,想请张大爷编对竹花篮当喜礼。

“我这老手艺,还能给街坊们派上用场,真好。” 张大爷喝了口面条,满足地叹了口气。秦蘅放下碗,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上面记着张大爷刚才教的竹编步骤,还画了简单的槐花藤图样:“张爷爷,我把您说的都记下来了,以后每天放学都来练,明年肯定能编出最好的寿桃。”

午后,云舒和叶舟冱也来了。云舒手里拿着个录音笔:“张爷爷,我想把您讲的胡同故事录下来,下次电台做‘老手艺’特辑,让更多人知道咱们胡同的竹编,知道您的故事。” 叶舟冱则帮着把全家福挂在墙上,特意找了个能晒到阳光的位置:“这样照片不容易受潮,能挂好久。”

张大爷坐在竹椅上,听着云舒的录音笔转动的声音,看着墙上的全家福,桌角的槐花酱冒着甜香,秦蘅还在井边练习编竹条,小安举着相机追着槐花瓣跑 —— 他忽然觉得,自己这七十多年的日子,从来没有这么踏实过。

夕阳西下时,大家陆续散去。张大爷站在院门口挥手,看着秦蘅背着竹筐回家,小安蹦蹦跳跳地跟在后面,苏晚和李阿姨的笑声慢慢远去,只有槐树叶还在风里轻轻晃,落在他的肩头。

他转身回屋,把槐花酱罐拧紧,把录音笔放在竹寿桃旁边,又看了一眼墙上的全家福。胡同里很静,只有远处传来的收音机声,正播着云舒的电台:“今天想跟大家说一个关于槐和竹的故事,故事里有位编竹篮的老人,有群守着胡同的人,还有年年盛开的槐花……”

张大爷坐在竹椅上,闭上眼睛,嘴角带着笑。他知道,明年的槐花开时,秦芷会带来新的画,秦蘅会送来新的竹寿桃,小安会拍新的照片,而他的胡同,会像这老槐树一样,一年比一年暖,一年比一年香。

那些藏在槐花瓣里的日子,那些浸在竹条里的温情,从来不是转瞬即逝的热闹,而是像槐花酱一样,能慢慢熬,慢慢品,在岁月里留下最甜的余味。

苏晚摸了摸女儿的头,又看了看身边的秦疏白,眼里满是温柔。

夕阳慢慢落下,槐树叶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每个人的身上,落在青石板上,落在秦蘅编脸上。

很静,只有槐花茶的清香,还有大家的笑声,慢慢飘远,像槐香的余韵,久久不散。

这就是他们的故事,没有波澜壮阔,却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用槐香、竹编、烟火气,织就了最温暖的时光。而这份温暖,会像槐树下的竹编,像云舒的电台。

像孩子们的笑声,永远留在胡同里。

留在每个人的心里,成为岁月里最珍贵的余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AI指令调到冷脸上司后

狩心游戏

路人,在漫画卖腐苟活

乌鸦嘴[红楼]

前夫哥扮演系统崩溃了[快穿]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晚风知疏意
连载中刘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