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血染临安城

“父皇!二皇子宗政明尘,勾结外邦,祸乱江山,罪证确凿,其罪当诛!然当下之急,在临安!北狄铁蹄践踏我国土,屠戮我子民,形势危急,刻不容缓!”

他抬起头,目光灼灼,直视皇帝:“请父皇允儿臣即刻率京畿精锐,驰援临安!儿臣必以雷霆之势,剿灭城内叛逆,将北狄蛮夷尽数逐出国门,以安民心!”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毋庸置疑的自信和斩钉截铁的杀伐之气,仿佛只要他去了,那滔天巨浪便能被只手抚平。

这份沉稳和力量,让慌乱的大臣们仿佛找到了主心骨,不少武将纷纷点头,显然更信任珩王的统兵能力。

然而,就在皇帝神色稍缓,似乎意动之际。

“父皇!儿臣亦请命出征!”

又一个声音响起,清朗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

众人看去,正是大皇子昭王,宗政昭然。他出列行礼,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悲愤与激昂。

“父皇!九弟所言甚是!国难当头,匹夫有责,何况我等皇子!临安惨状,闻者惊心!儿臣虽不才,亦深知覆巢之下无完卵之理!眼见山河破碎,百姓遭难,儿臣五内俱焚,恨不能立刻飞赴临安,与将士们并肩杀敌,卫我疆土!”

昭王言辞恳切,情绪饱满,目光扫过群臣,试图赢得共鸣。

他继续道,语气转而带上了一丝深明大义:“九弟骁勇善战,儿臣素来敬佩。且临安之事,非独赖兵锋,更需安抚民心,整顿秩序。儿臣愿为父皇分忧,为九弟分担!恳请父皇允儿臣一同前往,儿臣必竭尽所能,独当一面,定不辱命!”

昭王的话,说得漂亮,既表达了忠心和勇气,还暗示了自己不仅能打仗,更能处理复杂的战后事宜,甚至流露出一丝不想屈居珩王之下的意思。

他话音刚落,朝堂上立刻像炸开了锅。

“陛下!不可!” 户部尚书李大人立刻出列,“临安局势危急,非名将不能稳定!珩王殿下战功赫赫,威名远播,由殿下挂帅,必能震慑宵小,速平祸乱!”

李大人继续道:“昭王殿下虽有心,然毕竟……毕竟未经战阵,恐有闪失啊!”

这话虽委婉,但意思很明显:昭王你去就是添乱。

另一位大臣则反驳:“李大人此言差矣!昭王殿下仁厚聪慧,饱读诗书兵法,正是历练之时!岂能因未曾经历便永无机会?如今国家用人之际,正当让皇子们为国效力!况且,双王一同出征,更能彰显皇室决心,鼓舞军民士气!”

“双王出征?军中岂能有二主?令出多门,乃兵家大忌!”

“可互为犄角,分进合击岂不更好?”

“胡闹!战场瞬息万变,如何分进合击?需统一号令!”

“那便以珩王为主帅,昭王为监军或副帅,既可学习,亦可监督!”

“监军?岂非掣肘?”

支持珩王的,支持昭王的,中立的,担忧的,大臣们顿时吵作一团。

有说珩王一人足矣的,有说该给昭王机会的,有担心双王不合误事的,有建议分兵两路的……

朝政殿上乱哄哄如同市集,各种意见争执不下,谁也无法说服谁。

皇帝宗政弘,看着下面吵成一团的臣子,又看看跪在地上,一个沉稳坚定,一个急切恳求的两个儿子,太阳穴突突地跳,脸色更加难看。

他何尝不知道老九是最合适的人选?

但昭王的话,以及那些支持昭王的大臣的言论,也并非全无道理。

宗政昭然一直缺乏军功和历练,此次或许是个机会。

而且,如今朝局因明王之事暗流汹涌,若此时再将所有兵权集中于珩王一人之手……

皇帝的疑心病和权衡之术又开始作祟。

他既需要尽快平息临安之乱,又需要平衡皇子间的势力,更不希望任何一个儿子借此机会权势过度膨胀。

龙椅上的帝王陷入了长久的沉默,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龙椅扶手,目光在争吵的臣子和沉默跪着的两个儿子之间来回移动,心中利弊权衡,天人交战。

珩王宗政珩煜跪得笔直,面色冷然,对周围的争吵恍若未闻,只是目光坚定地看着父皇,等待最后的决断。他清楚临安每拖延一刻,便要付出多少血泪的代价。

昭王宗政昭然则显得有些焦躁,他努力维持着镇定,但眼神不时瞟向父皇,又扫过珩王,手心微微出汗。

他太需要这次机会了,军功是他目前最欠缺的资本。

终于,皇帝重重地咳嗽了一声,压下了所有的争吵。

大殿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集中到龙椅之上。

皇帝的脸上带着极度疲惫和一种无奈的决断,他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够了!都不要吵了!”

他目光首先看向珩王:“珩王。”

“儿臣在。”

“你骁勇善战,熟知军务,临机决断,朕是放心的。平乱退敌,非你莫属。”

接着,他看向昭王,眼神复杂:“昭王。”

“儿臣在!”昭王心中一紧。

“你忧国忧民,主动请缨,其志可嘉。朕便给你这个机会,随军历练,体察民情,安抚地方。”

最后,他看向众臣,一字一句地宣布最终决定,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朕意已决!命珩王宗政珩煜,为征北大元帅,总领临安一切军政事务!”

“昭王宗政昭然,为副帅,参赞军机,携一半兵力负责战后安抚,整顿事宜!”

“即刻从京畿大营抽调三万精锐,兵部和户部全力配合,星夜兼程,开赴临安!”

“朕要你们兄弟二人,同心协力,共克时艰!给朕荡平叛逆,驱逐北狄,恢复临安!若敢因私废公,互相掣肘,贻误军机,朕绝不轻饶!”

这个决定,看似折中,实则充满了帝王的制衡之道。

既任命了最具能力的珩王为主帅,保证了他指挥权的统一,又将急于立功的昭王塞了进去,给了名分和历练的机会,同时也分走了珩王的一半兵力,隐含了监视和分权的意味。

“儿臣领旨!”宗政珩煜叩首,声音沉稳,无喜无悲。他得到了总指挥统领权,这是最重要的。

“儿臣领旨!谢父皇!”宗政昭然也立刻叩首,声音中压抑着一丝兴奋。终究是分配到了一半兵权,踏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兄弟二人同时接旨,目光在空中短暂交汇,无形的硝烟,仿佛已经从临安战场,弥漫到了朝政殿。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血染临安城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宁得岁岁吵

不小心与嫡姐换亲后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道姑小王妃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万里江山不及卿
连载中怡小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