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
淳安帝一边批阅奏折一边用手捏着眉间,仿佛有些头疼。案下站着一位老臣关切问道:“陛下可是头风又发作了?”
“无碍,老毛病了。”淳安帝摆摆手,重又执起朱笔。
老臣是为先帝扶灵的“顾命七大臣”之一的海宽,他既不像被先帝委以重任、却又在先帝去世后逐渐遭到了“清退”的“顾命大臣”一样,经历了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也并没有最终走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顶尖位置,甚至在五十余时才晋升礼部左侍郎,比起其他的“托孤重臣”,海宽多少显得有些不太起眼。
在淳安帝即位后推动改革变法,亦兄亦友的海宽坚定不移地站在了淳安帝身边,就此成为了他最为信赖的臣子之一。
海宽默然,继续恭敬地立在阶下。
半晌,淳安帝怅惘地依靠在龙椅上,疲惫的按着太阳穴:“你可见到那孩子了?”
“臣见过了。”海宽点点头。
“如何?”淳安帝抬起眼望向海宽。
海宽踌躇道:“聪颖机敏,能文能武。”
淳安帝玩味一笑:“可堪大任吗?”
海宽不语,他在揣测淳安帝的心意。淳安帝却负手下了台阶,缓缓走在窗前,望着庭院中的枇杷树,目光仿佛飘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眼眸中缓缓升起一层雾气。
就在海宽觉得时间仿佛凝固了般的时候,淳安帝却回首了,话语掷地有声:“朕命你,做一枚托底的‘暗棋’,你可愿意?”
海宽拜倒在地:“臣斗胆问一句,陛下的托底是指?”
“自然是太子。”淳安帝的面庞隐在日光照射进来的侧影中,半明半暗,看不见表情。
海宽叩首:“臣遵旨。”
花窗外的枇杷树亭亭如盖,如今正值盛夏,绿荫覆地,待到金秋九月,一树枇杷又会金黄灿烂,年年如此。只是尘封在记忆中那段美好时光,却永不可再现。
在很多很多年前,也曾经期许与一个人长相厮守、永志不忘,可是人生如逆旅,当时只道是寻常。待一个人向前行了很久很久,才惊觉最珍贵的早已拥有过了。
不过时光倒流,他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海宽已经离开了很久,淳安帝还立在花窗前凝望着外面,直到掌事太监陆公公来奏报:“陛下,琳妃求见。”
说话间,琳妃已经轻移莲步,来到了淳安帝身边,她以美艳动人而冠绝后宫,岁月不曾带走她的容颜,反而更添摄人心魄的艳丽。“陛下。”琳妃恭敬行礼,笑意明媚:“敏儿前些日子进宫,为臣妾带来了些桑葚膏,喝了几日觉得神清气爽,臣妾便想着,好东西自然要给陛下,这就带了来给您尝尝。”
琳妃从身旁侍女的托盘中端起一碗颜色漆黑如墨的汤,她舀起一勺就往淳安帝口中送去,淳安帝也顺从咽下,赞叹道:“味道酸甜不涩口,倒是很开胃,敏儿有心了。”
琳妃一听,眼珠子轻轻一转,顺势道:“可不是么,敏儿是最孝顺不过了,若是将来能许个好人家,我就放心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