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氏遭贬斥一月后,本为上官溯所统率、驻守西北边疆的一只军队发生哗变,幸得及时镇压,有言官上奏,称上官溯暗中指使,行谋逆之事。
上官溯下狱,性命垂危。
“陛下,皇后娘娘携皇长子求见。”永熙帝身边侍候的一个太监如是禀报,那太监约莫二三十来岁,身形肥胖,颇有福态,一双细小的眼睛甚是滑稽。
谁也未曾料到,这样一个人微言轻的年轻人,将在二十四年后成为宫中首屈一指的人物。
这太监,便是日后的刘福。
永熙帝沉默半晌,终于还是道:“请进来吧。”
“是。”
“嘎吱——”乾清宫威严的宫门被推开,上官熹一身素净青衣,不饰珠钗,怀中抱着大齐皇室的第一个孩子缓步而来。
她那张英气而明艳的面容之上,是深深的疲惫。
“朕记得你最喜欢夺目的颜色。”永熙帝居高临下地俯视着上官熹,他们二人之间所隔不过几道阶梯,可又像是如隔天堑,渐行渐远。
上官熹没有回答永熙帝的问题,她看着自己曾经的枕边人,曾经与自己举案齐眉、心意相通的夫君,一阵寒意涌上心头。
她怎会忘了,她的枕边人,乃是天子,乃是皇帝。
乃是这天下最凉薄之人。
“陛下还未给这孩子赐名。”上官熹垂下眼睛,看着自己怀中的孩子。
“他是大齐的嫡长子,朕自然要多费些心思斟酌。”永熙帝平静道,好似那将上官氏一族贬斥出京的人不是他,将上官溯押入诏狱的人也不是他。
“臣妾日思夜想,只觉得一字合适。”
“哦?却是何字?”
“谛。”上官熹道,“谛者,审也,慎也。”
“不错,谛乃明理之意。”永熙帝锐利的眼光落在上官熹的身上,“阿熹,你又明白了什么道理?”
“雷霆雨露,具是君恩。”上官熹跪了下来,永熙帝却是一怔。
上官熹此人,太过骄傲了,永熙帝曾特赐她免跪拜之权,以示荣宠。如今的她,却屈起双膝,对迫害自己族人的冷血之人下跪。
“谛者,也常为佛门之言。佛说四圣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此孩儿生时降百年难逢之大雨,恐生有灾祸相伴,臣妾愿将其寄寓佛门,保其平安。”
刚满月的孩子并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就此转折,他只是看着自己母亲的面容,在温暖的怀中咯咯地笑出了声,他伸出幼小的手想去触碰上官熹的头发、脸颊,上官熹几乎是狠心地偏过头去,扬起了下巴。
她只怕她一低头,看着那孩子的面容,便再也狠不下心了。
“你要将他寄寓佛门?”永熙帝神色莫名,“阿熹,你可想清楚了?”
上官熹当然不忍,可怜天下父母心,她的孩子不过满月,她怎舍得与其分离!?
可她知道,永熙帝心中最忧惧不安的,也无非是这个孩子。
上官氏权势遮天,他日这孩子立为太子,外戚势胜,怎能不叫永熙帝寝食难安。
故此次边地叛乱,上官溯入诏狱,恐怕也少不了永熙帝的手笔。
她当然想陪伴自己的孩子长大,那是她怀胎十月,沥干心血几乎在鬼门关走上一遭,才抱得的孩儿,她怎么忍心......可永熙帝多疑,上官溯此劫难逃,若非出此下策,上官氏一族怕是再无转圜余地。
于是她亲手将自己的孩子送入佛门,与自己的骨肉生而不得相见。
她的宿命很早便已有了定论,她是上官熹,她是上官一族的女儿,她永远不能为自己而活。
“你既心意已决,朕也不便多言,这孩子,便叫作李谛,五月后送往普渡山昌宁寺,由慧无禅师抚育,以驱其身侧邪崇。”永熙帝转过身去,他好像轻叹了一声,又好似没有,那声音太轻,连上官熹也听不分明。
“阿熹......你不要,怨恨朕......”
他的目光落在那辉煌的龙椅上,光影将他的面容照得忽明忽暗。
直到上官熹叩首拜别,走出乾清宫,他也未曾看自己的孩子一眼。
帝王家,何来父子,又何来父子之情。
......
“后来我寄寓昌宁寺,与慧无禅师诵经拜佛。”李谛的声音很轻,似乎下一刻就要被夜风吹散,“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那时,我或许当真信了那八万四千佛。”李谛哂笑一声,他笑自己,也笑这世事无常,“我整日跟在慧无禅师后头,敲木鱼,诵宝经,闲来无事便于弥勒佛前大睡一场,师父称我为殿下,可我却觉得,我只是师父身后的一个小沙弥。”
“直到我见到她,那年我六岁。“李谛叹了一声,“我不认识她,因为那是我第一次见她,六年,整整六年,我和她都未曾相见过一面......”
......
手指间传来一阵温热的痒意,时年六岁的李谛拿开遮阳的芭蕉叶,悠悠哉伸个懒腰,睡眼惺忪地瞧着正舔舐着自己手指的狸猫缘喜。
“缘喜,是师父叫你来喊我的吗?”李谛笑着揉了揉缘喜的脑袋。
太阳已近西山,普渡山头的余晖与云霞并起,几只飞鸟掠过,一声暮钟响起。
“原来都已近傍晚了,这一觉睡得太安心。”李谛站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尘埃,转身对着面前笑呵呵的弥勒佛拜了一拜,“弟子谢弥勒菩萨赐好眠。”
到底是孩子,佛陀身前也会嬉笑怒骂。
李谛本打算走了,可他起身时,余光却瞥见了弥勒佛像旁的一个身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