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四四

听了南成王自述的烦恼之后,林宸秒懂问题在哪儿,实际上就是中低级教育可以,但是到了高级那里,就没人教了。

从管理的角度看,其实没什么不好,但是如果从整体看,那就是出现不了经略天下的人才,没有这种高级人才,就没有人统合资源统合人心,只要内部出现一点问题,很容易会出现分崩离析的后果。

实际上华夏永远追求大一统,真的要感谢华夏的老祖宗们,老祖宗有记录信史的习俗,不管这种传承来自于什么时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给华夏人一种共同的信念,当然始皇帝的雄才大略也让后世的人们对大一统有着深重的执念。

如果没有在统一天下的路上努力前行的觉悟,就没有成为史书上一个时代的主角的命。

在这颗水球上,只有华夏这一家忠实记录自己族群的发展过程,林宸看着南成王不禁好奇他有没有带几个专门记录出海过程的人。

南成王不知道林宸脑子里在想什么,很直白的回答,“带了一个,可惜后来水土不服,早就去逝了,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

看这老爷子不懂记录这些东西的意义,本来有点疑惑的林宸忽然想到他出海时的年纪,听姑母的意思,那时候南成王也就刚刚才十五岁左右,天下还是大夏和元隔着黄河对峙的分裂状态,也就是那时候,南成王的父族被抓捕一空,为首之人都被秘密处死,而他们不得不死的理由也很简单,他们竟然妄图借用蒙人的力量夺取大夏的统治权,还约定什么兄弟之盟,按他们的说法,这疆域已经堪比北宋了,而这是摄政王绝对无法忍受的,这种通敌叛国的行径一点也不值得原谅,之所以没有完全杀光,完全是因为那些人也怕事败暴露,所以根本就没让一部分人参与。

之所以让南成王出海也是鉴于此,既然元已经盯上了他们,那么南成王就是摆在明面上的靶子,事实上也就是送走的早,元为了利用南成王这个身份特殊的,竟然准备了三套方案,分别是借着南成王离间摄政王和父亲弟弟的关系,离间南成王和爷爷叔叔的关系,以及离间南成王和他的母亲的关系。

听起来简单,实际上手段狠辣非常,要不是送走的早,弄不好还真的被他们得逞了。

不过也正是因为他走的时候年龄小,走之前常年跟着摄政王在军队,所以,他接受了完整的军事教育,其他的都是懵懵懂懂的,也就是他确实厉害,靠着那些东西竟然也干出了一番事业。

林宸把其中蕴含的东西细细解释清楚,继续接着问,“当初你们出海的时候,你们有人专门记航录海日志吗?”

若有所思的南成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然后指了指自己,“我和药先生都记了,我记的是每天发布了什么命令,他记的是每天都有什么人生病,生了什么病,还有一个是随行的犯了罪的文人,他每天都有写,好像记的是都发生了什么事吧。”

林宸松了一口气,这可都是宝贵的财富,“等以后有时间可以印成书册,让后人知道你们是经过多么辛苦的过程才有了现在的成就。”

南成王可没打算成为一个文学家,他一直思考着记录本身的意义,不过往回看看,他才出海几十年,他们这批开拓者们就已经老的老死的死,等他们都没了,如果没有记录,这些后人知道他们来自哪里,为何来这里,来这里之后经历了多少,才有现在的生活吗?这样一想,突然发现,记录事情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而把这些发生过的事记录下来,不就是史书吗?

他瞬间恍然大悟,所以说史书就是这么来的啊!

明白了一件事情,南成王就变得温和了许多,他看着林宸道,“我记得科举是有秀才、举人和进士的分别,既然如此,给我派一批进士来教书吧!在海外久了,也不能忘本不是。”

林宸抽了下嘴角,“人家都考中进士了,都是奔着当官去的,你让人家远赴海外去你那里教书!还是别了,再说,解释经义而已,举人就已经可以胜任了。”

南成王听她这么说,直接点头,“那就举人,除了这个之外,就是让你爹给四五个记地方志的那种人才,我那里每天忙来忙去,还真没有专门记这个的闲人。”

对这个林宸是没办法拒绝的,所以也就干脆的点了头。

林宸回到宅邸和姑姑汇报了今天份的聊天内容,明亲王听了很无语的揉了揉眉心,忘记这个了,不过看他们记谈判内容的,虽然有点散乱,但是也不算差。

林宸闻言叹气,这些人可是属于跟着伯父的,属于离统治中心最近的位置,记个文书还这个样子,足见这一块确实粗糙了一些。

交流完,明亲王把教育和史学记录到谈判内容之中,但是又一想,这明显就是他们在给老狐狸兄长送东西啊!

更重要的是,林宸答应借兵,虽然是三年一轮换,但是还是要把各种条款说清楚了,尤其是要注明,不许挖墙脚。

其实如果不管其他的话,金龙禁卫军就是最合适的选择,人数少,战力高,灵活机动,最重要的是他们会根据他们所处的环境设置出最合适的打法,可是这禁卫军还要给各军找毛病,怕的就是战士们没有在训练场上练好,而在战场上牺牲。

而且禁卫军发展了这么些年,也才发展了那么点人,要是派出去了,这么点人能做什么?就是能做,把自家的最高战力暴露在他人面前,也确实不可以。

所以即使往外派兵,也只能是海军和步兵,至于骑兵,只能说,希望南成王靠点谱,在打仗的地方准备点骑兵的装备,为什么准备这些?哼哼,谁不知道大夏的步兵不合理,有马就是骑兵,没马就是步兵,也就射确实是需要点悟性的,不然弄一个专司射箭的队伍也不是不可以哦。

不管私下是怎么想的,接下来的谈判,确实是围绕着派举人还是进士以及派出去多少进行讨论,听到这个消息,听到这个消息,一直站在南成王身后的几个脸上终于有了笑容。

并不是他们定力太差,实在是在他们的地盘,他们这些儿子成了他们爹南成王手里的工具人,做工具做的最多的就是先生,早就不想做了。

这并不是因为不满,他们身为南成王的孩子还要教书,这在岛上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为了这个每年都有很多人到海岛那里学习,就为了看看教书的南成王的孩子,就他们的水平,他们可是心知肚明的,他们的水平有限,不要误人子弟也就罢了。

还是那句话,没有解释经义深层的那些东西的人,再怎么学都是只懂其音不懂其意,而且他们这么多新一代,都试过了,没有谁是在文这一块上特别有天资的,倒是有好几个武学上颇有成就的,可是也没有天才到成为一代宗师的程度。

文不成武不就的,回头一看才发现他们能占这么多岛,发展的这么壮大,纯粹是靠着人心齐。

如果有一天人心不齐了该怎么办?答案是凉拌。

纵观史书,纵观身边所发生的事,你会发现人心要齐也是需要条件的,比如有着共同的外部敌对威胁,或者有着共同的前进方向,而就是这些还有人会提出不同的意见,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人心齐真的是很难的一件事,只能说,尽量让大部分的人心是齐的。

——明白是一回事,做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

这事林宸观看姑姑和伯父谈判的时候得到的心得体会,明明两个人背着对方的时候,那是都觉得这个事不是太难,但是到了谈判桌上,那就是千难万难,世上没有比这个更难的。

比如派举人教书这件事,明亲王硬是添上了由翰林院带领队伍,有计划有安排的进行课业研究,又比如借兵打仗这回事,明亲王硬是提前帮着兵士们连月俸都给商量了下来,都是极高的数目,只是因为林宸不经意之间曾经咕哝了一下岛上有黄金。

林宸只是靠着上辈子的经验,这辈子有没有完全不知道,那就是一个未知,谁能想到,明亲王直接就这么拿来用了,然后更神奇的来了,南成王没有对此进行纠正,而是直接就默认了下来,好吧,遇到有钱人了不宰一下真心对不起这个难得的机会。

不管过程如何,教育援助,军事借兵等等,在南成王带着他打下来的土地成为大夏的一个藩王之后,就成了应该做的,虽然有被支付俸禄,但是借出去了,就是借出去了。

而在这些条件之下,林宸也完成了她想要的。

她想要的很简单又很复杂,却是一定要有人去做的,万幸这些事南成王已经开了个头,有了这个前车之鉴,林宸这个跟在后面的就走的容易许多。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三国:每周签到一个大礼包

三国:我有一座转职殿

状元家的卷王小夫郎

大唐:李二强迫我为公主冲喜!

他比我懂宝可梦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王的天下
连载中艾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