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祈祷听起来是那么苍白无力。
她在床上躺了一会儿,让混乱的思绪稍微平复,才起身打开衣柜,找出柔软的睡衣换上。接着走进附带的浴室洗漱。
明亮的镜子前,黄筱枝仔细端详着镜中的自己。
水珠还挂在她的睫毛和脸颊上,皮肤在灯光下显得白皙细腻。
她忍不住伸出手指,轻轻触碰冰冷的镜面,指尖点着镜中人的鼻尖,小声地、带着点新奇地嘀咕道:“唔…我才发现,我这脸长得还挺完美的嘛。”语气里带着一丝难得的自恋。
洗漱完毕,她关掉浴室的灯,瞬间陷入一片黑暗。
黄筱枝摸索着回到床边,掀开被子躺了进去。港阅湾别墅区有个无可比拟的好处——夜晚格外静谧。没有小区里时常传来的吵架声、孩子的哭声,也没有电梯运行的低沉嗡鸣。
这对睡眠极其敏感、一点风吹草动就容易惊醒的黄筱枝来说,简直是天堂。
她望着被厚实窗帘遮挡、透不进一丝光线的天花板,轻声说道:“晚安,世界。”
仿佛是对这安静夜晚的回应,她在心里也对自己说:晚安。
——
鑫湖小区
深夜,张玉琳毫无睡意。
想到即将返回H市,心头便像压了块石头。她悄无声息地走出卧室,来到客厅。
目光落在客厅茶几上堆积如山的快餐盒、零食袋上,眉头不易察觉地蹙紧,却忍着没有发出任何声响。
如果说于雯的生活越来越像一场精心扮演的戏,那么她所模仿的那个“角色”原型,无疑就是张玉琳自己。
张玉琳走到桌边,纤细的手指从散落的烟盒里抽出一支细长的女士香烟,熟练地含在唇间。
她在杂物中翻找片刻,摸出一个银色的打火机。
“噗……”一声轻响,幽蓝的火苗窜起,点燃了烟头。
她深深地吸了一口,缓缓吐出灰白色的烟雾。
身上依旧只穿着那件单薄的吊带睡裙,没有披上外套。指尖夹着香烟,她走到阳台。
黑暗中,那一点猩红的光亮格外醒目。
张玉琳很少抽烟,更不喜欢在密闭的室内抽,觉得太过沉闷窒塞。
窗外一片死寂,预报中的夜风并未如期而至。
天气预报,果然总是不那么可靠。
她拿出手机,指尖在屏幕上快速滑动,找到一个名字,拨了出去——钟历。
电话几乎是瞬间被接通,一个恭敬的男声传来:
“喂?是琳小姐吗?”
“嗯,是我。”张玉琳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一会儿来鑫湖小区门口接我,送我去机场。”
“好的琳小姐,马上安排。”对方回答得干脆利落。
电话挂断的瞬间,一阵微凉的夜风毫无预兆地拂过阳台,吹乱了她的发丝。
呵,看来这座城市,也的确不欢迎她留下。
连风都在催促她离开。
幼年的张玉琳,曾对舞蹈,尤其是芭蕾舞,怀抱着最炽热的梦想。
她日复一日地刻苦练习,汗水浸透了舞衣,只为了能踮起脚尖,触碰心中的艺术殿堂。
然而,这一切最终被张氏家族无情地掐灭。他们需要的不是一个舞者,而是一个能继承家业、将全部心思放在金融和管理上的工具。他们亲手折断了她的翅膀。
所幸,后来她靠着自己的倔强和不甘,硬生生又把翅膀接上了,在遥远的M国重新起飞。
九岁那年,她跟随张氏夫妇去孤儿院“做慈善”。
张氏像挑选商品一样,带着高高在上的挑剔目光审视着每一个孩子,言语间不乏刻薄的评价。
最后,他们把决定权交给了当时懵懂又害怕的张玉琳:“珍珍,你挑一个喜欢的带回家陪你玩吧。”巨大的压力下,张玉琳慌乱地随手一指——那个缩在角落、眼神怯生生的小女孩,就是后来的于雯。
连名字都没改,于雯就这样连名带姓地成为了张氏家族一枚“贴心”的棋子,一枚用来彰显家族“慈善”和“温情”的标签。
说来讽刺,这一切的起点,竟是张玉琳那随意的一指。
如果不是她,于雯或许会有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
在于雯身上,张玉琳仿佛看到了一个比自己当年更加灰暗的影子。
她的生活像上了发条的机器,日复一日重复着被安排好的轨迹,毫无生气,如同一个精致的提线木偶。
内心深处,张玉琳充满了负疚感。
她总觉得是自己和张氏家族亏欠了这个女孩。
她真心把于雯当作妹妹,尽管有时说话可能显得苛刻严厉,但那是因为她迫切地希望于雯能过得好,能活得有色彩,活得有趣,最重要的是——能活得像她自己,而不是张玉琳的拙劣模仿品。
现在的于雯,和当年那个被束缚的自己何其相似。
她不愿再待在这里,因为每多看一眼于雯,就如同揭开自己旧日的伤疤,那些被压抑、被否定的痛苦记忆便汹涌而来。
今天进门时,那股浓烈混杂的外卖气味就让她心头一紧。
于雯的许多习惯与自己当年有相似之处,却又透着一股说不出的疏离和刻意。
在出国前,当张玉琳还住在H市张宅时,年纪尚小的于雯就已经承担起了为全家准备一日三餐的“任务”。
那时的于雯不过是个初中生,而张玉琳自己也只是个刚高中毕业没多久的大孩子。
她看着那个沉默的小女孩每天像陀螺一样忙得团团转,还要忍受长辈们挑剔的指责,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心疼。
她想帮她,却无能为力。
最终,她只能选择用一种最隐蔽的方式——一条匿名短信:
> “去A市上高中,不要待在H市,对你不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