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如星如光

照片是无意中拍下的。

内容是某位游客在D市郊外银杏林打卡时上传的一张风景照,图片主角本是那片秋意浓郁的金黄银杏道,落叶如毯,阳光透过树隙,洒在栈道上,温暖而静谧。

配文也只写了一句:

“秋天的银杏林总是有一种电影感?。”

但在一个专门扒行程细节的cp粉小号【文轩索隐组】里,有人注意到了不寻常。

@【切片少女】:“我不是阴谋论,但右边这两个背影……是不是……?”

于是图被放大、调亮、对比。

栈道右侧,模糊的四个身影中,第三个人穿着米色帽衫,外搭格纹衬衫,搭配相当眼熟。

一模一样的穿搭曾出现在三天前宋亚轩的背影路透中。

第四人也是高个男生,身穿黑色帽衫,手腕处露出一小截金属链条样的配饰,有粉丝扒出,是某限量联名相机带。

刘耀文去年拍摄影棚vlog时才用过一次。

更炸的是,图中的第一对中年男女,女性的围巾颜色鲜亮,隐约能看出图案是几何拼花的拼接风格。

而在更早之前,刘耀文曾用小号晒过一张跟家人一起吃饭的餐前照,餐盘一角露出了相同的围巾。

评论区炸了。

“我老家也在D市,郊外确实有一片很有名的银杏林!”

“……这玩意谁扒得出来啊?你们是国家特工吧?”

“银杏林、爸妈前面走、两个人慢悠悠地跟在后面,这不就是见家长了吗?”

“注意看!那张图里女生手里拎的是熟食保温袋!不是很像……带饭出来散步时顺手拿的那种?”

“……这不就是家庭出游吗?”

热搜没上,甚至连关键词都没有出现。

只有那些眼尖的粉丝、擅长找细节的“情感考古学家”,在各个平台像地下侦探一样连夜比图、调色、分析光影,最后在一张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秋日游客照中,拼出一个缄默但温柔的故事走向。

而与此同时。

刘耀文在小号上发了一张ins限时。

照片是猫窝在窗边,脚边散落着落叶。他没说话,只贴了一个极小极小的标签——

?D.

郑予光明正大地点了赞。

宋亚轩点赞了,点完又取消。

但早就被人截图了,

没人直说,却人人都懂。

?

时间如白驹过隙。

《红瘀》终于在十二月的第一天上线了。

剧集一共二十集,每周更新四集,五周足以让故事走到尽头。

第一周上线当天,平台崩了小半小时,热搜高挂前五。

剧情铺开得极慢,却极致地压抑和细腻。

伍回风是能看见鬼魂却失忆的道士,而曲慢行是死因不明、记忆混乱的灵体。两人在一间破败的祠堂中第一次相遇,却又觉得彼此熟悉。

观众还在被第一集里曲慢行突然变得可怖的面庞发颤,却被伍回风波澜不惊的美貌吸引得找不着北。

弹幕立刻刷屏:

“文哥那句‘伍回风’我听了十遍……声音好克制,眼神太有内容了吧?”

“曲慢行那个低头的瞬间,明显被什么触动了吧……他俩是不是认识啊……”

“红瘀好会拍,配乐、光影和情绪全部在线。”

第三集片尾,曲慢行半夜陪伍回风走夜路,被寒风吹得几乎虚化。伍回风伸手想摸他,指尖却穿过对方的手背,冷得刺骨。

而宋亚轩眼神极轻地颤了一下,那一刻像极了快要消散的梦。

弹幕纷纷表示心碎。

到了第三周,《红瘀》的风评已经成型——

豆瓣评分开盘9.1,平台热度持续飙升,剪辑博主、解构账号、原著党、演员粉、cp粉交织出一场盛大的群体狂欢。

但从第十三集开始,氛围开始变了。

伍回风的记忆慢慢恢复,他终于知道了曲慢行的死因,也知道了自己作为因果的那一环,曾经置他于死地的,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

第十五集,窗外月光皎皎,伍回风藏匿在墙根的阴影处,一动不动地盯着假寐的曲慢行。

即使鬼魂不用睡觉。

但曲慢行仍旧有模有样地躺在伍回风身旁。

弹幕纷纷表示——伍回风的眼神梦回尤散雾。

曲慢行那场“消散戏”没有配乐。

伍回风再次分出了自己一半的魂体,留住了曲慢行。

曲慢行再度出现的那一瞬间,充满宿命和压抑气息的BGM响起,让人不自觉流下泪水。

最后的最后,是两道牵着手的身影度过奈何桥,叮呤一声,清脆绵延的铃铛声仿佛穿越了生死,随着渐渐模糊的背影一同消失。

剧终夜,#红瘀双死结局#爆了热搜。

而紧随其后的,是#宋亚轩刘耀文演技#、#文轩再合作#等讨论热度居高不下。

凌晨两点十七分,刘耀文罕见地发了一篇长微博。

“《红瘀》杀青那天,我在片场坐了很久。”

他写自己拍完最后一幕后,恍惚间仍觉得身上还带着角色的影子,甚至半夜惊醒时,会下意识去摸宋亚轩的脉搏,确认他还在。

“有时候分不清是角色在替我说话,还是我在替角色活着。”

微博发出不到十分钟,宋亚轩就在评论区回了一句:

“脉搏还在,别摸了。”

配图是一张两人杀青那天的合照——刘耀文靠在片场的旧沙发上睡着,宋亚轩偷偷拍下他疲惫的侧脸,手指轻轻搭在他的手腕上。

粉丝瞬间炸开:

“脉搏文学我磕死……”

“所以杀青后那段时间文哥情绪低落是因为出不了戏??”

甚至有人扒出刘耀文杀青后一整周都没有更新行程,“是不是当时真情绪崩了”。

但角落又有一层高楼建起:“不是,你们没注意刘耀文说的是晚上想摸摸宋亚轩的脉搏吗?这难道不是说明他俩住一起吗?!”

“!”

“!!!”

?

年底的提名名单终于公布。

当“最佳新人男演员”类别的提名揭晓时,刘耀文的名字赫然在列。

这是他凭借《红瘀》中伍回风一角,得到的业界和观众的认可。

暖气嗡嗡作响的深夜,宋亚轩的指尖在手机屏幕上投下细碎的光影。

刘耀文的下巴抵在他发顶,能清晰看见他正在编辑的微博内容——光标在"恭喜我们耀文"的"我们"二字之间来回跳动。

"发吧。"刘耀文突然出声,呼出的白雾晕染了手机屏幕,"反正……"

宋亚轩反手用冰凉的手机贴他脸颊:"反正什么?"

床头灯在刘耀文睫毛下投出扇形的阴影,他捉住宋亚轩的手腕,将宋亚轩思索了很久的文案毫不犹豫发送:"反正全世界都知道了。"

宋亚轩翻身压住刘耀文举着手机的右手,吻落在对方的眉心,“好啊。”

那就让他们都知道。

微博发送成功的提示音响起时,窗外正好飘起今冬第一场雪。

“他走过雾与风,把故事演成了火光。恭喜我们耀文,在冬夜里发亮。”

?

Q市冬夜,星光沉静。

红毯尽头的水晶灯将刘耀文的轮廓镀上金边,他签完名转身时,听到观礼区传来突兀的尖叫。

不用回头也知道,宋亚轩正从另一侧的媒体通道入场。

内场座位表被黄牛炒到五位数,只因有人发现两人的座位斜对角相距仅三米。

当镜头第无数次扫过刘耀文时,粉丝们通过大屏幕发现,他正在摩挲西装内衬口袋里露出的半截钢笔——宋亚轩今年送他的生日礼物。

主持人宣布提名时,他终于从那枚笔帽上收回指尖,低头系正袖扣,指节绷得泛白。

台上灯光变换如潮,镜头扫过每一个候选人的脸,背景音乐里是入围名单的片段剪辑。

当《红瘀》第十五集里那句“你知不知道我等了你多少年”响起,全场短暂安静了一秒。

最后,颁奖人念出名字。

掌声起时,刘耀文站起,一如既往地沉静而克制。

他缓步走上台,头顶灯光亮得炽白。

聚光灯一圈圈打在他身上,镁光像是刹那的雪花,在肩上消融。

高定西装熨得笔挺,台上的光太亮,照得他眼角生辉。

刘耀文站在领奖台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掌心。

那里有一道很淡的蓝色墨痕,是宋亚轩在后台化妆间里留下的。

两小时前——

"手伸出来。"宋亚轩靠在化妆台边,指尖转着一支钢笔。

刘耀文挑眉,但还是摊开掌心。

宋亚轩低头,笔尖轻轻落在他的皮肤上,写下三个字——

"别紧张。"

刘耀文失笑:"我看起来紧张?"

宋亚轩没回答,只是合上笔帽,指尖在他掌心轻轻蹭了一下,把那三个字晕开成模糊的蓝色印记。

"现在看不出来了。"他笑着说,"但你知道它在那儿。"

音乐缓缓停下——

聚光灯太亮,刘耀文站在话筒前,视线穿过刺眼的光束,精准地落在台下第三排的某个位置。

宋亚轩没有像其他人一样举起手机拍摄,他只是安静地坐着,手指轻轻搭在膝盖上,无名指根有一圈很浅的压痕。

那里本该戴着一枚戒指。

刘耀文的喉结动了动。

他忽然想起昨晚,宋亚轩靠在他怀里,指尖点着提名名单上的他的名字,轻声说:"明天之后,所有人都会记住'刘耀文'这三个字。"

而此刻,他站在这里,灯光、掌声、镜头全都聚焦于他。

可他的目光只看向一个人。

宋亚轩外面披着深灰色毛呢大衣,静静坐着。

他也看着他。

无声一笑,眉眼像积雪消融。

那一刻,世界仿佛只剩他们两个人。

刘耀文唇角动了动,什么也没说,却像是说尽了所有。

台下光影交错,有人拿起相机,有人推着镜头往前,却没人知道那一刻他心里响起了什么旋律。

那不是某个角色的对白,不是台词,不是剧本,也不是颁奖词。

那只是属于他自己的一句无声告白。

在无数人的注视中,他站在高台之上,穿越人海,看向那个曾陪他走过所有低谷与冬夜的人。

缓慢而坚定。

像归途。

像梦醒。

宋亚轩微微笑着,轻轻点头。

恭喜我们耀文。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婚内上瘾

女主并不觉得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文轩||如星
连载中月岛祺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