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可不是我家。”你道:“老师说的对,你不应该在这里多待。”
趁着没有陷太深之前,快离开这里吧。
“我此行的目的可还没有达到。”尼古拉突然严肃起来,“维塔。”
尼古拉这两日里都喜欢称呼你‘维佳’,突然换了个正常的称呼,你反而不适应。
“如果,你拥有影响整个战争的能力,你会做什么?”
“保护我身边的人。”
“只有这样吗?”
你拿起外套的手一顿,意识到他的话外之意:“并不是我的想法不只有这样,而是你想要的更多,所以才会这样问我。既然你不甘心于此,心底早有答案,为什么还要不断向我发问呢?”
这回,换做尼古拉沉默了。
“因为你在犹豫,兰波先生。”你道:“你在怀疑你自己,在怀疑自己所做出的一切是否值得。可是兰波先生,你要怎么去定义这个‘值得’呢?”
你停顿片刻,见尼古拉依旧沉默着。你继续说道——
“你救下了一百个人,这一百个人与你而言完全陌生,这其中有30个坏人、30个普通人、30个小孩和10个好人。如果所有人头上都有能辨别善恶的标签,那么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后两者。
可是这个世界并非非黑即白,若以道德来评判你我,那你和我手上沾满鲜血,都要下地狱。
同理,若以战争为单位,来计算因此死亡的人是否无辜,那数量太过庞大。世界上又没有能一眼勘破善恶的能力,就算有,那么琐碎繁杂又何以判决?
为什么要在意自己救下来的人是否值得自己去救呢?只要自己问心无愧不就好了?人是以自己为主体的。”
说完,你打了个哈气,可能是因为今天刚犯过病,你的精神状态不是很好。虽然你想要躺在床上一直睡,但现在尼古拉在房间内,窗户还开着,你现在是不可能睡着了。
“你好了吗,我要去睡觉了。”
“仅此而已吗?”
“不然呢?”你对尼古拉莫名的追问感到不解,翻了个身:“我想睡觉,就这么一直睡下去……只有这样,才能什么也不管,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
“你就没有什么想问我的东西吗?”尼古拉突然站起来,差点怼到你的下巴。
你及时躲开,没有让尼古拉撞到你。
“那些事很重要吗?”你反问道:“就算我问了,你也不会说。毕竟,现在还不是我该知道时候,不是吗?”
尼古拉的眼神前所未有的认真:“总有一天,我会将一切的真相告知与你的,但至于是什么时候,我就不能保证了。”
“哦”
“这么敷衍?”尼古拉巴拉了两下你的被子:“起码坐起来啊!”
“哦。”你不想和尼古拉纠缠,于是快速坐起,随后又马上躺下。但尼古拉没让你如意,拉着你的手腕,用重力控制着你不让你躺下。
“你红豆吃多了?”你不喜欢有人随便扒拉你。
“这跟红豆有什么关系。”尼古拉道:“谢谢。”
“啥?”最后那句话太过模糊,你没有听清。
你刚想继续躺回去,尼古拉却继续拉着你。
“我要睡觉。”
“我知道。”他的脸突然凑上来。眼神不带有任何**,湛蓝色的眼中,满是欣赏与倾慕。
“??!!”
他居然,对你,行了标准的,吻面礼!
左脸颊右脸颊各来一下的那种。
你惊的一把将尼古拉推开,浑身泛起异能力的光辉:“我不建议和你拼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尼古拉还在没心没肺心笑着:“后会有期,维佳!”
随后,他就这么跳窗离开了。
现在的你不知道,这是你最后一次,以维塔.伊戈尔诺夫的身份见到尼古拉。
往后六十余年,再未相见。
作者有话说:
关于尼古拉对维塔的感情,这里我要特别说一下。尼古拉对维塔只是朋友之间的欣赏,只不过尼古拉比较喜欢搞抽象,说话有时候会比较暧昧,对谁都一样不光是对维塔(but他自己从不觉得自己很抽象)。
至于最后对维塔行的吻面礼。事实上,吻面礼是欧洲那边一种非常常见的礼仪,经常用来对亲人或者朋友,这里尼古拉之所以对维塔行礼,是因为他知道日后再难与维塔相见了,所以想要一个有仪式感的分别,同时,也真正的把维塔当做自己的朋友。
很少有人能走到尼古拉的心里,但维塔做到了。所以,尼古拉对维塔用吻面礼,再合适不过。
还有,在CCCP没解/体之前,除了后期与费奥多尔朦胧的爱意外,维塔没有任何cp向的情感线,其余一切都是cb向。因为本人把友情和爱情分的特别清楚,所以本人也不希望自己笔下的角色打感情擦边。
还有就是,本文中只有两对本人承认的副cp,一对是原主和安德烈,一对是兰魏(兰魏兰无差)。
最后就是当时本人写一半的时候意识到了一些关于出国签证上的争议,就去查资料了。以下资料来自夸克——
关于CCCP时期苏对法签证问题。
苏联初期(1922-1940年代)——
严格管控:苏联成立后对资本主义国家持警惕态度,法国公民需通过复杂程序申请签证,通常需提供详细行程、经济担保及政治背景审查。
苏联公民赴法:同样受限,仅允许特定群体(如外交人员、留学生)在严格审批后前往。
二战期间——
法国被占领期(1940-1944):纳粹德国控制法国后,苏联与法国的官方往来几乎中断,签证问题无实际意义。
战后初期(1945-1947):法国恢复独立,但冷战序幕拉开,双方签证政策趋于严格,苏联限制公民出境,法国加强审查以防“意识形态渗透”。
三、冷战高峰期(1950-1970年代)
政治敏感期:
苏联公民赴法:需通过旅行社组织的“团体旅游”,个人旅行几乎不可能。签证申请需证明无政治敏感背景,且需缴纳高额费用。
法国公民赴苏:需提交详细旅行计划,部分记者、学者因“可能泄露情报”被拒签。普通游客需通过旅行社安排,费用高昂。
文化例外:两国在文化、学术领域有有限交流,如作家、科学家可凭特殊许可短期访问。
四、缓和与改革时期(1980-1991)
戈尔巴乔夫政策:
放宽限制:1985年后,苏联推行“新思维”,简化签证流程。法国公民赴苏可申请个人旅游签证,停留时间延长。
苏联公民赴法:仍需严格审批,但普通公民申请旅游、探亲签证的难度有所降低。
1988年法苏文化年:两国推动文化交流,签证政策临时放宽,促进艺术家、学生互访。
五、特殊群体与事件
学术交流:两国科学家、学者可通过政府间协议获得签证便利。
奥运会与大型活动:如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和1992年阿尔贝维尔冬奥会,持赛事证件的法国公民可免签入境苏联/俄罗斯。
六、法国对苏联的单边政策
戴高乐时期(1958-1969):法国相对独立于美国对苏政策,曾短暂放宽签证,鼓励经济合作。
经济合作推动:1970年代石油危机后,法国企业赴苏投资增多,商务签证审批速度加快。
*
关于水果——
苏联时期的水果生产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和品种多样性,主要集中在耐寒及适应高纬度气候的品种,同时通过农业技术改良扩大了部分热带与亚热带水果的种植范围。以下是苏联盛产的主要水果及其特点:
苹果与梨
苹果是苏联最普遍的水果,广泛种植于乌拉尔、巴什基里亚等地。苏联农业学家米丘林通过杂交技术培育出多个抗寒品种,如“六百克安托诺夫卡”苹果,平均单果重达620克,甜度高且耐储存,成为苏联红军的军用口粮。
梨的年产量约50-68万吨,主要产自乌克兰和摩尔达维亚,占苏联水果总产量的6%,其中“蜜饯梨”因高甜度和硬度成为冬季维生素的重要来源。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3章 接受?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