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主人公G大叔,是一位单身汉,已经40岁了,没有结过婚,甚至没有真正恋爱过,即没有投入过他自己所认为的那种两情相悦的恋爱。可是2017年10月13日,他终于在多次修改后,拟好了给一位他连姓名都不知的小丫头的情书。
情书全文如下:
致可爱的姑娘
确认过眼神,相信自己遇见对的人。去年七月一日中午时分,只消一眼,便爱上你优雅的气质和高贵善良的灵魂。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心中总是浮现你的身影,伴随着喜悦、期盼,和些许自责。本不该在没有问询你的姓名、电话时,便默然转身。搭讪在这个时代非常盛行,可惜我一直是个不主动和陌生女孩子说话的人。一半是喜爱阅读,一半是渴望再次遇见你。我一次一次地到馆里来,希望与你重逢。但情况已经变得不一样了,现在心中多了一份紧张。紧张可以证明真诚,但是过于紧张无疑会妨碍行动。幻想通过假装镇定,来保持向你走近的能力。然而还是可耻地失败了,一次又一次。我开始怀疑,爱情小说里的主人公们是不是虚情假意了。真诚挚烈的情感,显然会让自己的心脏狂跳不已,以至无法像平常一样言行。不知道你的作息安排,也不清楚你们总台到底有多少人,大多数情况下只看到别人。不知道你的姓名,也找不到准确的词汇来描述你,无从打听更多关于你的信息。我本不打算向你的同事打听你。我觉得,如果我打听了,难保不被传成流言蜚语,这可能会让你的处境变得尴尬。同样,我也不愿意在有你同事在场的情况下,走上前去与你攀谈。我总是在期待一个完美时刻——只有你一个人在场时。这样的机会是有过的,我也曾勇敢地想去抓住。但是在我向你走近时,你突然地进了洗手间。我的第一反应是你也像我一样紧张。我抱有这个可能是错误的判断,期待我们能够在下次做好精神上的准备。真的,遇见你很难。我很紧张,这个也不假。我怕在你的面前紧张地说不出话来,担心把你也弄得很紧张。只好求助于写信,来向你索取一个机会。一个能够更加了解你的机会,一个靠近你心灵的机会,一个让自己从折磨和无望的期盼中解脱的机会。于是,我就开始设想这样的画面了:我紧张地,或许会红着脸,像做贼一样,把信塞进你的手里,在你来得及反应之前,慌忙撤退。一周又一周,设想中的剧情始终无法上演。那每天都去馆里吧!我有了一个新发现,你的岗位可能并不在总台,在总台值班只是偶然。这个发现一下子就让我惶恐起来。我究竟是干了什么呀?为什么要等待所谓的“完美时刻”呢,是真的在设身替你考虑,还是为自己的胆怯寻找借口。宁愿冒着失去如此倾心的女孩子的风险,也不向这里的人简单地问上一问,要是你不在这里上班了呢?我不由得全身为之透凉。我斗胆给你写了这封信。我想要一个号码——你的微信号。我不知道会得到怎样的结果。我祈祷我能够获得我想要的回应。阿门!
这封情书中提到的馆,是2017年4月建成的,6月开始正式对市民开放的市图书馆。一时间,很多喜欢阅读和假装喜欢阅读的人纷纷前往,争相光顾那栋兼具厚重和新潮的大楼。
正如信中自述,G大叔算是一个喜欢看书的人,并且含金量颇高,他的业余时间几乎全部都花在了看书上。但是他也只勉强达到“好之”的程度,比只是明白读书好、却不怎么花时间来读书的“知之”者,要高强得多,但离以读书为乐的境界还有很远。对他来说,读书是件苦乐参半的事情。当单位同事称赞他爱好阅读时,他总会半真诚半开玩笑地澄清,他看书,只是不得已。因为其他活动,如聚餐啦、打牌啦、外出旅游啦、看电影、唱卡拉OK啦,每一样都费钱,而读书是最省钱的,有了电子书后,几乎不花钱了。总之,他认为他看书,是因为穷。
真正认可“男人穷,就要多读书;女人丑,就要多读书”说法的人并不多,原因可能是他们认为自己没有那么穷、那么丑。但G大叔身边有很多人都开始讲述新图书馆的环境是如何如何好,藏书是如何如何多。G大叔并没有太心动,他主要是看电子书的,除了各类教材和考试用书,他不怎么碰纸质书的;他也并不是一点都不动心,当一个在文学社里兼职做秘书,偶尔也跟风写点鸡汤文的女同事宣扬“书可不看,但借书证是一定要办的”时,他也便准备去新图书馆逛一下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