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不一定没有天堂。
但一定有地狱。
它不存在于地下十八层。
而在人间。”
——《我等春天》
*
2006年。
是柳芜市最冷的一个冬天。
公共汽车在崎岖的林间小路上行驶着,歪歪扭扭摇摇晃晃,从小到大都从不晕车的徐青时,都被这该死的公交和该死的路晃出了一肚子胃酸。
让他有种想吐的感觉。
徐青时人生第一次坐过这么破烂,味道又这么重的车。
为了减少痛苦,他皱着眉头,伸手轻挑开了车窗户的车帘,视线往外望过去。
冬天的农村显得格外安静。
结冰的护城河,古桥横跨其上,河边枯树挂满雪花,远处看过去,就像是糖霜。
路边的村落升起炊烟。炊烟袅袅这个词原来现实中真的存在,原先只在语文课本上存在的词语,终于在这一刻有了实感。
公交车缓步前行。
徐春时却靠在窗边认真打量这里的环境。
看起来心不在焉。
实际上心里一直盘旋着一个想法:原来她的家乡,是一个这么破的地方。
在他打量窗外景色的同时,坐在徐青时旁边的中年女人也在默默打量他。
自女人上车时就在盯着徐青时看了。
没什么特别的原因。
女人只是单纯地觉得这位小少年长得是真的俊。
柳芜市是国家前列前茅的贫困市。
当然这种东西名列前茅并不是什么好事,代表着落后、贫穷。
柳芜市这穷乡僻壤之地,很难长出像徐青时这样俊秀的小男生。
皮肤白皙,一看就没怎么劳动受苦过,脸型流畅,鼻梁高挺,下颚线分明。
长得可谓是无可挑剔。
除了人看起来好像有点儿冷,不好相处之外,好像就真的没有什么缺点了。
中年女人似乎是做了很长的心里建设,才终于主动开口跟徐青时打招呼。
“小伙子,你不是本地人吧?”
徐青时闻声偏头看她一眼,“嗯,我从北京来。”
语气说不上热络,也说不上疏冷。
就是完完全全对待陌生人的态度,礼貌中带着几分距离感。
但是中年女人却感受到了他身上,好像带着几分落寞。
是一种不应该属于十七八岁少年身上的气质。
像一朵提前凋零的花。
没有什么生机。
也许是每个中国人对北京都有一种格外的向往,中年女人一听徐青时从北京来,顿时瞪大了眼睛,“竟然是北京!也是,一看你的长相就知道你不是柳芜市的人,却没想到你居然是北京人!”
不止中年女人,满车人在听到“北京”这个词的时候,目光都齐刷刷地落到徐青时身上。
目光灼灼,仿佛他是什么珍稀动物或是什么价值连城的宝贝一样。
“那你是看过北京升国旗吗?”
“北京是不是很繁华?到处都有小轿车了吧?”
“可惜我家还没买得起摩托车。”
“真有钱啊,有出息!”
一张张陌生的脸,围着徐青时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徐青时被他们围在中间。
有些猝不及防,一时之间不知道应该先回答谁的问题,只知道有无数张脸在他面前晃。
这些脸是枯黄的、长满皱纹的。
唯独只有一双眼睛清亮又充满希望地盯着他。
这让徐青时想起一年前。
他坐在父亲徐绍辉新买的轿车副驾上,听着徐绍辉在等红绿灯的间隙,降下轿车的车窗,伸手指着车窗外,跟他说,“青时,你要知道,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有了钱,就什么东西都有了,包括让那些人替你当牛做马。”
徐青时顺着父亲的手看向车窗外。
看到了一群穿着破旧衣服,手里提着个烂行李箱,成群结队站在火车站门口不知所措的农民工。
那群人也跟现在公交车上围着他的人一样,有些一样布满沧桑的脸。
以及一双清亮的眼睛。
徐青时不愿去看到这样的眼睛。
他沉默着,再次扭头看向窗外。
而后视线便好巧不巧地落到了车窗外的一个女孩子身上。
车子行得慢。
和女孩身影擦身而过时,徐青时的视线可以落在她身上三秒钟。
那是个长相十分矮小的女孩,用面黄肌瘦来形容她都不为过,其实她已经有十六岁,但是目测看起来她应该只有十四五岁。
女孩手里牵着一只大黄狗,在路上慢吞吞地走着。
本没有什么特别的。
之所以徐青时能够注意到她,纯粹只是因为她好像是个瞎子。
眼睛看不见的人很容易辨别。
走路很慢,在村里不常见导盲杖,手里拿着长长的木棍,也有一样的效果。
她手里就拿着根木棍。
走路歪歪扭扭,像是随时都要摔倒。
注意到她,除了她是个瞎子之外。
更多的是因为这个女孩长得很像她。
一个在徐青时心里很重要的人——方缘。
女孩没方缘漂亮,但是嘴巴和鼻子都很像。
这个女孩难道就是他要找的那个人?
徐青时下意识喊了停车,要下去找那个女孩,却在跑下车的路上,发现她不知道什么时候不见了。
-
徐青时心里有些失落,在原地找了一圈也没再找到。
于是只好放弃。
方缘曾经说过自己家乡在东林镇郑家村。
他这次的目的地就是这个地方。
徐青时站在原地又等了好一会儿的车,才终于再次等到一辆公交车。
从柳芜市市中心来到东林镇,需要坐整整三个半小时的公交车。
徐青时颠得屁股生疼。
他拽着行李往下走,走进一家酒店。
说是酒店,实际上也就是一处破败的小楼,门口一块木制牌匾写着“郑大勇酒店”几个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