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纬书之学盛于西汉,自光武严禁不行,故历代弘儒未及尽睹。至唐瞿昙悉达,奉敕以成《占经》一百二十卷,探集纬书七十馀种,可谓无遗珠矣!然历来禁秘不第,宋元即我明巨公,皆未之见。今南北灵台亦无藏本,吾弟好读乾象,又喜佞佛,以布施装金而得此书于古佛腹中,可谓双济其美。无但不知藏之何代何人,而今一旦泄漏,其关系谅必匪轻。吾欲弟列之架上,何如藏古佛腹中时也,后之览者可不知苟重云。时万历丁巳孟秋上瀚,兄明哲书于流云馆中。
……纬书:辅助解释经书的,在西汉年代非常流行,自从光武帝开始严格禁止不让流行,所以历代的大学士都不能详尽地看到各种纬书。一直到唐代有个人,奉旨做成了占经一百二十卷,探寻收集了七十多种纬书,可以说没有遗漏了,我觉得有,它在吹自己。但是很可惜这个书是**藏起来一般人看不到,宋元明的各位厉害人物都见不到。现在在南北灵台都没有藏本了,只有我的弟弟,喜欢读这些算卦的东西,又喜欢拜佛,在给佛造金身的时候发现这本书在古佛肚子里,可谓是两全其美,佛有金身,我弟弟竟得了这本奇书。不知道谁藏在那里的,现在把书的内容泄露出去,是个牵扯很大的事情。我想让弟弟把书放在书架上,就像之前把书放古佛肚子里的人,后来看书的人可不会知道苟重云?这是个人名吗?还是说后来看书的人就不知道书的来历了。
是书历唐迄明,约数百年,始获于挹玄道人,亦奇矣哉。而志其所获繇来者,道人之兄也。戊子初夏偶游芜江,蒙友人不秘而手录之,殆有夙缘乎。古宣张一熙质先甫识于必必轩。
……这本书历经唐明,数百年间,最开始从这个道人手里获得,经历非常离奇。追寻书怎么来的,是这个道人的兄长在有一年初夏游历芜江时,碰到一个友人没有藏私口授手抄下来的,最终还是和这本书有缘分啊。后面不知道了。
卷一:天地名体
天体浑宗
按后汉河间相张衡《灵宪》曰:“昔在先王,将步天路,用定灵轨,寻考本元。先准之于浑体,是为正仪、立度,而皇极有逌建也,枢运有逌稽也。乃建乃稽,斯经天常。圣人无心,因兹以生心。
……以前的王测量记录日月星辰的路径,推断出它们的运行规律,发现日月星辰各有其固定的轨道,用来推测这个世界的本源追寻世界的根本。首先确立了浑体,立下度量标准,典正测量方式过程,慢慢确定了周天度数和天极,由此可以考据万物生化。建立浑体也好,考据万物变化也好,都是记录天体变化要常做的事情。圣人本来没有这种写书的心思,因这涉及到万物变化,一时心动。
故《灵宪》作兴。曰:太素之前,幽清玄静,寂漠冥默,不可为象。厥中惟虚,厥外惟无,如是者永久焉,期谓溟涬,盖乃道之根也。在那之中只有虚空存在,在那之外什么也没有,就这样过了很久很久,这种情况被称为溟涬,道家叫自然之气,实际上是道的根基。
……没有生机最原始的世界叫太素,在早于太素的时候,天地昏暗寂静黑中带红非常清净纯洁,完全描绘不出这样的景象。
道根既建,自无生有。太素始萌,萌而未兆,并气同色,混沌不分。故道志之言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其气体固未可得而形,其迟速固未可得而纪也。如是者又永久焉,斯谓庞鸿,盖乃道之干也。道干既育,有物成体。于是元气剖判,刚柔始分,清浊异位。天成于外,地定于内。天体于阳,故圆以动;地体于阴,故平以静。动以行施,静以合化,堙郁构精,时育庶类,斯谓天元,盖乃道之实也。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有九位,地有九域。天有三辰,地有三形。有象可效,有形可度。情性万殊,旁通感薄,自然相生,莫之能纪。于是人之精者作圣,实始纪纲而经纬之。八极地维,径二亿三万二千三百里,南北则短减千里,东西则广增千里。自地至天,半于八极,则地之深亦如之。通而度之,则是浑也。将覆其数,用重差钩股,悬天之景,薄地之仪,皆移千里而差一寸得之;过此而往,未之或知也。未之或知者,宇宙之谓也。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天有两仪,以儛道中。其可观枢星,是谓之北极。在南者不著,故圣人弗之名焉。其世之遂九分而减二。阳道左回,故天运左行。有验于物,则人气左嬴,形右缭也。天以阳回,地以阴淳。是故天致其动,禀气舒光。地致其静,承施候明。天以顺动,不失其中,则四时顺至;寒暑不减,致生有节,故品物用生。地以灵静,作合承天,清化致养,四时而后育,故品物用成。凡至大者莫如天,至厚者莫若地,至质者曰地而已。至多莫若水,水精为汉,汉周于天而无列焉,思次质也。地有山岳,以宣其气,精锺为星。星也者,体生于地,精成于天,列居错峙,各有逌属。紫宫为皇极之居,太微为五帝之延。明堂之房,大角有席,天市有座。苍龙连踡于左,白虎猛据于右,朱雀奋翼于前,灵龟圈首于后,黄神轩辕于中。六扰既畜,而狼蚖鱼鳖,罔有不具。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于是备矣。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其径当天周七百三十六分之一,地广二百四十三分之一。日者,阳精之宗,积而成鸟,象乌,有三趾,阳之类,其数奇。月者,□□之宗,积而成兽,象兔,阴之类,其数偶。其后有冯焉者,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以之奔月。将往,枚筮之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夫日譬犹火,月譬犹水,火则外光,水则含景。故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也。众星被耀,因水转光。当日之冲,光常不合者,蔽于地也。是谓暗虚。在星星微,月遇则食。日之薄地,暗其明也。繇暗视明,明无所屈,是以望之若大。方于中天,天地同明。繇明视暗,暗还自夺,故望之若小。火当夜而扬光,在昼则不明也。月之于夜,与日同而差微。星则不然,强弱之差也。众星列布,其以神著,有五列焉,是谓三十五星。一居中央,谓之北斗。动变定占,实司王命。四布于方,为二十八宿。日月运行,历示吉凶,五纬更次,用告祸福,则天心于是见矣。中外之官,常明者百有二十四,可名者三百二十,为星二千五百,而海人之占未存焉。微星之数,盖万一千五百二十。庶物蠢动,咸得系命。不然何以总而理诸。夫三光同形,有似珠玉,神守精存,丽其职而宣其明。及其衰,神歇精斁,于是乎有陨星。然则奔星之所堕,至则石矣。文耀丽乎天,其动者七,日、月、五星是也。周旋右回。天道者贵顺也。近天则迟,远天则速,行则屈,屈则留回,留回则逆,逆则迟,迫于天也。行迟者觌于东,觌于东属阳;行速者觌于西,觌于西属阴,日与月以配合也。摄提、荧惑、地候见晨,附于日也。太白、辰星见昏,附于月也。二阴三阳、参天两地,故男女取焉。方星巡镇,必因常度,苟或盈缩,不逾于次。故有列司作使,曰老子四星,周伯、王逢、絮芮各一,错乎五纬之间,其见无期,其行无度,实妖经星之所,然后吉凶宣周,共详可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