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话才说出,便觉出不妥,急忙住口。
探春和贾荞也不取笑她,只问她都是从哪听来的。
黛玉脸颊微红道:“宫里好些陪公主们读书的小姐,大家一块儿玩时浑说的,我也不记得了。”
探春眼底闪过羡慕。
贾荞若有所思。
“你们三个在说什么呢?”惜春笑嘻嘻的过来打断。
她身后,宝玉、迎春和宝钗也一并过来了。
宝钗笑道:“老祖宗她们抹牌玩儿呢,我们一转头没瞧见你们,就过来找找。”
宝玉道:“你们在说什么?”
虽是问你们,目光却停在了黛玉脸颊的飞红,一时竟瞧得有些痴了。
探春接过话道:“说明儿是我的生辰,没法子像夫人这样好酒好菜好席面的招待大伙儿,更没有戏听,荞哥儿说能帮我弄些新鲜的虾爬子来。”
贾荞道:“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虽是虾,但和我们平常吃的虾不同,不是海里长的,也就吃个新鲜罢了。”
宝玉笑道:“咱们这样的人家,要吃什么没有?就是新鲜才最难得呢。”
宝钗问道:“难道是河虾?”
惜春奇道:“河虾?怎么我没听说过?那个要怎么吃?”
宝钗笑笑没说话。
宝玉拉着宝钗的胳膊催促,“快说说,我也不知道呢。”
宝钗道:“河虾就是,嗯,长得和海里的虾差不多,只是个头要小些,又因为长在河流湖泊里头,土腥味有些重,处理起来很费工夫,轻易烹饪不好,大约是因为这个原因,府里头才没做过,所以你们不知晓。”
宝钗说得客气委婉了许多,事实上河虾的土腥味极重,只有实在没有粮食饱腹的饥民才会以此为食。
但宝玉和惜春不知,只点头道:“原来如此。”
宝玉笑赞道:“宝姐姐果然见多识广。”
黛玉睨了他一眼,宝玉笑容一滞,微微有些不自在。
宝钗不理会他两的眉眼官司,看着贾荞笑道:“但我想,荞哥儿既然提出来,要么说的河虾与我知晓的不同,要么已有法子将之变成美味。”
贾荞摊手笑道:“我也不知,反正如宝二叔所言,新鲜最难得,吃个新鲜嘛。”
众人哈哈笑,宝玉几个还真没吃过什么难吃的东西,倒生出了十分好奇,遂约好,明儿黛玉、宝玉、贾荞三个都要早些回府,一起吃虾。
宴散,贾荞送黛玉回去。
“明儿的虾还得劳烦姑姑。”
“我?”
贾荞点头笑道:“那虾现养在去年咱们送给郡主的苇子坑里,我原想着后日,咱们一块儿过去,现捉现吃,若是吃着好,再要两筐回来孝敬老祖宗他们,谁知道话赶话,这孝敬提前了。”
黛玉笑点头,“好,明儿我和她说。”
贾荞道:“她若问咱们怎么不等她一起尝鲜,你就说咱们不知道好不好吃,先拿回来试试,试好了才好请她吃。”
黛玉笑着点点头,“这还没说呢,你就知道她要为难了?”
贾荞只笑。
次日,在四篓子虾送进荣国府的之前,另有两篓子虾被送进了忠顺亲王府。
下人揭开盖子,小郡主凑近一看,略微惊奇道:“这虾,我怎么好像见过,又没见过的样子?”
听她这么说,桂嬷嬷凑上前仔细分辨了片刻,道:“像是…龙虾?记得有一年南边进贡来一只三岁小孩那么大的龙虾,瞧着骇人极了,也是这样,通体的外壳坚硬,螯足也是这样巨大,那回一起送来的,还有几只小些的,咱们府上也得了两只,不过做好后,王爷说,还不如寻常的海虾好吃,府上后来就没再做过了。”
“是吗?”小郡主不太记得了,“可龙虾不是长在海里的吗?”
桂嬷嬷又仔细看了看,“是啊,奇了,这龙虾怎么生得这样小,那年送来的龙虾,即便是最小的,也有手掌大小,这虾大约是那龙虾的虾子虾孙。”
又问小主子这虾要怎么处置。
小郡主眼珠子滴溜溜一转,嘴角翘起,脆生生吩咐道:“煮了!”
贾荞下衙回府,刚走进二门,茜雪并探春的丫鬟侍书就迎上前来。
侍书笑请安禀报道:“荞哥儿安,哥儿说的虾,今儿午后就已经送到府里了,只是厨下的人不知道怎么料理,现这会儿,老祖宗并宝二爷和姑娘奶奶们都在秋爽斋等着哥儿呢,老祖宗说了,让您回来了直接过去。”
贾荞身上还穿着官服,点头道:“我回去换身衣裳就去。”
“是。”侍书欠身笑应了,自去回话。
茜雪侍候着贾荞回去换衣裳,路上又细细禀报了一遍,贾荞听罢,吩咐了几句。
到了秋爽斋,贾母、王夫人、邢夫人、李纨、凤姐儿并薛宝钗的母亲薛姨奶奶都在。
贾母瞧见贾荞,笑着招手,“荞哥儿快来。”
贾荞笑着上前行了礼。
贾母拉着他的手笑道:“你让人送回来的虾,我们都瞧过了,原本是想让你们小辈自个儿好好热闹的,只是那虾瞧着新鲜,我就带着你母亲她们过来凑这个热闹了。”
贾荞笑道:“老祖宗说哪里的话,老祖宗愿意过来,才是真热闹呢。”
凤姐儿站在贾母身侧笑看着他答完话,笑道 :“好了,知道你和你老祖宗亲近,只是也不好叫我们这些陪客饿着肚子不是?”
又拉过探春道:“你母亲我纵然不要紧,可这儿还有个寿星公呢。”
贾母、宝玉、黛玉、宝钗并三春几个都听得笑了。
贾荞笑道:“已经安排下去了,母亲稍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