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在雨霖城败给了卫,可这座城最后还是没被卫收回去,据说正是瀛灭稷下学宫的同一日,越国率大军十万,在三个时辰内拿下了这座城。
而现今,越上卿晏殊带着剩下的九万人,来到了瀛边地邛崃关,斥侯来报,他要以一座城,换一个人。
九万大军在邛崃关外整军扎营,而晏殊自己,却只身来到瀛都阙京,只带了一队使臣。
他孤身入瀛宫,白衣胜雪,不染尘埃,仿佛自云端而来,高声宣呼:“越使晏殊,求见瀛君!”
晏殊曾是稷下学宫麒麟八子之一,入仕越国后以一场惊天动地的变法使越国四年内傲视群雄,他也被封为上卿。
高位上的人听着外头叫嚣的声音,瀛君气的脸都绿了,越国说的好听,一城换一人,却让九万人等在了邛崃关外,分明是施压。
好似瀛若不放人,下一刻,越国的铁骑就将踏过邛崃关,直奔瀛都。
但若瀛答应了,颜面何存?
龙涎香缭绕的殿内,青玉案应声而裂。
“看看,他越国的大军,即刻要踏到寡人脸上来了!”瀛君气的直冒青筋。
阶下群臣垂首如鹌鹑,唯有客卿荀文远轻抚腰间玉珏——那是稷下学宫最后的信物。
“君上,”荀文远适时站出,劝道:“越使与狱中的麒麟才子师出同门,而稷下学宫毁于瀛,君上即使留着那位才子,他也不见得会效忠君上,不如就以一人换一城,如此,于瀛,也不亏。”
群臣私语着荀文远的提议,也听出其中的私情,要知道荀文远虽年近四十,但入仕前,也在稷下学宫求学,因此被拜为客卿,与狱中那位,可还有些同门之谊。
而荀文远自己却似并不在意他人对他的看法,在君王的注视中依旧面不改色,终究,瀛君叹了口气,荀文远说到学宫覆灭一事,也是在提醒自己。
他要给荀文远这个面子,才能将这位稷下学子继续留在瀛廷。
“也罢,”瀛君眉头一松,“就依荀子所言。”
一柱香后,谢千弦被押了出来,炙热的阳光洒在他狼狈的脸上,照的那块胎记愈发的诡异,长阶之上,是瀛君和瀛臣,长阶之下,是晏殊。
他没有想到,沈遇背后的那位麒麟才子会是晏殊。
见到自己的同门师弟被折磨成这副样子,晏殊眉头一皱,忍着没有发作。
谢千弦回头望着长阶之上的人影,他一眼就看见了殷闻礼,心中暗暗发誓,会让这些人付出代价。
当他的眼神扫到那位瀛太子身上时,他怔住了…
古籍《麻衣神相》[1]有言,王相者,自古天授,寿命于天,既寿永昌…
昨夜在诏狱中,他根本看不清萧玄烨的面容中,现在他终于能看清,却一眼就看出其额上隐有龙气萦绕,分明是《麻衣神相》所述“日月角起,帝王天成”之相。
他忽然说不出话,才发现背后早已惊的出了一身冷汗…
瀛太子,会是自己卦象中的天选之人么?
想起二人昨夜的交锋,谢千弦一时怔在原地,那可怎么办,自己可才令他失去了一员大将,还能与他成为君臣吗?
而安澈显然和自己一样,算出这天下会有这样一人,只是他道高一尺,算准了那人是谁,却想自己毁去他的这份天命…
晏殊见他愣在原地,走上前去领他下来,又向上作揖:“谢瀛君。”
瀛君瞥了他一眼,并不做声。
马车一路行至阙京郊外,谢千弦因重伤昏睡许久,那样的身子已不适合跋涉,一日内决计出不了瀛国。
趁着越卒休整的时间,谢千弦缓缓醒来,周遭的一切显得既熟悉又陌生,车架停泊于湖畔,而晏殊的身影在不远处凉亭的掩映下,与越卒低语。
“师…”谢千弦才发出一点声音,却发现自己的声线恢复了正常,他伸手抚了抚脸颊,那黏腻的触感已然消失,看来是晏殊洗去了自己伪装的胎记。
脸上没了这足以混淆视线的胎记,又换了一身干净的白衣,举动间方才显出麒麟才子的不凡。
望着远处晏殊的身影,从这个人下山时算起,二人已有五年未见,如今晏殊位极人臣,身为越臣,却以一城换一人,除去同门之情,他想,晏殊是希望自己入仕越国。
“师兄。”
见谢千弦过来,晏殊先是打量了他一番,看他与记忆中一般无二,而后支走了手下人,转而对他道:“再等一会儿,我们就出发。”
“师兄…”他轻轻唤了一声,既有对晏殊的感激,也有对自己选择的坚持,“我要回去。”
晏殊看着他,似早有所料,自己带不回这个人。
他知道自己这个七师弟非池中物,向来有主见,否则不会藏于山野到今日,也知道回避不了这个话题。
“回去?”晏殊琢磨着他的话,“你想乱瀛,替学宫报仇?”
谢千弦闻言,眸光微敛,心中五味杂陈,他不得不承认一点,若瀛太子当真是自己卦象中的天选之人,那么安澈希望自己做的这件事,毫无道理不说,还同自己的志向背道而驰。
不过,撕毁锁山河之约,安澈已经做了一件毫无道理之事了。
且自己已有一错,若瀛太子真是自己卦象中的天选之人,自己决不能再错。
晏殊看出他的疑虑,心中已有了几分猜测,却并未点破,只是继续劝道:“若是为替学宫报仇,你随我去越国,越国若强,何愁不能灭瀛?”
谢千弦还是不说话,只是那份坚持与决绝,已无需多言。
凭着多年的同窗之谊,晏殊自认对他有几分了解,轻笑一声,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千弦,你不想灭瀛。”
若说是否已经确定了自己的想法,谢千弦暂时不能担保,但听晏殊说出自己的疑虑而无不悦,他心存几分侥幸,问:“其实师兄,也并不完全在乎学宫覆灭一事吧?”
晏殊没有回答,但这样的沉默无疑是最清晰的答案。
闻名天下的稷下学宫,人人都道这地方人才辈出,殊不知不是此处人才辈出,而是留在学宫的,都是人才。
谢千弦曾不止一次的目睹那些没有天赋的人被赶出学宫,那时他就明白,天下从无别无所求的善人,安澈也是。
稷下学宫的存在,是互为成全。
不得不承认,学宫的覆灭,他有过惋惜,却没有过留恋。
晏殊问:“那看来,千弦你,不是要灭瀛,而是要助瀛?”
“只是,”晏殊揣度着他的想法,面露疑虑,“如今天下,四国鼎立,越、卫称王与周室分庭抗礼,齐公虽未称王,然齐国国力却仅次于越,而瀛国…”
“瀛比齐不足,与卫又有余。”谢千弦欣然说出了事实,可他谢千弦就有这个自信,明珠在匣,光华自显。
但从晏殊的角度来看,如今周失其鹿,天下共逐之[2],先得者王,瀛国的胜算并不大,便劝道:“千弦,格局已定,我仍希望你能重新选择。”
谢千弦摇摇头,他从不怕困难,他追求的是更加广阔的天地,是能够影响整个天下的力量。
于是他神秘一笑,傲道:“辅佐一位君王,不如创造一位君王。”
“我要的乱世,来了。”
“我只是没想到,”说着,谢千弦有些惭愧,“越王愿以一座城换我一条命,这份大恩,千弦记下了…”
“只是入仕越国,恕千弦难以从命。”
对此,晏殊笑而不语,“我和大王说你才高八斗,才学十倍于我,因此即使一座城换不回你这个人,我王也不会说什么。”
“那师兄的意思是,你愿意让我回去?”
“既留不住你的心,那强留下你这个人,有何意思?”
谢千弦却夺过他手中杯盏,在晏殊投来疑惑的目光时,他道:“我入瀛时,越国危矣…”一边说着,他一边注视着晏殊的神情,“你还愿意让我去吗?”
晏殊笑而不语,他为人高洁,清风明月,即使是败,败的坦坦荡荡,也未尝不可。
他从谢千弦手中拿回杯盏,斟一杯热茶放置谢千弦的面前,笑道:“有些时候你好像忘了…”
“我也是麒麟才子。”
话至此处,其意已彰,无需赘言。
想到安澈那封书信,谢千弦反问:“师兄下山之时,老师可曾有过什么嘱咐?”
“不曾。”晏殊毫不犹豫。
谢千弦便这般盯着他,而后露出个意味深长的笑容,晏殊在这样的注视下竟也毫不慌张,反倒有几分纳闷。
观他这幅神情,谢千弦已经看透了一切,晏殊不会撒谎,他是君子,他不懂撒谎。
沈遇背后的麒麟才子,另有他人,自己的这位师兄,又缘何不敢露面呢?
[1]借用古籍《麻衣神相》
[2]改编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原文为:“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不意相逢错红尘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