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闺女被老赵气得喝药自杀,最后没有抢救回来,生活还是照样过下去。老赵只是少了一个孩子而已、赵云只是少了一个姐妹而已、周谱生只是少了一个姨而已、生活并没有什么改变,老赵的老婆最伤心,那可是她的女儿呀,没有母亲失去孩子会当作什么都没发生,可能铁了心的父亲会。
死掉的人只是消失了……
老赵认为自己教育孩子没有过错?他就应该听我的!他是我生下的孩子便是我财产的一部分!她不服我就把她打服。看吧,总有人会这么想!
那个喝药闺女在几天前与赵云晚上一起上厕所,影影约约看见因为白血病去世的姐姐穿着蓝色的碎花衬衫在不远处,那时赵云并未多留意,时至今日她想起那天晚上大概是姐姐过来接姐姐。
这两个女孩本不该属于这个家庭,只是留下来的人还要煎熬。
向来一毛不拔的赵老二在家里摆了两桌,把家里亲戚都叫过去吃饭。突然请大家吃饭定是一场鸿门宴。
没错!准备向亲戚朋友借钱!赵老二盖房把家里的积蓄花的差不多。赵渡订婚、结婚、给彩礼都需要用钱,赵云准备了一万块借给他,至于赵老二他还不还都无所谓,他的兄弟姐妹们商量每家借五千给他还不还无所谓,赵云也就借了五千给他。
家里很久没有聚得这么齐,大人一桌小孩一桌。大人在觥筹交错,小孩子坐下来喝喝甜汤,吃点时令的蔬菜,厨房菜炒的风生水起,赵老二媳妇和女儿忙的不可开交。红烧牛肉、清蒸鲈鱼、鱼翅、炒青菜、红烧肉、可乐鸡翅,菜一盘一盘陆陆续续上着。
周谱生放学后来到舅舅家吃晚餐,赵云和周福早早过来赵老二家拿出自己要借的钱交给赵老二,随后与亲戚坐下来交谈一番。周谱生坐在座位上和兄弟姐妹们聊天吃菜。
这时大姐进屋,没有坐的地方。小孩那一桌很多人挤挤凑凑包括赵老二自己家的两个孩子赵渡赵汘。
赵老二义正严辞点名让她起身“周谱生起来,凳子让你大姐坐。”
敏感青春期小孩怎么会不知道赵老二的意思,周谱生停住吃饭的手放下筷子出门就要走,赵云想抓住自己闺女,发现有些费劲,眼看就要挣脱。这时赵云侄儿出门和赵云一起拉着周谱生。她像一头牛一样生气准备走,胳膊被两人一手薅一个,束缚住。
“妈,你说什么意思?这么多的孩子为什么只叫我的名字让我起来让位?他为什么不叫自己的孩子让位?这是来二舅家做客又不是在我自己家。”
“好了,好了,来人家吃饭别计较这么多。”赵云安慰周谱生“忍一忍。”赵云和侄儿硬是拉着她把它拖回到座位上。周谱生听从母亲的话忍了,只是她很后悔忍住不离开。
赵云当然知道赵老二为什么这么做。赵老二不喜欢赵云这个妹妹。当初赵老二结婚的时候赵云使用一个写字台,他结婚要把这个写字台带走,把里面的图画书全部给当废品扔掉没有留一本书,在那个年代有几本书都是不易的事儿。
十几年前赵云和周福结婚,赵老二认为周福赵云家很有钱向他们借钱,他却不知周福赵云他们俩没钱。没钱!自然也没钱借赵老二,赵老二记恨上赵云觉得她不帮忙。
一顿误会引来了十几年深深误会。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去认识世界、去识别周围人,用自己从不会出错根深蒂固的意识。
赵老二不喜欢赵云当然也会不喜欢她的孩子。周谱生从小知道大人对小孩的态度取决于大人与大人之间的交情。没有无缘无故的好,也没有无缘无故的讨厌。
今天赵老二对周谱生的忽视与满不在乎让周谱生认识到自己在整个大家族中是个无足轻重的小角色。对于亲戚们来说是个可有可无的孩子。他们不在乎周谱生,如同他们不在乎大家庭中的任何一个人。对于自己不在乎的人,有很多狠得下心来的决心。毕竟在已经快要腐烂大家庭中很难有亲情一说。
大年初六是个好日子,一对新人在一片热闹中结为夫妻。赵老二和妻子的脸都要笑开花。鞭炮声为赵渡壮胆,他抬头看了看父母的婚姻,在已知婚姻生活是什么的情况下坦然接受自己的婚姻。他不抱希望,但也不绝望,如果自己的婚姻和父母的不同,也将是一场美事。上天总和普通人开玩笑,让他历经生活的艰苦还热爱生活。上天会欺负更弱小的人,更软弱的人,更善良的人。即使他什么坏事也没做。
赵渡对自己的老婆和善,赵老二会对赵渡有更多的要求。成家立业,帮自己的儿子娶到媳妇之后一切就看赵渡怎么做。他期待着赵渡大展拳脚,挣更多的钱来养家。然而赵渡是一个得过且过的人,过好眼前的生活不想明天。赵老二恨铁不成钢却也没辙。
随之而来的是赵老二的第一个孙女出生。赵渡被父亲派遣出去工作,过年回到家没剩多少钱。赵老二觉得赵渡不争气回家一顿打“赚不到钱别回家。”往常赵渡想妻女就会回家看看。可如今他只有过年的时候回来,甚至有时候过年都不回了。因为父亲。在孩子二十多岁还会暴力相向的父亲少见,当孩子已然成为父亲还对孩子大打出手。赵老二是想把这个优良传统继承下去。
老赵过八十大寿,赵老大赵老二赵老三的媳妇们和老赵的女儿们忙的不可开交,做了很多菜,从蛋糕房订了一个蛋糕,桃子形的,粉粉的白白的,家里的亲戚齐聚一堂,感受过年与八十大寿的喜庆。
煞风景的人虽迟但到。
今日的主角老赵,他在饭桌上开口“赵云和赵老三今后供养你妈,赵老大和赵老二供养我。生负责吃喝,死负责安葬。”其他儿子不吱声,也没有把他的话当回事儿。
“那不行,你有儿子我能替你养老但不能替你儿子送终。”周福虽平时好说话,在这件事上显得极为慎重。
老赵听到女婿这么说不了了之。
他还是坚定自己的理念让大儿子和二儿子养活他。他就等这坐享清福。殊不知在图谋什么?老赵是司马昭之心人尽皆知。老赵看大事不妙转为移注意力,莫名其妙在找老婆的麻烦,大概是事情不顺心,又或是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来好好其乐融融的阖家团圆被搞得一团糟。他的子女想爱他敬他,却无从下手。
赵渡紧接着生了第二个孩子,还是个闺女,赵老二的脸都绿了。旁观者看赵渡家儿媳妇都觉得傻,老公不在身边,要人没有,花钱这方面赵老二家里倒是供着。关键赵渡老婆还花的不多,很大一方面支出还是为孩子买东西。
家里亲戚给赵老二老婆出主意“让女人多生几个孩子,就算走到离婚那一步,也会看着孩子的面舍不得小孩。”
一个正常家庭看到女儿过这种生活,大部分家长会怂恿女儿离婚。赵老二家的亲戚站在利益者的即得面,允许一个女孩误入歧途、允许钟摆方向向自己倾斜。这无名无姓变成某某老婆的女孩,从此成为别人的妻子、别人家的儿媳、别人的妈妈别人却唯独不是她自己。这个女孩哪里又有时间去寻找自己?自诩允许一切发生的大人们正在瓜分这个女孩的□□与灵魂,像魔鬼一样。
赵渡还有一个妹妹赵汘是赵老二家的二女儿。小时候抱养的。赵渡大姑看赵老二夫妻结婚几年没有孩子,影响夫妻生活,便帮他抱养一个女孩。后来赵老二和老婆闹离婚,把这个抱来的孩子扔给赵老二的母亲不管不顾。没有人管赵汘的命,这个从远方抱来的孩子。包括孩子外婆,更是不理踩,可以说是讨厌。可谁又知道在这孩子大的时候,外婆装作对孩子疼的很,给赵汘一丝丝假象。
赵老二母亲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在田间忙碌,赵渡大姑从自己婆家赶过来帮忙照顾几天。如果没有家里这几个女人,很难想象这个孩子会停留在几岁。孩子外婆做事挺鸡贼,在孩子小不记事的时候对孩子不闻不问,等孩子长大了,懂事的时候再对孩子好。抱养的女孩又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无法拒绝这个家族的好意,又无法抛弃这个家庭给她的爱。
夫妻二人吵架积极,和好也积极,又把孩子接了回去。很快赵老二老婆怀孕生了赵渡,他们没有把女儿送走,留下来变成如今的赵汘,出落的亭亭玉立。
如今赵汘工作,她把自己的工资上交给父母,一当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二来也可缓和家庭开支。她曾和周谱生说过“想要父母的陪伴,哪怕没有零花钱都行。”周谱生这个没心肝的,她说她想要零花钱不想要父母陪伴。那时他们已经上小学和初中。
得到过爱的人不会吝啬自己的爱分享他人。少量得到过爱的人,他们更在意别人给自己微薄的爱,守着这份爱温柔地过接下来的生活。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