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启十三年春,匈奴游兵劫杀西域商队,抢掠大批珍宝,大夏遣使臣询问此事,使臣却被匈奴王所杀,后匈奴大举出兵西进,直奔大夏王城,大夏王惊惧不已,求助宗主武隆国。
同年,今上统封成年皇子为王。三皇子为从王,封地永州,南抗百越。
承启十三年秋,武隆出兵匈奴王庭,以逼迫匈奴撤兵,中途却遭匈奴游兵突袭,败退,后游兵折返偷袭边镇,掳走边民,抢劫钱粮若干,扬长而去。
今上震怒,不顾群臣反对,决定举国之力,出兵北上,铲平匈奴。
全国粮仓半数,运至边城。
承启十五年夏,各军集结,合称漠北军,分三路,北上伐狄。
承启十五年秋,匈奴吞并大夏,反攻敦煌郡。漠北军继续北上,却在草棘干地间迷失了方向。
承启十六年春,关城出兵西拒匈奴大军,呈对峙相持之势,同年夏,武隆国内,河流汛期暴涨,冲垮堤坝,冲田毁屋,造成多处水灾。溺死者众,浮尸逐波。
祸不单行,又有经月暴雨,民不聊生。
暴雨过后,气候时冷时热,桑蚕牲畜大批死亡,江东,江淮,湖北郡一带受灾严重,部分地区有瘟疫。
边境告急,岁不减赋,大批农户不堪重负,携家逃离,部分难民上京被拒,流离失所,各地爆发械斗,土匪劫掠,被各大家族家兵驱逐镇压。
乱象丛生。
承启十七年,今上封近安侯为征南大将军,强征流民二十万,调集江浙一带府兵二十万,合四十万,顺流而下,借道永州,直捣百越腹地。
然而近安侯高傲自大,没有做好战前准备,就率兵深入南瘴之地,遭百越联兵埋伏,一个照面,就中箭身亡。溃兵奔逃,副将收拢残兵撤退,中途却遭毒蛇咬伤,毒发身亡。
军队群龙无首,又未经磨合,败则四处奔逃。百越联兵一路骚扰追击,南征兵溃不成军,大败。
今上怒极。有臣子进言称,从王文韬武略,是个能人,又是皇室子孙,于情于理,皆能服众,兼之其封地永州,靠近百越,后勤充足。
因而举从王收拢残军,重振旗鼓,南征百越。
承启十八年,从王应召回京,领命南下,携永州军,于江远县城外野地,与百越联军展开正面交锋。
因为当时百越军第一次出动了战象冲击,史称,巨象之战。
此战大胜,后从王收拢南征军残兵,经当时的江远县县令及县尉带路,化整为零,深入百越腹地,活捉联军首领,同时,兵分五路,攻打各大部落,软硬兼施,逼迫百越各部臣服。
自此,百越再次纳入武隆国版图,收获矿山,珍奇众多。
“后来呢?后来呢?”年幼的皇帝仰着头,水汪汪的眼睛看着雍容华贵的太后,太后神色微敛,摸了摸稚子柔嫩的脸颊,心中复杂。
“后来……”
自然是得了钱银,解了匈奴之围,平定内乱,黄袍加身了。但细说起来,到底有些不甚光彩。
尤其是瑾儿的身份。世人皆知,新帝生母身份卑微,乃女奴出身,却鲜少人知道其中的秘密。
这个秘密,时常让王临沁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半夜到小祠堂,看着先帝的灵位,枯坐到天明。
瑾儿身上流着百越的血。
若是君强臣弱,这自然算不得什么,偏偏先帝去得急,又没旁的子嗣。唉。
其母铮,原是西瓯部落首领之女,主战,与太子密谋,发动奇袭,围杀殿下。
便就是巨象之战的来由了。
之后,一战得胜,殿下势如破竹,百越联兵落败,归入武隆。
太子因为此事身陷囫囵,铮不知所踪,当她再次出现,则是在殿下的庆功宴上,她派人在府中点火,声东击西,意图行刺,被当时还不是太尉的李太尉发现。
她与残党均被生擒,交由今上处置,因太子之事,她获罪为奴。
兜兜转转,又入王府之中,诞下一子,便是楚瑾,不久就撒手人寰,香消玉殒了。
在王临沁的记忆中,那是个沉默寡言的女子,入府时已经显怀了,怕就是那次行刺吧……她总是一个人,坐在院子里磨着石头,若不是先帝临终前,告诉了她这般秘密,她也不知,那默默无闻的……先帝甚至没有给她任何名分。
唉。想起往事,王临沁叹气的次数就格外的多,她与殿下年少夫妻,感情深厚,可自那巨象之战后,她总觉得,殿下变得有些陌生,不像从前那般宽厚,实则,她认为,那甚至称得上是优柔寡断了。
战场归来后,殿下倒是多了几分杀伐之气,甚至态度坚决地遣散了诸多巧舌如簧的门客。
她虽有些怅然,却也觉得,为君者,正该如此。只是,便是如此,殿下也并未真正开怀,即便打了胜仗,扳倒了一直压在他们头上的那片乌云,眉眼间却总带着几分郁郁。
每逢难事,殿下就会喝闷酒,但与先前无可奈何,借酒消愁不同,那时,他已是太子,距离至高之位,只有一步之遥。人逢喜事,本该精神昂扬,他却越发颓靡。
他喝酒,也和李太尉一道,当时的李太尉,就已经是他的左膀右臂了,她时常看到两人喝着喝着,就唉声叹气起来,殿下甚至哀痛落泪。
又会来来回回说些叫人听不懂的话。
“若他还活着,唉……”
“两军交战不斩军师,不对,她还不是军师,唉……”
“早知道,吾就,吾悔啊……”
“唉……”
大抵是在那场至关重要的战役中,发生了什么旁人不知道的事情吧。
王临沁对于那场堪称殿下命运转折的战役,知之不详。
她倒是有听说过,当时情况危急,百越军来势汹汹,打了永州军一个措手不及,却有世外高人横空出世,指点迷津,让殿下幡然醒悟,转颓为胜,自此,仕途青云直上,终登至尊宝位。
然而,这神秘高人,来去匆匆,乘风而来,乘风归去,殿下得胜归来,却再也难寻高人踪迹,他感恩高人指点,将其字刻于玉佩之上,每逢战事,必祈之,可惜,高人却再未出现。
听着颇有些虚无缥缈,因而她便也就当做是民间传言了。
可也有许多百姓信以为真,将其视作护身符,作为出征辞行的贴身之物,人们称之为“柳安”。
外形是柳叶形状的挂饰,上刻有“安”,意为战场留人,平安归来。
据说此物颇为灵验,因而信的人就更多了。
“母后?”
王临沁停顿的时间太长,不明所以的楚瑾歪头,问出了声,“后来呢?”
王临沁回过神来,温和一笑,还未出声,就有宫女进殿,低眉垂首地禀道,“李太尉觐见。”
本还缠着要听后续的少帝,一下子跳了起来。
王临沁刻意咳了咳。有些喜形于色的稚童正了脸色,一板一眼地行了一礼,“母后,儿臣随太师进学。”
“去吧。”
呜呼。
王临沁看着少帝握着拳头,步履轻快地向外走去,脸上笑容微敛,想到各地上报的灾情,和如今朝堂的局势,她难掩忧虑。
武隆国,又会走向何方?
承启-永泰-庆和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4章 番外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