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隋宫挽歌

老僧口称一句无量寿佛,道:“前辈说的这是万家生佛的好事,小僧拼了老命也会完成。”

何必转而看向壮汉道:“你看大和尚接了这桩苦差事,说不得这押解妖人的任务就只能由你完成了。你过来,我细细给你说下注意事项,以免你又着了这妖人的道。”

壮汉听了虽然不情愿,但也只得依照何必的意见走了过来,何必领着他走出屋外,这才侧耳说道:“你别觉得看管这妖人是个难事,我将这妖人留于你是特意拿给你报仇的。”

壮汉狐疑道:“此话怎讲?”

“你傻啊,你说过不杀他折磨他,但没说你家人或别人不能杀他折磨他啊!我将他交给你,落你手上后,还不是任你揉捏。若是将他交到和尚手里,和尚慈悲,多半不会对他怎样。”何必阴笑道。

壮汉听了恍然大悟,拱手谢道:“多谢仙师指点,仙师大恩没齿难忘。”说着就欲跪倒下去。何必忙搀扶起来。

定了这个计策,三人忙碌起来,壮汉帮着和尚将死去几人的遗物收集整理一番,何必忙碌这么一番怎么也要收点报酬,于是便将死去两个妖人身上的物品搜刮了个干净,这两人身上奇异之物颇多,何必收的意犹未尽,又去那被绑妖人身上仔细搜索了一番,连个虱子都不肯放过,直到搜了个精光,这才满意的收了手。

老僧和壮汉两人见何必搜的高兴,也没有想要上来分一杯羹的意思,何必却自觉的将金银等物分给了两人,其他的东西则老实不客气的收进了储物戒中。

收拾完后,因另一个妖人不知所踪,老僧提议大家辛苦点换个地方歇息,何必道:“无妨。”于是放出数只机器蜜蜂,守在休息的地方附近,然后拍了拍手道:“可以了睡吧。”

老僧忍了半天,刚才见何必在忙不好问,现在逮到了机会问道:“前辈冒昧问一句,您的仙山何处,师承何派啊?”

何必笑道:“你们和尚怎么都喜欢问我的师承啊!”

老僧一愣:“怎么还有其他的僧侣也问过前辈吗?主要是前辈使用的术法确实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实在好奇的很。”

何必道:“我来自有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地方,师承科学教派。”

老僧想了许久,还是毫无头绪,只得道:“前辈的道观和师承的名字独特,按理说我但凡听过,绝不会忘,看来还是贫僧我孤陋寡闻了。”

何必道:“我这宗门尚还隐世未出,还望诸位保密。”

老僧宣了声阿弥陀佛,道:“应该的,应该的。”,壮汉也点了点头。只有那妖人怨毒的低下了头什么也没说,何必也不以为意,反正是要死的人,跟他计较什么。

众人收拾妥当后,时间已不早,为防妖人偷袭,众人还是换着休息,直到天色大亮后,老僧这才又念了一段往生经对亡魂进行了超度,便各自上路。老僧因要去给亡者家里报信,与何必跟壮汉并不同路,便独自走了。壮汉押着妖人一路喝骂杖打,何必在一旁优哉游哉的跟着,两人往江都方向继续前行。

这一路上再也没有遇见什么情况,何必怕妖人做怪,拿出维生素片,假意说是毒药,给妖人吃了下去。妖人本就被穿了琵琶骨,身上伤口还未好,又被何必喂了药,一路上只得老实的跟在后面,何必一路上连威逼带利诱,算是知道了从几个妖人身上搜刮下来的东西用处,临到江都,这才高高兴兴的跟壮汉告别,独自按约定去找李慧。

此时离隋灭亡也不到两年,正是风雨飘摇的日子,南边林士弘建立楚国,自称楚王,北边瓦岗军威名远扬,隋帝便如鸵鸟一般,只把自己陷在温柔乡里,哪管它外面的世界纷扰,战火频发。李慧请琼花娘娘给何必办了个侍卫的差事,在隋帝新修的毗陵宫苑里当差,当差只是个幌子,真实的目的是方便何必跟她一起在毗陵宫里寻宝。

趁此机会,李慧将江都的生意也一并处理的干干净净,全都换成了现金,江都马上大乱,还是现金为王好些。

杨广最信任的大臣宇文述病逝,在临死前,宇文述请求杨广照料好自己之前因犯罪被贬为庶民的两个儿子,悲痛难忍的杨广答应了这位老臣的请求,重新起用了此二人。

宇文述一共有三个儿子,获罪的是他的长子和次子,分别叫宇文化及、宇文智及。还有一名幼子,名叫宇文士及。而恰恰就是杨广起用的宇文化及、智及两兄弟,在不久之后,亲自将杨广与隋朝送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当李慧听说杨广起用了宇文化及两兄弟后,便与何必商量俩人在乱世时该去哪里避乱,何必觉得川蜀之地安稳,素有一扬二益的说法,李慧想了想道:“这会川菜还没有辣椒,没有辣椒的川菜是没有灵魂的,我不想去。”

“那你想去哪?”

“海边吧,好久都没有吃过新鲜海鲜了,想到大龙虾我口水都快流下来了。”李慧说起吃得,两眼都冒出光来。

“可那里听说也不太平。”何必蹙眉。

“无妨,就凭咱俩这装备,打不赢还跑不赢嘛?”李慧不以为然的说道:“这天下还要乱好几年呢,我们正好趁机隐退到海边小岛上,过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多好,看看日出,赶赶海,岂不惬意。”

何必看着李慧微笑道:“好,既然你喜欢,那么我就陪你去看海好了。”

兴衰如九转,光阴速,好景不终留。记北狩英雄、南巡富贵,牙樯锦缆,到处遨游。忽转眼斜阳鸦噪晚,野岸柳啼秋。暗想当年,追思往事,一场好梦,半是扬州。可怜能几日花与酒?酿成千古闲愁。谩道半生消受,骨脆魂柔。奈欢娱万种,易穷易尽,愁来一日,无了无休。说向君、如不信,试看迷楼。

这一首调寄《风流子》,说得是隋炀帝一生光景,自打隋炀帝来了江都后,国内形势越发得急转直下,但隋炀帝却荒淫益甚,宫中设置了百馀间房屋院落,每间房屋院落都备极铺张,院落内充塞美人,每日都会去一院落行幸。

又命江都郡丞赵元楷掌供酒馔,隋帝与萧后及幸姬历就宴饮,酒卮不离口,从姬千馀人亦常醉。隋炀帝知道天下危乱,心中也不自安,每每退朝则幅巾短衣,策杖步游,在皇宫台馆之间流连不去,不到夜里不会停止,所有的景致都想看完,唯恐不足。

隋炀帝自己也会一些占候卜相之术,又好为吴语,常常夜里置酒,仰观天文,对萧后说:“外面有大把的人图谋侬,然而侬不失为长城公,卿不失为沈后,我们一起共欢乐畅饮吧!”说完斟满酒杯将自己喝得烂醉。

有一次引镜自照,然后对萧后说:“项上好一副头颈,不知谁会来砍呢?” 萧后惊问何故,隋帝笑道:“贵贱苦乐,不过是交替出现的,又有什么好悲伤的呢!”

隋炀帝见中原已乱,也无心北归,想要把国都干脆就安在丹杨,守着江东这里,依据长江天险分江而治,命群臣廷议。内史侍郎虞世基等都说可以;右候卫大将军李才却说不行,请隋帝车驾还长安,与虞世基等忿争。门下录事衡水李桐客道:“江东卑湿,土地险狭,对内要供养皇室,对外要供给三军,恐怕百姓不堪负担,亦会发生叛乱啊。”御史上奏说李桐客这时谤毁朝政。于是朝廷公卿都曲意逢迎道:“江东的百姓早都希望朝廷能搬过来,陛下过江,抚而临之,这是行大禹的事情啊。”于是隋帝命治丹杨宫,将朝廷定都在这里。

等到江都粮尽时,从驾的骁果军多为关中人,在江都待久了就开始思念起了故乡,见皇帝毫无返回西京的意思,很多人都谋划着偷偷回去。郎将窦贤于是率领着自己管辖的部队西走,皇帝遣骑兵追上杀了他们,但即使这样逃亡者还是不绝,到了后来,骁果军各个部队的大小官员互相筹谋,日夜相结约,开始明着讨论如何回长安和洛阳,简直无所畏避。

有宫人向萧后告发:“外间人人欲反。”

萧后道:“那你向皇帝直接说吧。”宫人于是跟隋帝说,隋炀帝大怒,认为这个事不是她该说的,反倒让人斩杀了她。

随后有宫人将这个事情告诉了萧后,萧后道:“天下事一朝至此,没有人可以救了,何必再说呢?只是徒然令皇帝担忧罢了!”于是再也没有人报告不好的消息给皇帝和皇后。

柳琼花自然知道这些事情,很是不解,问到李慧,李慧道:“这有什么不能理解,隋帝这样不过是掩耳盗铃罢了,内心忧惧害怕,这才日日笙歌,你还是早点做好准备,待宫变时我好领你出逃。”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地球人可以娶星际老婆吗

伏藏师

鬼片世界的僵尸邪童

无趣的白月光

重燃2001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我在隋唐练科学
连载中懒极仙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