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莺粟听李慧说不走了,要在庙里住一晚,不由高兴地手舞足蹈起来,李慧微微一笑,并没有把个中实情告诉她,以免她知道后多生事端。
这一晚住下来,倒是没有发生什么事情,李慧也背着花莺粟放机器蜜蜂飞出去了好几回,却是没有再发现什么异常,第二日一早,小沙弥给两人送来洗脸水,两人洗漱后,便向庙里告辞,这时便有年长些的知客僧拿出缘薄,请两人‘广种福田’,李慧一看这缘薄足有十页,每页上都有二十行,上面密密麻麻的写着捐赠人姓名和银钱数量,上面捐款最少都是以银两来计数,根本就没有铜钱的记录。虽然明知道有些宰客有点贵,但吃也吃了住也住了,无奈之下也只得掏腰包将银两奉上。李慧这里还在仔细看缘薄时,花莺粟却直接掏出银两将结缘钱给了。
给了钱,两人也没有什么要收拾的,这就打算离开寺庙,下山继续赶路。推门出来,恰好看见对面客堂的门也开了,丫鬟仆妇人等,正在准备软轿和滑杆,知客僧还在客堂内挽留那贵妇在庙里多留几天。
无奈那贵妇确实家里有事,持意要走,知客僧见实在挽留不住,这才喊道一声:“小沙弥,拿文房四宝来。”
李慧心道‘这是又要开始化缘了吧。’
只见小沙弥端到贵妇跟前的是十本空白缘薄,黄色封面,亮光闪闪的,煞是好看,这时就听知客僧开口道:“久仰护法,道高德重,声誉斐然,交友广泛,小庙没有常素,庙里百余僧众,全靠各位施主布施,僧多粥少,缓不济急。日前与住持商议,想到各州府县,张贴募化小引,或者遇着那些好行布施的善男信女,发仁心,解囊捐助,一者可使众僧斋粥无忧,再者可以培修庙宇。这次护法前来顶礼菩萨,实是有缘,想请护法代为募化,无量功德,万勿推辞。”
那贵妇拿起缘薄一看,估计要化两千多人,不由皱眉,道:“我一妇道人家,不惯抛头露面,哪里募化得了这么多人呢?”
和尚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护法若是不便那就募化五本可好?”
“这….”贵妇依然蹙眉:“还是过于多了,我那里只是个小地方,不比京都各地。”
和尚道:“善哉,善哉,既如此,那便两本好了。”
贵妇面现为难之色道:“师父,不是我不帮这个忙,实在是我们那地方比较穷啊!”
和尚道:“那便只募化一本吧,这个护法可不能再推了。”
贵妇无奈只得道:“那我这里募化到的钱怎么给到庙子里呢?是只能送上门吗?”
和尚合十赞道:“阿弥陀佛,小庙在八月十五封山之后,还要派人来贵县亲近护法。到时把钱交给我们就是。”
妇人收了这个缘薄,小沙弥又捧上来一本厚而大的缘薄,知客僧收了道:“请护法布施。”
贵妇吓了一跳,声音都不由大了几分,道:“刚才妾身不都收了募化薄嘛,怎么还要布施?”
注*捉佛光事
高燕公镇蜀日,大慈寺僧申报,堂佛光见。燕公判曰:\"付马步使捉佛光过。\"所司密察之,诱其童子,具云:\"僧辈以镜承隙日中影,闪于佛上。\"由此乖露,擒而罪之。(出《北梦琐言》)
【译文】
高燕公镇守蜀郡时,大慈寺的僧人来报告说:大殿上有佛光闪现。燕公判断说:付马步使捉佛光过。派去的人密地进行调查,诱使小孩露出线索,他们说:\"那和尚用镜子吸来太阳从门缝中射入的光影,再反射到大佛身上。\"此事就这样暴露了,那位僧人被抓去判了罪。
*“五观堂”就是寺院僧众用斋饭的地方,也叫斋堂,也可称之为“香积厨”。僧人戒律规定,进餐之前应作五种观法: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僧尼于吃饭前,应当饮水思源,观想食物之来源,须知今日粒米进口,是经农夫辛苦种植,商人贩卖,工人处理,家人烧煮,才能填饱肚皮,粒米功德,岂是金钱所能衡量?所谓“佛观一粒米,大如须弥山”,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就能以感恩心受食,进而激发道心。
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吃饭前,应检查自己是否严格持戒,勇猛精进的诵经、持咒、坐禅、修法,歇尽全力弘扬佛法。若有怠失,受施则堕,不宜受食。吃饭时应该想一想,自己的道德、贡献,足以享受这餐美食吗?如寺院斋堂的对联说“三心未了水难消,五观若明金易化”,如此一想,惭愧心油然生起,自然进德。
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我们到“五观堂”的“斋堂”吃饭,叫做“过堂”,这个用词很有意思,意即告诉吾人,吃饭只是经过斋堂一下,如同“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不可起贪瞋念头。面对好吃的东西,易起贪心,不好吃的,则易生起瞋念,所以必须慎防自己的道心,要离开过失。否则,不觉惭愧,就会堕入三恶道。所以吃饭前应作离过贪观。
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吃饭是为了治疗饥渴,长养身体,以更好地从事佛教事情,故须以食为药,不起贪着。也就是说,我们之所以吃饭,就因为“饿病”发作,所以要以饮食为药来治疗,因此三餐只是为了治病,为什么要贪求执著呢?既是为求饱腹,让身体健康,因此不应只在美味上着意。
五、“为成道业,方受此食”。不食会生饥渴之病,难成道业;多食致患,少食气衰,故要吃得适量,才能资身修道,应该做此观想,生惭愧心。既是为成道业,因此应该发道心,要精进奋发,方堪受食。
五观堂即上述所说取用食品须“五观”之意。寺庙的五观堂内,一般供奉着弥勒菩萨像,两边依次排开用斋的桌椅。用斋时,依照次序,次第而坐。依名显义,“五观堂”意味着“用斋”亦是修行的重要课题。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8章 大殿佛光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