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2021年的那个夏天,便带着樟木课桌特有的清苦气味、若有若无的粉笔尘,以及窗外永无止境的蝉鸣,清晰地涌现出来。那一年,那个被称为“卢卡斯”的男孩9岁,身高1米37,背着一个印有卡通火箭的蓝色书包,走进了市第二中学初三(1)班的教室。
对他而言,那不仅仅是一间教室,更像是一个骤然闯入的、比例失调的巨人国度。
那是9月1日,开学第一天。被牵着手走到教室门口,老师蹲下来替他整理了一下其实早已非常平整的衣领,那眼神里混合着期望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卢卡斯”点了点头,心里却像揣了一只受惊的小鸟。他深吸一口气,独自推开那扇沉重的、对他而言过高的木门。
瞬间,所有的喧闹声像被按下了暂停键。大约五十双眼睛,从教室的各个角落齐刷刷地投射过来。那些目光来自一张张年轻却已然有了棱角的脸庞,带着好奇、审视、惊讶,甚至有些是毫不掩饰的、看待异类般的探究。“卢卡斯”感到脸颊迅速升温,他下意识地低下头,盯着自己的鞋尖,快步走向指定的、位于教室中间的位置。
行走在课桌之间的过道,他第一次如此真切地体会到什么叫“鹤立鸡群”——只不过,他是那只误入鹤群的、不知所措的雏鸟。两侧同学们的腿,在课桌下显得有些无处安放,勾勒出青少年特有的、开始抽条的线条。
而他,需要微微踮一下脚,才能顺利地坐到自己那把椅子上。课桌的高度正好抵在他的胸口下方,写字时,他必须把背挺得笔直,手臂抬到一个略嫌吃力的角度。他的脚,悬在空中,离地面还有好一段距离,轻轻地、无意识地晃动着。前排同学宽阔的背脊,几乎完全挡住了他看黑板的视线,他不得不时常偏过头,从人墙的缝隙中捕捉板书。
“嘿,小学生,是不是走错教室了?”一个略带沙哑的声音在课间响起,带着几分戏谑,飘进“卢卡斯”的耳朵。他正在整理数学笔记,闻声并未抬头,只是握笔的手指微微收紧。能感觉到有人倚在了他的课桌旁,形成了一个带着压力的阴影。周围似乎也聚拢了几个人。
“新来的插班生。”他听到自己的声音,尽量平静,但尾音泄露了一丝颤抖。
好奇的询问关于年龄的声音,接着是听到“9岁”这个答案后,人群中爆发出的一阵低低的惊叹和某些夸张的比划。那些声音讨论着他是否能听懂那些“天书”般的公式。
“卢卡斯”抿紧了嘴唇,没有参与。他能听懂,不仅听懂,他甚至觉得有些过于简单。那些在别人眼中复杂无比的化学方程式、物理定律,在他脑中有如透明的脉络,清晰无比。但这种认知,只能沉默地留在心底。
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看起来像班干部的男生出声解了围,人群渐渐散开。但那句“小学生”和那些混合着好奇与怜悯的目光,却像细小的针,轻轻扎在了“卢卡斯”的心上。他知道大多数并无恶意,但这种物理上和年龄上的巨大鸿沟,让他时刻意识到自己的“不同”。
然而,这种“不适”与“不同感”,在第一次月考成绩公布后,被彻底扭转了。
鲜红的成绩单贴在教室后面的公告栏上。人群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发出嗡嗡的议论声。“卢卡斯”挤不进去,也不想去挤。他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继续看那本从图书馆借来的《普通化学原理》。
“我的天……第一名?那个‘小学生’吗?他考了第一?!”一个尖利的声音响起。
“总分第一!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全是满分!这……这怎么可能?!”
喧闹声再次静止,这次,目光再次聚焦到那个瘦小的身影上,但内涵已经完全变了。之前的好奇与戏谑,被震惊、难以置信,甚至是一丝敬畏所取代。能感觉到有人用力地拍了拍他瘦小的肩膀,力道大得让他晃了一下,伴随着赞叹的声音。那个曾发出戏谑声音的高大身影,也挠着头,不好意思地凑近,发出请教问题的请求。
“卢卡斯”抬起头,看着周围一张张热情而真诚的脸,心里那只受惊的小鸟,似乎终于找到了栖息的枝桠。他露出了进入这个班级后第一个真正轻松的笑容,点了点头。
从此,“小学生”这个称呼虽然偶尔还会被提起,但已经充满了亲昵和佩服的意味。
“卢卡斯”用他绝对优异的、近乎恐怖的理科实力,在这个巨人的国度里,为自己赢得了一席之地。接下来的几次大考小考,他几乎次次名列前茅,不是第一就是第二,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这四科,他保持了全满分的记录,无一例外。他的名字,成为了“天才”的代名词。
他逐渐适应了这里。在化学实验室,他需要站在小凳子上才能安全地进行操作,但当他熟练地配平复杂的方程式,精准地完成实验时,收获的只有专注和敬佩的目光。
课间,他的座位周围常常围满了人,他耐心地用他稚嫩却逻辑极其清晰的语言,讲解着难题。他甚至开始习惯那种需要仰视的对话角度,习惯了坐在椅子上脚够不着地的感觉。同学们也完全接受了他,这个身材如同小学生,却拥有着令人望尘莫及大脑的同伴。他会得到帮助,也会在展现智慧时,收获习以为常的赞叹。
一切都在向着积极、美好的方向发展。他像一颗被加速催化的星星,在原本不属于他的星系里,散发着耀眼甚至有些夺目的光芒。他觉得自己已经融入了这里,用无人能及的智慧赢得了毫无保留的尊重和友谊。那段初入教室的惶恐和不适,仿佛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插曲,早已被成功的喜悦和集体的温暖所覆盖。
那时的“卢卡斯”,沉浸在超越年龄的成就感和周围毫无杂质的赞赏中,天真地认为,凭借出色的头脑,可以化解世间所有的不平衡,可以让他永远站在阳光之下。他还没有意识到,有些差距,并非仅仅源于知识和身高;有些考验,也远非试卷上的题目那般逻辑清晰、有唯一解。他更不会知道,这种几乎被“神化”的顺境,这种基于他绝对智力优势而建立起来的、看似坚不可摧的世界,在未来的某一天,会因为他此刻完全未曾留意过的、知识之外的某种东西,而骤然崩塌,碎落成尘。
但在2021年的那个秋天,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户洒进教室,在他摊开的、写满微积分草稿的纸页上跳跃,空气里弥漫着少年们蓬勃的气息。9岁的“卢卡斯”,坐在一群十五六岁的同学中间,踮着够不着地的脚,仰望着黑板上那些对他而言如同简单游戏般的符号与公式,心里充满了对更深奥知识的渴求和一种被完全接纳的满足。他觉得,这个世界,至少眼前的这个教室,是明亮、温暖,并且向他完全敞开的。
未来,仿佛也如同他次次斩获满分的成绩单,清晰,辉煌,只等待他用笔尖不断书写下完美的答案。
那时的他,对此深信不疑。知识的星辰在他眼中璀璨闪烁,尚未蒙上丝毫现实的尘埃。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