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蓁嗯了一声,感觉身心疲惫,她问徐冉:“我什么时候能出院?”
“过两天吧,其实现在也没什么事了,但我还是建议你在医院观察几天。”
徐冉还是一如既往的对她很好,谢蓁说了声谢谢,徐冉不满意了:“还这么客气呢,睡了一觉就对我的客气没变。”
谢蓁不说话,低下头看自己的右手。
这时一个蓝色的毛球挂坠忽然出现在谢蓁面前,徐冉说道:“真是奇怪了,昨天我从公司过来的晚了些,到了的时候发现你床头柜上居然多了个挂坠,问了好几个医生护士都说不知道。”
谢蓁接过挂坠,眼前变得朦胧——她哭了。
这个蓝色的毛球挂坠,和梦中她送给秦娓的一模一样。
“我知道……”谢蓁喃喃自语道。
虚无与真实,荒诞与合理。
相反的词语放在一起却正好可以讲述她这一场经历。
谢蓁忽然想到了什么,冲着徐冉急切地想要拿到自己的手机。手机一直给充着电,除了一些app的通知,没有一个人联系谢蓁,在她的意料之中。
谢蓁并不在乎有没有人发短信关心她,她拿手机只想做一件事。
谢蓁点开信息,在搜索框里打下“秦”字,她控制着自己的手指不要颤抖的太明显……而当她看到“信息对象”后面出现那个名字时,她释然的笑了。
谢蓁笑着叹了口气,她这次真的放下了。
对十八岁的自己,二十八岁的自己……对每一个在黑暗中碰壁哭泣的自己的灵魂,都宽慰了。
谢蓁没有点开两人的信息框,她让徐冉帮她删除了所有信息,不再去想。
医生说谢蓁没什么问题,可以出院了,徐冉高兴得不行,还要让她在家里再多休息几天。
谢蓁应下了,她现在的确也不是很想去工作。
回到家,谢蓁看着熟悉的装修风格,问:“怎么和北京时候的房子一样?”
“哎,”徐冉扶额,“你是真忘了啊?”
“啊。”谢蓁转了一圈,发现家里橱柜的摆放位置和......第二层梦境中的一样——她记得。
“我想起来了。”谢蓁假装很熟悉的样子从冰箱里拿了两瓶水。
递给徐冉的时候,她还说了句:“我家只有芙丝,没有斐泉。”
徐冉听到这句话的表情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还要惊喜,“好好好,芙丝也可以。”
谢蓁在家里转了一圈,基本想起来是怎么回事了。
来到上海后,谢蓁还是租住的徐冉的房子,内部格局装修和在北京时并没有什么区别——就像第二层梦里那样,只不过是橱柜换了位置。
谢蓁也想起来了,她离开北京后项目经理的位置给了裴建文——这个比北京分公司还佛系的人终于接起了重任;孟时清最终还是留在了北京,她的妹妹也是。
而那个爱打植物大战僵尸的高材生——沈温,今年去了南京的分公司。
而她在上海这两年,坐到了更高的位置,工作更多,责任也更大。至于她说过的调整工作模式,也因为来到了上海而不了了之。
谢蓁还记得她去看了自己老师,和她絮叨了不少的事情。
“希望您能为我骄傲。”谢蓁这样说。
在上海的这两年,她还去了一次美国,不仅仅去看了时润,还去看望时润过世的母亲和已经退休的父亲。
甚至于那个在哈佛继续学习的校友,还邀请谢蓁吃了一顿饭。
谢蓁这两年的人际关系圈扩大了些,但交心的还是只有徐冉。
至于徐冉,她也是两年前回到了上海,在公司里偶尔“视察工作”,还是比较清闲的。
谢蓁还和徐冉说过这样一句话:“十八岁和二十八岁在我目前的人生中,是比较脆弱的两个阶段,只不过二十八岁面临的困境相比于十八岁时的困苦,轻了很多。”
徐冉和她说:“不管是哪个阶段,你都走过来了。”
谢蓁说完这些,徐冉更加坚信她已经想起来所有的事情了。
谢蓁的确想起了这两年以来的大部分事情,这些事更加真实并且有迹可循。
她回到二十八岁时所经历的一切,她无法忘记。
那个出现的挂坠、她自愿删除并且不会再有机会去看的信息对话框,让谢蓁更加坚信她记得的所有的一切,都是真实的。
至于为什么会回到二十八岁,那句话谢蓁也记得:“两个脆弱面,才更加惺惺相惜。”
所有的所有,都有了答案。
谢蓁的脑海中不再是破碎的记忆碎片,而是一帧帧清晰画面的流动,所有毫无逻辑的事情、混乱的对话,在这一刻终于完整的被解答,自然形成了一部微电影,慢慢播放。
而她的愧疚和纠结,也以“无愧于心”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那是一场梦,所以很多地方让人匪夷所思,以及不合逻辑。
但那同时也是一次真实的经历,虽然荒诞却很生动。
谢蓁在三十岁这一年,终于对自己——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她都可以说一句:“我无愧于心。”
谢谢你能读到这里。
这是我第一次从头到尾的写完了一篇文,笔力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能够有收藏有点击已经万分荣幸,万分感谢。
谢谢你的阅读,祝你好在人间。
酒恹
2024.8.17
欢迎大家留言评论!!我会继续加油的[加油][加油]
酒恹
2024.12.9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4章 September23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