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初见

汴京,立冬已过。

冬天的太阳失了炎热,转而变得冰凉透亮,释出令人无法直视的耀眼光芒,将汴京城照得亮堂堂的。天空一青万里,政事堂白墙上头隐约可见的画栋飞甍露出端丽的一隅。

只那一隅,可被路面行人瞥到的那一处上了彩漆、施了琉璃釉的精致边角,就胜过阿蒲蒻在年画纸上见过的浩瀚仙宫远矣。

五日前,她随黔州刺史府的署吏抵达汴京时,便来过政事堂,到过“仙宫”里头。

只要走进那扇敞开的巍峨朱门,就会见到另一番干净、明亮、肃整的景象。

在那一间间敞亮的屋子里,坐着天底下除了官家之外最有权力和威重的一群人。

在那里头,除了宰执相公和参知政事可着绯或紫袍,穿梭忙碌的郎君们大多穿着青色或绿色的官袍,不过六七品至九品尔。即使他们官阶如此之低,仍是刺史府小吏惶然仰望的存在。

刺史府吏跟她说过,那些人都是官家亲命的“差遣”,也叫执事官,不以官职品评只以实权论之,只需凭借手中的一支笔舐毫吮墨,便可以向天下颁布政命、发号施令,将大晟皇朝治理的井井有条。

只是今日,阿蒲蒻只身前来,没有刺史府吏相随,没有名帖也无人通传,只能眼巴巴瞅着日头下亭亭的飞檐一角妄作兴叹。

她在对面街市上踟蹰眺望时,从碧瓦白墙合围下的朱红大门里走出一行人。

一个头戴方顶幞头身披鹤氅的颀长青年,在一群青袍和绿袍执事官的拥簇下,朝大门旁的官轿健步而行。

青年如点了黑漆的双目望向前方的一射之地,唇角微抿,容色淡漠平静。

阿蒲蒻还未与他打过照面,只听过声音,隐约识得身形。看那气度仪态应该就是了罢。

她张开嘴,刚从口中呵出一缕白气,被众人围在中间的青年将淡青色鹤氅往身后一甩,露出里面一截紫色的衣袍。

不过一眨眼的功夫,青年闪身步入轿内。鹤氅和被它遮住的紫袍都没入轿中,轿帘落下。

阿蒲蒻引颈张目结舌,正丧气之际,几个穿青着绿的年轻执事认出了她,远远的朝她招手笑语:

“黔州来的罗姑娘?”

“罗娘子!”

阿蒲蒻亦朝他们腼腆的笑。

少女的微笑在太阳下闪耀冰晶般的光芒。

小郎君们仿若得到莫大鼓励,笑着向她走来。

他们虽然凭借才华得官家赏识、一跃而居人上,少年人爱俏的天性仍在,为显身段只着了薄薄一层夹棉的官服,青的绿的就像田间种的青豇豆、绿豆荚,围着阿蒲蒻好不热闹。

更兼心头荡漾,一个个红了脸庞或耳廓,竞相与她寒暄,七嘴八舌争问她:

“可是要找参政大人?”

“赶巧了大人正要离开,我去为姑娘通传。”

阿蒲蒻心头微喜,看来她猜对了,今日是旬休。政事堂的官员们该休沐了。

还未及殷勤的小郎君们走到官轿跟前,轿旁一左一右骑马随行的两个侍卫应声下马,在轿侧垂首附耳,而后领命称喏,一个去牵马套车,一个向阿蒲蒻走来。

这两个侍卫,阿蒲蒻和刺史府吏上次来政事堂时都见过。二十出头老成些的叫漱石,朝她走来的这个看着面嫩些的叫眠风。

眠风忍不住内心疑惑,一边躬请她到马车上与自家主人叙谈,一边讶异问她:

“黔州府吏昨日过来辞行,说他回西南去了,罗娘子怎得未与他同行?您好些给我家二公子回个话罢,上回他吩咐我等备给罗土司的赏赐仪礼,我们可都全须全尾奉到客驿交与您了。”

轿子停下,青年掀开轿帘,未及阿蒲蒻看清面容,提袍一头扎入漱石驾驭的马车中。

这一转身,鹤氅遮覆下的背影挺拔清瘦。

“多谢小郎惦记着,我已请府吏帮我捎回给阿母。”黔州府吏庶务缠身无法在汴京久候,她一日不能完成使命一日便走不了,只得请府吏先行返回西南。

阿蒲蒻双手交扣朝眠风行礼答谢,随他走过去,曲身上了马车。

迎面是一张俊雅如玉的端肃面孔,四四方方的幞头已从头上取下,露出梳理整齐不见一丝碎发的发髻和光洁秀隽的前额。

浓黑的眉形轮廓若刀裁出来那般温润倜傥,一双点漆般的瞳孔似星辰于寂寂处生辉,却又不似星子轻佻散漫,而是庄严的、沉沉的很有分量。

比之刚才从政事堂出来时一身成熟的烜赫威仪,多了些青春韶华之气。但仍然令人不可亲近。

他正盯着门帘处,注视阿蒲蒻掀开帘子躬身上来的方向,仿佛要穿透她的眼睛看到她身后去。

阿蒲蒻被他带了几分审视兼几分漠然的郁沉目光震慑住,心里咯噔了一下,不由垂下头,爬上车的动作变得缓慢。

“坐。”他口中吐出一个字,随手拿起一卷书册,目光落到书卷上。

凝重的目光从头顶消失,阿蒲蒻如释重负,忙几步跨上车坐到他对面。

他已解了鹤氅放在身旁,身上是一袭干净整洁的紫色官服。玉带束腰,金鱼袋松弛的陷在一丝不苟的衣袍间。

随着马车行进,太阳光透过晃动的车窗照射进来,在紫袍上烙出大小不一的暗橘色光斑,流光溢彩,越发衬托得他如玉般精雕细琢的面孔冷白,瘦削,沉寂。

这就是阿母命她务必要为之解除蛊毒的宿主,政事堂的参知政事。

将在二十四岁生辰之际毒发身死的嵇家二郎嵇成忧。

但他好像并不在乎自己的生死。令她心中不由惴惴不安。

“恕在下只有一盏茶的路程可以勉强用来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我以为上回已经说得很清楚,可需我再讲一回?劳烦将我的谢意转达给罗土司,请她毋要再为我个人之事遣人到汴京来。你可自行离开,若归乡有难处,跟驿丞讲,他会妥善安排。”

待阿蒲蒻拘谨的坐好,嵇成忧把目光重新投向她,从她如漆如画的眼眉中心下移半寸,停到鼻梁上方。既不冒犯,又不错过对面人的脸色神情。

继而缓缓开口。

和她前些天来政事堂,在那间气派辉煌的大屋子里听到的声音一模一样。语调舒缓,如从山涧中淙淙淌过山石的水流,伴随一股让人难以抗拒的威严,自然的弥漫开。

他那时也是这么说的。

那日的阳光和今天的一样好。她走进政事堂那间轩敞豁亮的大屋子,踏上光可鉴人的木面地板。

巨大的铜壶滴漏摆在屋子的正中央。三只用于盛水计时的大铜壶依次叠放在三层木阶上,水从上中下三只铜壶依次往下泻流,直至滴落到地面上的受水壶中。

水滴发出清脆的滴答声,滴答滴答,滴滴答答。每一滴水就像一滴滚烫的蜡油,无情的脱落下来,发出如灼烧般令人心惊的滴沥声。受水铜壶每吞噬掉一滴水,就仿若时光不可挽回的流逝了一个瞬息。

除了兢兢业业的在铜壶旁照看刻漏计算时辰的挈壶小吏,屋中安静的好似再无他人。

铜壶滴漏周围耸立着一排排高大的书架,直通到房梁。

明媚的日光,锃亮的铜壶刻漏,滴答水声,高高的书架,密密麻麻的书册……这一切晃得阿蒲蒻眼睛都快花了,直教她恍惚以为自己置身在一个亮得发白的梦中。

直到交谈的喁喁声响隐约传来,她循着声音望去。

几步之遥的书架旁边开了一扇窗,一丛凤尾竹栽种在靠窗的瓷瓮里。越过竹子繁茂的枝叶,影影绰绰可见一人,紫色官袍,长身玉立于窗前。

在他身侧,几个人影从书架缝隙中露出青绿的袍衫衣角。

正在说话的就是他,舒缓低沉的嗓音淙淙如流水。

一只手臂搭在窗台,骨节分明修长的手从宽大的袖袂中伸出来,手中捏着一张信纸。

信纸从他手指边堪堪垂下,粗劣发黄的纸张让阿蒲蒻一眼看出这是阿母所写、请刺史府吏呈给他的密信。

听刺史府吏说,自五年前他中蛊毒回汴京后,就修习了苗文。如今他已完全看得懂。整个汴京也唯他精通苗语,就连鸿胪寺官员都自愧不如。

他手里捏着信纸,和身边人说着深奥的朝堂事。

她听不太懂,只大约听见他们说的是,如何辖制从西北敌国夺回的三州十六寨。即便阿蒲蒻身处西南边陲,也晓得以麟州为首的北地三州十六寨是大晟在北方的门户,曾一度失守。

在嵇成忧入主政事堂的五年间,大晟皇朝从西北战场上将它们再次赢了回来。

她耐心的在明亮的殿堂里等候,瞅着书架和书册,耳边听着铜壶刻漏的落水声。

没过多久,在他跟身旁的执事官说完话,青袍和绿袍相继告退后,他依然站在窗边,隔着竹影婆娑,对不远处的阿蒲蒻说,罗土司的好意他已心领,叫她回西南,回苗疆山寨的家中去。

她呆愣住,这是她没有意料到的。

他说完,即令挈壶小吏送客。

阿蒲蒻见的世面太少,既不是满腹华章口才过人的执事官,也缺乏应答如流的机变。过了好几天,直至今日,和他同坐到一辆马车上,才开口说出思索了几日后想问他的话:

“你真的不怕死吗?如果不按我阿母所说的去做,你会死的。”她说的磕巴,听上去有点着急。

从她身后的车窗漏过来的阳光直射入嵇成忧的双瞳,如闪烁寒光的利刃刺得他的瞳孔微微缩聚。

开新文啦,撒花花,敬请亲爱的小天使们轻抬玉手点点收藏,嘻嘻~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初见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镜中色

春夜渡佛

贵妃娘娘千千岁

春盼莺来

逢春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巫女为妻
连载中筠楼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