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姐友妹恭孝顺之家

早上起来崔疏葎先听到家雀叫,先是一只后是一群,声音炸雷似落在她耳边,崔疏葎明白了,这几只不是家雀,正是自己此生几个亲姐妹。

年方七岁的四姐崔真善用红头绳扎着丫髻,拿着包扁扁的芝麻糖,趴在月洞架子床边念经:“三姐,起来罢,再不起娘要打了,大姐给你用小母鸡炖了汤,还在厨房热着,我想着你醒了要吃都没去偷。”

二姐崔梵音已经十六,正是爱美的年纪,她把桂花油放在梳妆台上,看着三姐的头发叹气:“瞧你,瘦得毛都分叉了,以后还怎么找好郎君?要是配个王二麻子,还不如嫁给菩萨得了。”

崔疏葎窝在被子里看着东西偷笑,去年冬天她跌了一跤接着就一病不起,吃了多少药都不见好,一直养到四月天才慢慢能下地走动,崔家阖家上下都欢天喜地。

几个姐妹奉母上大人懿旨,每天都得送卧床不起的小姐妹一样小礼物,好让三姐的魂知道家里在惦记她,千万早点回来。

有时候是一朵花,有时候是只虫子,极少数时候才是吃的——崔四姐年纪小守不住嘴,好几次攒上几十文钱买了松子糖回来,还没走到门口就被她吃得一干二净,接着就扑到崔疏葎身上哭得像被人抢了。

崔疏葎今年十五岁,半年前她高低要跟四姐打一架,如今每天在这种啼笑皆非的呼唤中清醒过来,她心里只觉得暖融融的,想着原来这就是有家的感觉。

等崔大姐风风火火地过来,崔疏葎已经洗漱穿戴好坐到饭桌前,从白气上冒的碟子上拿起一只大姐亲手做的鲜肉包子在慢慢吃。

包子刚蒸出来,半肥半瘦的猪肉加上葱花,雪白的面皮被油治浸成金黄色,一口下去就顺嘴流油,全身都暖了,崔疏葎好久没见荤腥,一气吃了三个,屋子里都笑起来。

等她想再夹第四个,崔大姐不让了,只吩咐小丫头春橘去厨房盛了一碗清鸡汤递到崔三姐面前,要她吃下去。

崔疏葎从善如流,吃了饭跟着姐妹们在院子里消食,竖着耳朵想弄清楚到底怎么回事。

崔疏葎实际上是胎穿,刚落地五感不全看不清也听不清,顿时吃了个大惊,一惊之下不妨咿咿呀呀说了句人话——我在哪?

她的婴语稳婆听不懂,崔家父母听得懂,知道三女儿是孟婆汤没喝干净忘不掉上辈子的事。前尘不忘的人这辈子还能好好活吗?那也太苦了。接着崔疏葎就被接二连三地灌了点符水神药,活生生被灌糊涂了,直到去年冬天磕到头,方逐渐清醒过来。不过她对梦里的高楼大厦仍跟雾里看花似的,总觉得梦里的那个“自己”更像一件事,而不是一个人。

毕竟,那个“她”确实死干净了。

况且上一世“她”是个孤儿,没有什么血浓于水的至亲需要操心后半生。况且崔家还是个文明和谐的地主之家,姐友妹恭,崔疏葎更记不起前头的事了。

崔家几代积攒,如今靠着百多亩良田过日子,爹在县衙稳稳当当地做着主簿,娘的饭馆生意也红红火火。崔疏葎盘算过了,俗话说宁**头不做凤尾,崔家诚然是本县凤尾中的凤尾,可也不用女儿们为生活奔波,事情就出在这里,崔家拢共只有四个女儿。

崔大姐有心当花木兰扛起家族重任,奈何落地便体弱多病,平时走两步都喘。

崔家父母深感要完,只能一边督促女儿上进,一边十年如一日的设法搜罗青年才俊相看,企图找个靠得住的给几个女儿做靠山。

想到这,崔疏葎的目光在大姐送的平安符上打了个转儿。

如今一看崔万岁的姻缘路似乎也谈不上顺利。

崔万岁,即崔大姐。

这不是说天下男人一般黑,张三李四王二麻子都靠不住,崔家就心灰意冷上赶着投胎。

而是这会儿万岁还不是皇帝专用名词,老百姓家里也能用,跟去病消灾一个作用,都是祈福希望儿女健康长寿的意思。

崔大姐年方十八,早在三年前已相好了人家。该人家姓苟,是个耕读之家,略有几亩薄田,苟大郎比崔大姐大三岁,有崔家照应介绍了当地名儒,加上他自己也还算聪明,去岁刚中秀才,敲锣打鼓举乡振奋了三天。

苟大郎本来科举压力就大,一成秀才,压力更在父老乡亲看福猪似的目光里与日倍增,先癫后病,不消三月竟一病去了。

外头不知怎么隐隐约约就有话说崔大姐命硬,且极不利夫,会夺走夫家气运为己用。

崔家巴不得几个女儿有此能耐,只怕闲言碎语污了女儿耳朵,连着半月都把四姐妹看得严严实实,家里学堂两点一线,想等风头过了再放她们出去。

崔万岁偷偷松了一口气,苟家只是她对父母和社会的交代。说句大不孝的,即便崔家不幸垮了,她也不靠着夫家吃饭。

崔疏葎也是这么想的,毕竟女皇临朝,女儿家也能上学——变种的新娘学校,学的都是女红顶天了加点孝经礼记。运气好的还能当官——十里八乡也出不了一个,有多半也是该地离皇城太近,有人想往上走了,不得不作出个响应女皇政策的政绩。

不管怎么说,妇女能走的路也算多了几条。

崔万岁学习能力极佳,不管哪样都做得很好,学里的女先生早收了大姐做弟子,丧夫后更是让她直接在学里教小孩子启蒙了。

老师不管古今中外都是特殊的群里,挣得可能不多,却不能说不体面。

崔疏葎琢磨大姐分明有更光明的前途,做什么要让她早早成亲生子?

结果崔家竟然真的没有再找媒婆了,一切都静悄悄的。

在家闲来无事,心宽体胖的崔万岁带着几个小的吃得更多了,不消几天四朵金花又圆了些。

四姐妹好吃好喝,天塌下来有爹娘顶着,崔家大人只觉得晦气。

崔家所在的柿子巷位于平安县南北交界处,是一个小三进的宅子,家里除开十个下人,加上崔疏葎四姐妹、崔父崔思道崔母谢自珍和陈阿婆一共十七口人。

陈阿婆年纪大了,加上亲家又是刽子手,代代都砍足九十九颗人头才罢手,她老觉着几姐妹亲事不顺是谢家煞气太重让天记住了,屋子里常年摆满诸天神佛。

自打姓苟的归西,她老人家连着半个月吃了午饭就跑到新来的梵僧处,雷打不动每天拿回十多个红彤彤的供蛋,玩到半下午方带回家重新热了让几个孙女儿吃,说是吃下去除晦气还强身健体。

崔疏葎躺了半年,陈阿婆便给她塞得格外多些,半个月下来连鸡屎味都能吃出来了。

二姐更是闻一下都要吐,她趁着娘老子没来,正面带菜色跟陈阿婆顶嘴。

“正饭不吃点心。”陈阿婆再宝爱几个孙女,也是有要求的,起码不能变成颗冬瓜,她道:“再这么吃下去,要变成福猪!”

二姐本来就略比其他姐妹圆润些,去年做的衣服今年统统穿不下了。

“我愿意做福猪,短命却快活!”二姐一句接一句顶回去。

崔疏葎看陈阿婆眼光在盛饭的勺子和二姐的脑袋上打了几个来回,赶紧帮腔:“二姐,乡下猪的饭槽都对着茅房!”

这是崔疏葎亲眼所见,她娘谢自珍很怕买到这种味道大的猪,经常亲自下乡去合作的屠夫家瞧,崔疏葎有幸跟着她去过几回,那场面如今想起来都有点反胃。

崔疏葎说得绘声绘色,最后成功击退红鸡蛋,由于击退得过于成功,连陈阿婆在内,诸人晚饭皆蔫丝打垮食不下咽。

谢自珍不喜欢在家待着,每日都跟丈夫一起出门,一个往东上衙一个往西算账。做媳妇也不能太自在,所以每日她都会领回来一二道菜孝敬陈阿婆。

陈阿婆年轻时天下还没出过女皇,她受的教育是相夫教子紧闭门户才是好女人,故此对谢自珍出去抛头露面多有微词,只是吃得嘴软又见谢自珍把饭馆经营得有声有色,加上崔思道常带着同僚过去,奈何不得,只得随儿媳妇去了。

崔思道这次为两个女儿忙得脚不沾地,人略清减了些,谢自珍便特意提了两罐笋煨火肉回来。

冬笋嫩黄,吸足火肉的咸味与油香,鲜爽脆甜。火肉煨得酥烂,吃起来咸香交融,肥而不腻,很适合气血不足、体质虚弱之人食用,既能说是为陈阿婆做的,也能说是为崔思道和女儿们做的。

往常这道菜上桌都不够吃,今天四姐妹和陈阿婆都没动筷子。

四姐:“爹辛苦,留给爹吃罢。”

“四姐仁孝,依了她罢。”陈阿婆接茬,她也没胃口,又怕几个小的觉着自己在给儿媳妇脸色看。

谢自珍想着几个姑娘吃胖了好些,也没勉强,还跟婆婆商量:“明日让她们出去走走,免得憋出病。”

陈阿婆自然没话说,儿子儿媳都是有主意的人。崔家从前只是乡下快活吃肉喝酒的土财主,女皇尚未登基,科举也形同虚设,土财主想当官,这完全是痴人说梦。

谁知道崔思道继承家业后跑出去一声不吭就把祖业卖了,要不是怕事有不成谢自珍饿肚子,这百亩多田都剩不下来。

陈阿婆知道时,事已成定局,她又只有这一个儿子,总不能跟他反目成仇便宜两个庶子。

崔思道拿着钱四处走动,很快弄了身官皮,接着又请上峰去谢家提亲,娶了刽子手的女儿谢自珍。

平心而论谢家收入不低,只是地位低贱,街坊四邻绝少跟谢家来往,谢家每代都必须出一个儿子做刽子手,砍够九十九颗头才能功成身退。

谢自珍从会走路就跟在谢阿公身后一起去刑场,谢阿公退下后谢大郎顶上,谢自珍仍跟在哥哥身后一起去。

谢家人行刑,谢自珍就在一旁观刑,在乡下时陈阿婆好几次出门遛弯都看见她在洗鬼头刀。

要是按陈阿婆的规矩,谢自珍永远不可能进崔家的门。

可崔思道自幼看见谢自珍就走不动道,他觉得站在血泥地上的谢二娘子有一股惊心动魄的美。

自打见过一面,崔思道就经常跟着谢家人背后一起去城里观刑,成人后更是越过她擅自娶了谢自珍,还叫她拒绝不得。

陈阿婆不是没怨过,可两夫妻吃穿用度,四时孝敬样样不少她的,谁见了不说一句两口子孝顺?但要说这个家的主,她是一点也做不得主。

看着这场官司,崔思道猛然丢了个炸雷,看了眼低头吃饭的三女儿道:“衙门已收了你的卷子,让你不日就去刑房做事。”

崔家顿时鸦雀无声。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和谐崔家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穿越两界的杂货铺

替嫁多年后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当年不肯嫁东风

婚后动人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误入藕瓜深处
连载中竹笋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