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燕州的好消息

“晏儿,我没听错吧,是捷报?”

“是,是捷报,阿郅,崔将军成了!”

两人飞身下马,相拥而泣,也不管这是不是在大街上,这么多人都在看着他们了。姗姗来迟的江夏和博见,见此情景,还以为是有什么不好的消息呢,一直不敢上前,只能在一旁站着。尤其是江夏,差点哭了出来,就差就要原地给崔璟辞哭丧了,那一套套的话,差点就要脱口而出了。

崔璟郅这时候才注意到了他们,连忙跑了过来,一把抱住了江夏,欣喜道:“江夏,快回去告诉我爹,边军有捷报传来,二哥要回来了!快去呀!”

江夏愣了愣神,还没反应过来呢,崔璟郅就直接推开他,自己往家赶去了。

还没站稳的江夏和博见,便又目送着两人回去,一脸不知所措呆愣在原地。

“江夏,我没听错吧,是捷报?”

“应该没有吧,公子多高兴啊,这不,回家去了。”

“咱们也走吧,回去看看去。”

说着,两人也飞快上马,跟上崔璟郅他们就往崔府赶去。

到了家,家门口的家丁一见是三公子回来了,赶忙过来道喜:“三公子,相爷入宫了,听说是燕州大捷。”

崔璟郅这才微微定下心神来,仔仔细细地思索了起来。

“是燕州大捷吗?不是漠北,难不成是我高兴坏了,听错了,怎么还没有二哥在漠北的消息呢?”

崔璟郅又开始了自我怀疑,刚刚在城门口听到的到底是什么,难不成是自己高兴过了头,幻听了?

“没事,燕州大捷,漠北的战事也就快要结束了,即便不是崔将军的捷报,那他肯定也会无虞的。”

崔璟郅还在忐忑呢,前头长街就传来了一阵阵急促的马蹄声,看样子,是冲着崔府来的。

几人寻声望去,果不其然,领头的是一个太监装扮的人,正急切地朝着他们过来呢。

那人一到崔府门口,气都没来得及喘一口,便着急忙慌地下了马,说道:“殿下,圣上请殿下入宫面圣,还请崔三公子同行。”

“好,我们马上去。”

李昭晏一边抓着崔璟郅发汗的手,一边应答着小太监,直到他捏了一把崔璟郅,他才回过神来。

“阿郅,父皇叫我们入宫。”

“好,入,咱们现在就入,赶紧的,别耽误了。”

崔璟郅虽然嘴上说着,但动作却极其慌乱,刚刚他的手心出了好多的汗,现在更是有些惊慌失措,找不着南北了。

李昭晏一把抱住他,让他看着自己,安慰着说道:“不管是什么消息,你都要去听听,去看看,崔将军吉人天相,想来定是好消息传来了。”

“对,晏儿说得对,咱们去看看,我爹也在呢。”

一路进宫,那小太监几次差点没跟上他们,被他们甩在了身后,直到到了宫门口,崔璟郅都下马等了许久,他才匆匆而至。

“哎哟,殿下,您这马术可真是精湛呐,奴才真是跟不上啊!”

“别废话了,赶紧进去吧。”

“是,殿下这边请。”

几人飞快地往议政殿赶去,路上还遇到了一同进宫的太子,在前头不远处。

“是太子,他来得比咱们早些呢。”

“东宫毕竟近些,大哥是要来得早一点。”

两人快速追上去,跟太子打了招呼:“参见太子殿下。”

“哦,三弟,舅舅?你们来得这么快?看来是我动作慢了,咱们一起去吧。”

“好啊。”

说是一起去,几人在路上却少有言语,沉默的气氛中,似乎大家都更关心燕州的局势了,对于眼前人,大家好像都并不太能看得见。

议政殿外,几个脱了戎装的士兵正在殿外等候,这时候阙原也从里头出来了,一见眼前挤满了人,刚要进去禀报,圣上自己就跟在他后头出来了,紧随着的还有崔元宗、林楼辅和齐渚望。

“圣上,太子殿下和晋王殿下都到了。”

圣上指了指堂下的几名士兵,示意让他们说话,阙原也跟着上前去提醒。

“禀告圣上,燕州大捷!洛煜将军和赵海义将军在魄罗川谷地伏击孤注大军,大军溃逃。随后,孙斐将军在崦嵫山北麓,孤注逃亡的必经之路上将其擒获,人已经在押回京都的途中了。赵将军,孙将军也将于不日率大军返程。驸马则带领三千精骑兵还有万余精兵前往漠北,支援崔将军去了。”

“好,很好。”

李昭晏看着堂上的父亲,眼泛泪花,虽然说话时听不出什么太激动的言语,但李昭晏却从未见过父亲这个样子,似乎像是浑身都在颤抖一样。身后的阙原也看出了圣上的异样,刚要上前搀扶,却被圣上一把推回:“朕没事,朕这是高兴,多年心结,如今终于要彻底拔除了!”

这时候,崔元宗带着身后的几位大臣一起跪在了堂下,庆贺道:“恭喜圣上,贺喜圣上!”

“朕要好好嘉奖此次的有功之臣,现在就等着崔璟辞在漠北的好消息了。”

说着,叫散了前来报信的士兵,让阙原带着他们下去了,随后,便叫上了几位大臣和李昭晏他们,入了议政殿内。

李昭晏走在后头,分明地看到了父亲难以掩饰的喜悦,轻快的步伐,挺拔的背影,还有就是差点就要飞起来了的身体,似乎每一步都在跳跃。就连坐上龙椅的时候,他也是转着圈坐上去的,回头看着前头的众人,甚至还露出了笑容来。

“圣上,燕州危局以解,圣上可以宽心了。”

“甫道啊,你有一个好儿子啊,这是前两天崔璟辞上的奏报,说是要以离间计分化支然王庭的势力,朕觉得甚好。洛煜再带人北上,拿着孤注的王印,这样那些狼子野心之人必会上当,到时候咱们就只管等着好消息了。”

一边说,圣上一边将地下递给了一旁的小太监,让他交到了崔元宗等人的手里。崔元宗拿起信件,仔细瞧了瞧,也跟着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信随后被递到了林楼辅手中。

“圣上,只是臣疑惑,支然王庭不是早就封城了吗,崔将军派去渗透的人,是如何进得去的呢?”

“内衙在漠北也有些人马,他刚到的时候,去过其中一个据点,找到了些黑飞子,他们可以进入支然王庭。这些人先后在城中散布言论,说孤注打算改王位继承人为其次子,所以阿舍誉和阿咄芘听到这样的传言甚嚣尘上的时候,便会愈发离心。再加上这个时候崔璟辞使计诱阿舍誉出城,将其抓获,城中之人便更加确信,是阿咄芘出卖了他的哥哥。即便是阿咄芘有其舅父居木泰的支持,但他也奈何不过城中的其他势力,这样一来,他们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到时候洛煜再带着人马北上,一定可以来一个瓮中捉鳖,漠北之局便可迎刃而解了。”

李昭晏从未见过父皇像现在这样,话这么多,这么密。他从来都是喜怒不形于色的,今天脸上却挂满了笑容。难怪,他们布局谋划那么多年,原来就是为了等着这一天。

“圣上明鉴,那既然漠北的局势已然明了,那朝中那些异心之人···”

崔元宗小心探问着,时不时地观察着坐在堂上的圣上的脸色。

果真,说起这个,圣上的脸色顿时阴暗下来,不似刚才那样晴空万里了。

“这些人,无外乎是首鼠两端之辈,朕既然有决心彻底消除北方边患,那就定然要肃清朝纲,理一理这些心怀鬼胎之人!不过现在时局不稳,不是时候,再加上洛州之事还未完全解决。兖王身死京都,他的那些党羽定然不会善罢甘休的,这个时候的京都,更需要一个平静的气氛。”

眼看崔元宗的提议没有得到确切的认可,即将冷场,阙原却在这个时候急匆匆地带着东西进来了。

他径直略过眼前众人,来到了圣上身边,低头耳语了一番,在圣上的授意之下,宣读了报呈上的内容。

“西域诸部闻听我朝攻打支然,多是退避,少有激进冒险之徒,西域未有大动乱,一切如旧。”

说完,阙原就退到了一边去。

“这是广义候在蜀中发来的报呈,朕特命他在蜀中监管西域诸部的动向,现在来看,这些小国,皆不敢冒进,更不会出兵相助支然。”

“圣上远见,这些小国说大不大,说小吧,他们要是联合起来,咱们还真是一时间难以应对,顾头就顾不了尾了。所幸我朝天威甚隆,小国皆不敢冒进,要是蜀中之外再出问题,恐怕人手也会调派不够啊。”

“的确,幸好广义候睿智,虚张声势,吓唬住了那些小国。朕也打算在事成时候,为他加封,你们看,加何爵位为好啊?”

圣上扫视了一圈,最终看向了林楼辅:“潜珅,你说说看。”

“禀圣上,臣以为,加封广义候殿下,无外乎就是将其封王,可这样一来,恐怕···若是他也走上了兖王的老路,到时候更加难以掌控啊,毕竟他可是宗室之内不可多得的领兵之才呀!”

“你是说,不该给他过高的爵位?”

“先帝在时,曾多番加封于兖王,给了他太大的权势了,以至于后来他生了不臣之心,臣恐怕···若是广义候···”

圣上的亲手一挥,打断了林楼辅的猜想,林楼辅也很识趣,瞬间就闭上了嘴。

“朕明白众位爱卿的顾虑,但毕竟他是朕的弟弟,此次要是不奖赏一番,朕肯定会落得一个苛待功臣的名声,所以奖赏是一定要的。但至于如何奖赏,奖赏什么,你们先定,定好了朕再看看。而且此次,崔璟辞赵海义都立功颇多,朕也不能薄待了他们,这些事你们一并商议着,到时候给朕一个满意的答复。朕要借此次机会,封住天下人的口,朕绝不是一个无情无义,滥杀宗室的皇帝!”

“圣上英明!”

堂下的崔元宗和林楼辅面面相觑,顿时犯了难,圣上这是把这么大的一个锅甩到他们头上来了呀,要是处置不得当,蜀中和北境的边军势必会不满,到时候,圣上也一定会拿他们开口问责,这事,不好办呐。

“行了,你们去跟礼部商议着办,先退下吧。太子、晋王,还有你,留下。”

圣上特地指了指崔璟郅,叫他跟着太子晋王一起继续留在殿中,崔元宗有些不放心儿子,走时还不忘眼神提醒一下他,不要坏了规矩,别给自己丢人!

“父皇,恭喜父皇,此役一胜,边境各部再无敢进犯之族了!”

太子连声道贺,圣上却对他这番话显得兴致平平,没什么过多的表示。

“崔璟辞回京之时,你和晏儿一同去城门口接他吧,以表朕对他的嘉赏。”

“父皇体恤将士,料想崔将军定会感激涕零的。”

圣上摆了摆手,叫太子不要再说这些了,随后叹气道:“朕这辈子,见过太多的兄弟残杀了,朕希望,朕的这几个儿子,尤其是你们,不要再生这样的事端了。义儿,你三弟无心朝政,二弟呢,又是个病秧子,六弟七弟又尚且年幼,朕百年以后,你可一定要护佑他们平安顺遂呀!”

圣上走到堂下,拉着太子的手,语重心长道。

但在太子眼里,这不是在交代后事,而是对自己的警告,他连忙跪下,惶恐不安道:“父皇定会万寿无疆,儿臣只愿跟在父皇身边,辅佐父皇万世基业!”

“哪有人真的会万寿无疆呢?义儿,你是太子,朕从小就对你格外严苛些,连给你挑的老师,都是朝中最好的。朕知道,最近东宫生出了不少变故来,你心里肯定是有怨气的,朕也只能叫你忍着了,毕竟这是成为帝王的必经之路,朕希望你明白。”

“儿臣明白,儿臣定会恪尽职守,敦促东宫众人,不要妄议朝政。”

说着,圣上又走到了李昭晏身边来,同样也是拉起了他的手,轻轻拍了两下,抚摸着说道:“晏儿,父皇从小就把你送出了宫去,不是父皇心狠,实在是不愿意让你留在宫里担惊受怕。当然了,这也是你母妃的意思,他希望你,潇潇洒洒过完这辈子,不要为朝政所羁绊。那时候父皇狠下心来,将你送走,也实在是于心不忍呐!”

“儿臣能够明白父皇的用心良苦,这些年儿臣在宫外行宫,住得很好,天天上山打猎,没事就去游湖玩耍,很是快乐。”

“好,那就好,你们三个,是朕为数不多的长到成年的皇子,朕对你们,尤其是太子,期望颇高,朕希望,你们不要叫朕失望。”

“儿臣谨遵父皇教诲。”

这个时候崔璟郅是插不上一点话的,只能站在一旁干看着,他也不明白,圣上要教训自己的几个儿子,干嘛非得把自己拉上呢,看着他们一家人其乐融融吗?

“崔璟郅。”

圣上突然开口叫他,他心里还在犯嘀咕呢,顿时被吓得慌了神,跪在了地上:“草民在。”

“你跟晏儿的婚期,就定在开春之后吧,朕看他天天住在崔府,已经是急不可耐了,再不完婚,恐怕会叫人非议。”

李昭晏连忙下跪请罪道:“父皇,是儿臣觉得从太白行宫入宫,脚程太远,不太方便,这段时间父皇又时常召见,所以就求了崔相,在崔府住下了,跟他没什么关系的。”

“你急什么,朕又没说什么。”

“儿臣不敢,儿臣只是···”

“行了,你心里那点小心思,朕还能不知道?王府快要竣工了,在你完婚之前,一定能赶上开府的,到时候也不用挤在崔家那么小的一个地方了。”

“多谢父皇厚爱,儿臣感激不尽。”

“太子,”圣上又看向了一旁的李昭义,“他是你的亲舅舅,晏儿大婚之时,朕想让你主婚,你可有什么意见呐?”

太子面露欣喜,立马答应了下来:“舅舅和三弟本就是儿臣的至亲之人,如今喜得良缘,儿臣自当是为他们高兴的,主婚之事,儿臣自当尽心。”

“你呢?”

崔璟郅忐忑道:“是,听凭圣上安排。”

“皇后老是说朕对你太苛刻了,他们崔家的孩子,都是好孩子,所以,朕也不能厚此薄彼,日后,你就到京都府去任个闲职吧,免得叫人以为朕对你不满意。”

“是,草民···叩谢圣恩。”

“你们俩是得意了,太子你呢?你是长兄,也是太子,你对自己的婚期可有什么想法,朕也不能就这样把你晾在一边呐。”

“父皇厚爱,儿臣感激不尽,但现在,儿臣一心只想为父皇分忧,成亲之事,还是等日后再议吧。”

“既然你不愿意,朕也不会勉强,只一点,你的太子妃,未来会是当朝国母,朕也不求她出身高贵,只求其人品贵重,端庄淑慧,品性上佳即可。”

“儿臣明白,儿臣定不会叫父皇失望的。”

圣上很是满意,交代完这些事,本想将众人叫散,没想到这个时候太子还有话要说。

“父皇,儿臣还有一事想求父皇。”

“说吧。”

“儿臣的老师,张常守,已经病入膏肓,儿臣想求父皇,念在他教导有功的份儿上,在他死后,给他一份哀荣,以示皇家气度和对张大人的表彰。”

说到这里,圣上迟疑了好一会,凝视着下面低着头的太子,最后还是应允了下来:“朕也曾受教于张常守,想来也有二十余年了,如今既然他已时日不多,那朕就为他加太师衔,赐左光禄大夫吧,这些东西也无伤大雅,朕给他这些,也算是合情合理,不会叫人非议的。”

“儿臣为老师谢过父皇大恩!”

太子计谋得逞,极为得意,出门之时,甚至比刚刚圣上闻听燕州捷报的时候还要高兴些。身后的圣上和阙原就这样站于高台之上,眼看着他们三人离场。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六十二年冬

还有此等好事?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狩心游戏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无杀
连载中洋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