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里的黑色花》讲述建国之初,国内迫切需要追赶美西方的科技水平大力发展工业。石油资源极度紧缺被卡脖子的关键时刻,大西北沙漠里勘探出大量石油储备。来自大江南北的有志青年响应国家号召,怀揣着满腔爱国热情聚集在一起,奔赴西北荒漠为祖国挖石油。
故事带有浓厚的独属于那个年代的热血激情,无论环境多么艰苦,不计代价无畏牺牲,在沙漠中创造出超越人类极限的辉煌战绩,谱写家国情怀浪漫诗歌。
故事重点讲述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克服习俗、环境、补给、技术等一系列困难,在一次次失败中摸索前行成功开采出石油,在戈壁荒漠中建设出一座石油小镇,将一桶桶原油输送到全国每一座工厂。
有志青年们将青春全部投注在荒漠,在荒漠奋斗了大半辈子,安家落户结婚生子。人们以为世代都会扎根荒漠,随着当地资源日渐枯竭,国家决定关停此处油井。
每个人都陆续接到新任命,即将赶赴全国各地的石油相关项目。人们用人生中最灿烂的几十年,结成坚不可摧的革命友谊,如今即将各奔东西,心中难免不舍。
撤离前大队组织团体聚会,人们围着篝火唱歌跳舞,最后再看一眼清透如洗的星空,再吹一吹荒漠裹满沙石的风刀。人们即将奔赴祖国大江南北继续发光发热,工作走不开只能约定退休后再聚。
几十年后,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老奶奶重回曾经奋斗过的土地,走进曾经居住过的镇子。这里的每一砖每一瓦都是亲手建造,如今只剩一片荒凉断壁残垣,依稀还有着生活过的影子。尘封的记忆被唤醒,曾经的一幕幕鲜活如昨日让人热血又感慨。
大结局的最后,老人们来到陵园悼念埋骨在此的战友们,七嘴八舌讲述这些年的生活,很自然的提起生老病死,约定百年后地下再聚。
西部开采石油是一场涉及全国轰轰烈烈的运动,规模庞大,人数过万,想拍出气势需要很多演员。唐卫国最擅长拍群像戏,剧中的每个角色都有完整故事线,所有角色在同一个环境框架里,故事线交织成一张完整的网,全方位展现这场运动的风貌。
唐卫国要求演员要操着一口符合角色籍贯的塑料普通话,选角时会重点参考演员家乡口音,天南地北哪的演员都要有。
叶执更关注自己的角色,地质勘探队一员,即将大学毕业,协助导师完成国家交代的任务。毕业后选择脱离勘探队留在生产一线做技术员,负责沟通勘探队引入先进技术改进钻井设备,是整个队伍的灵魂人物。
叶执的角色拥有科研人员的纤瘦身材,没有军人的强健体魄。对比有志青年们打满鸡血的活泼和冲劲,男主冷静的近乎冷漠。男主最大的优点是有韧劲,对待科学严肃又专业,性格严谨话很少但言之有物,不善交际稍显呆板木讷,体弱多病又显得很弱鸡。
在普通人看来,男主那些弱点,说是缺点太过分,但对比一众高能量人群确实太弱了。叶执很不高兴,为什么找到他的角色全是弱鸡?不要求武力担当,至少是个正常人吧!结果周围全是正常人,就自己不正常,简直欺人太甚岂有此理!
男主虽然弱鸡,工作中却很可靠。同为勘探队员、老教授的学生,大家做事前都会下意识征求男主意见。男主每次都会提出更严谨全面的建议,男主点头大家做事也更安心。
随着剧情发展,经历的事越来越多,男主每次都是对的,这种习惯慢慢传染给队伍里所有同志。男主虽然弱,却是当之无愧的团队核心。
男主是老教授精心培养的领队,勘探队接到新任务要离开,男主选择留下老教授还舍不得放人。奈何项目初期技术不成熟,一切都在摸索中进行,队伍离不开男主这位可靠的技术员,老教授只能忍痛割爱。
男主在沙漠里跟医疗队的小护士结婚了,主要是男主体弱多病经常就医。荒漠昼夜温差大,夜里轻松降温到零下。别人冻一夜吸吸鼻子啥事没有,男主感冒发烧咳嗽一样不少,轻轻松松就病了。一来二去次数太频繁,组织直接派小护士单独照顾男主,慢慢培养出了感情。
男主的体弱堪比机制怪,40集有大半都在生病。唐卫国要求男主常戴口罩,叶执差点当场发飙,臭石头故意整人吧!男主戴眼镜就算了,还要天天戴口罩,谁家男主不让说话还要挡脸?!找茬想吵架是不是!
合作过一次,唐卫国摸清了叶执是聂成峰同款狗脾气,知道叶执必有屁话要说,于是先发制人:“又没让你全程戴口罩,大多数室内戏是不用戴的。再说实景拍摄,西北风沙大张嘴就灌一口沙,多少人想戴口罩还没有呢,你别得了便宜卖乖!”
我得了便宜卖乖?!叶执气死了,呼哧呼哧怒瞪唐卫国,看在人多留面子没直接开骂,转念一想貌似有点道理。叶执冷静下来仍气鼓鼓瞪人,坚决不肯服软:“八字还没一撇不说了,饿了先吃饭!”
叶执嚷着要吃饭,在座众人集体松了口气,刚才还以为叶执要跟唐卫国打起来。叶执这年轻人,唐卫国都敢怼他是真有胆啊。
作为刚到大理的第一顿宴席,晚饭异常丰盛有50多道菜。白族奶奶、刘姨、丁俊三位主厨各自掌勺,为食客端上最拿手好菜。众人以家庭为单位,每桌8到12人,加上叶执顾廷悦纪晓旭三家团队,坐了十桌餐厅都挤满了。
晚餐采用主菜+小碗菜+份例菜+自助+烧烤的形式。主菜是必吃大菜,都是云南地方特色,由白族奶奶领着村里一众白族奶奶大姨用一下午时间精心制作而成。
第一道,野山菌老母鸡锅子。锅里同时加入羊肚菌、黑虎掌、牛肝菌、老人头、猴头菌、鹅蛋菌、竹荪、鸡枞菌、鸡油菌、龙爪菌、松毛菌、羊眼菌等菌子。这个季节没有新鲜采摘的菌子,都是菌子季节保鲜储存到现在的库存,这波全清空了。
第二道,白族百果酸辣烤鱼,烤鱼中加入荔枝、木瓜、百香果、杨桃、羊奶果、西梅等新鲜水果。白族喜欢用水果做肉菜,提取水果中的酸和甜,让肉拥有水果的清新风味。
第三道,辣炒见手青。见手青是牛肝菌的一种,有毒必须高温炒熟才能吃。见手青的美味不是其他菌子能比的,来云南吃菌子不吃见手青就白来了。
第四道,水性杨花汤。水性杨花是生长在洱海里的水生植物,做汤有种很健康的味道,属于没吃过必须尝一尝的菜品。
第五道,干巴菌火腿炒饭。火腿是当地特产土猪腊肉火腿,这道炒饭吃过的都说好,不好吃只能说厨师水平不行。
三菜一汤一饭作为主菜,每桌一套摆在餐桌正中,怕不够吃都是用大盆来装。围绕主菜摆放小碗菜,每碗一道菜,拳头大的小碗足足摆了两圈。三位主厨共同发力,冷菜热菜鸡鸭鱼肉生猛海鲜什么都有。
份例菜在开餐后陆续上桌,每人一份吃完就没了,比如虾球、螃蟹、鲍鱼、扇贝、红烧肉、烤羊排等。
自助区偏小众菜品,集中放在一起想吃自己拿。叶执很喜欢红烧羊蹄,一连吃了两根,别人就不太感冒。女孩子们更喜欢甜品小蛋糕果茶,正餐吃饱了都围着甜品转。
烧烤品类比较少,几种肉串、烤洱海小鱼、烤松茸片、烤爆浆豆腐等。晚饭结束,年轻人们陆续包围烧烤区,边吃边玩到凌晨。
吃完饭唐卫国还想拉着众人继续聊新剧,叶执却躲得老远。反正自己的角色没救了,好不容易出来玩,被工作追着杀可不行。叶执躲了,却把周子慧、纪晓旭、顾爸爸、周爸爸送到桌上。不是要谈投资嘛,聚会上别的没有就大老板最多,随便哪个都是有钱人。
叶执拉着顾廷悦陪猫猫狗狗玩飞盘,眼睛却总往唐卫国那边看,看着看着还会不怀好意的咯咯笑。顾廷悦一眼看出熊孩子在使坏,凑过去和叶执咬耳朵:“你又干什么坏事了?”
叶执一脸坏笑:“唐卫国已经喝第三杯茶了嘿嘿嘿嘿~”
顾廷悦没听懂:“……喝茶怎么了?”
叶执:“唐卫国只关心剧本和选角,他对投资没兴趣,对资方只有一个要求,别拖剧组后腿别烦他就行。……还没听懂?拉投资是老张的主场,唐卫国插不上话,已经罚坐三杯茶了嘿嘿嘿嘿嘿~”
顾廷悦恍然大悟:“你故意拉我爸、纪晓旭、周子慧过去聊投资,为了让唐导‘罚坐’?”
叶执理直气壮:“谁让他把我角色搞成那样!他故意改我人设,我还不能反击了?”
顾廷悦无语摇头:“你呀……唐导是行业推崇的大导演,所有人都小心应对,就你总没大没小瞎胡闹。”
叶执超得意:“大导演又怎样,让他罚坐还不是得老实在那坐着!”
叶执虽然看足了笑话出了口恶气,唐卫国却也不是白“罚坐”一场。在场很多人对唐卫国的新戏感兴趣,怀念那个特殊年代人民对国家狂热的爱。很多人没投过影视项目,有张光国牵头把关,资金安全上肯定有保障,于是纷纷递出投资意向。
众人初步达成口头约定,张光国以叶执工作室的名义做项目主投,周子慧的智慧树传媒、纪晓旭的九耀娱乐、周爸爸的周氏集团、顾爸爸的顾氏地产纷纷跟投。
邓老爷子听了好半天,难得对电视剧产生兴趣,也要跟一份。后续几天马兵、童诗韵、沈仙儿陆续到场,也要跟着凑个份子。
解决了资金问题,唐卫国开开心心离开大理,一边筹备新项目,一边为《孩子》上映做准备。唐卫国一直想摆脱坏资本,不喜欢束手束脚被捆绑,没想到跑一趟大理能拿到这么多新钱,太惊喜了。
虽然叶执总喜欢跟唐卫国抢话语权,但唐卫国有大量对付聂成峰的经验,想拿捏叶执并不难。如果叶执能帮电影获得更高票房,唐卫国将有更多资金投入新项目,创作也能更自由。权衡利弊,叶执戏外不听话很烦人,但整体评估属实好用!
搞错了,大理是白族自治州,不是苗族,已修改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90章 叶执和唐卫国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