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初驻三叶
舰桥的全息星图上,A星那片浓绿的雨林在恒星照耀下泛着湿润的光泽,仿佛一块镶嵌在漆黑宇宙中的翡翠。楚渊站在星图前,深邃的目光穿透那片虚拟投影,似乎已经看到了星球表面的真实景象。他指尖在星图边缘轻轻敲击,发出规律的轻响,像是在思考着一盘复杂的棋局。最终,他的目光锁定在A星的北半球——那里有一片相对平缓的高原,远离密集的原始森林,又能清晰监测到虫洞的能量波动。
“就定在这里。”他抬眼看向围绕星图站立的团队成员,声音清晰而坚定,“高原地势开阔,便于建立防御屏障;距离雨林核心区有五十公里缓冲带,既能近距离观测生态,又能减少对原生生物的惊扰。”
指挥室内响起一阵轻微的按键声,各部门负责人迅速调出该区域的详细数据。楚渊注意到几个年轻研究员脸上掠过的一丝紧张,这是人类首次在这片未知星系建立前哨站,每个人的心中都交织着期待与不安。
韶光立刻调出该区域的地质数据,眼里闪着专业的光芒。他将分析结果投射到主屏幕上:“土壤成分分析显示,这里的岩层稳定性强,地下水位适中,适合搭建临时基地的能量桩。而且,”他放大大气环流图,“这里刚好是行星大气环流的关键节点,能采集到整个星球的气流动态样本。”他顿了顿,看向楚渊,语气带着期待,“我带生物勘探组先去地面勘测,确定基地的具体坐标和生态隔离带范围?”
“可以。”楚渊颔首,转向作战参谋,“立刻调派工程机甲部队,携带模块化基地组件,随勘探组登陆。记住,所有设备启动低能耗模式,避免电磁信号过度扩散。”他看向韶光,补充道,“我随后带护卫队跟上,保持实时通讯。有任何异常,立即撤回,不要冒险。”
命令下达后,舰桥内立刻忙碌起来。楚渊走到观察窗前,注视着下方那颗被绿色覆盖的星球。三叶草星系——人类根据星系形状命名的这片未知领域,隐藏着太多秘密。而A星作为星系中最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自然成为他们探索的首站。
两小时后,四架登陆舱如银色的雨滴,划破A星淡紫色的大气层,精准降落在预定高原上。舱门打开的瞬间,一股陌生星球的气息扑面而来。韶光穿着轻便的防护服,第一个踏上这片土地。他小心翼翼地踩着带着湿润泥土气息的地面,深吸了一口气——空气里弥漫着一种类似薄荷与花蜜混合的清香,来自远处雨林边缘的不知名植物。
“大气成分稳定,无害微生物含量在安全范围内。”队员报告道。
韶光点点头,按下手环上的按钮:“启动生态屏障。”一道淡蓝色的能量罩以登陆点为中心缓缓展开,将方圆一公里的区域笼罩其中。这层屏障既能隔绝外界生物误入,又能保证空气流通,是人类在异星环境中的标准防护措施。
“开始土壤采样。”随行的勘探队员立刻散开,用便携仪器采集样本,无人机则升空,发出轻微的嗡鸣声,绘制出详细的三维地形模型。
韶光蹲下身,指尖轻轻触碰地面的苔藓。令他惊讶的是,那苔藓竟微微蜷缩起来,表面泛起淡金色的光泽。
“有意思,”他拿出扫描仪贴近观察,屏幕上立刻跳出数据,“具有应激性,能通过改变细胞结构反射光线……楚渊,你看这个。”
楚渊刚带着护卫队赶到,闻言走过去,俯身看着屏幕上的细胞图谱:“是一种初级的防御机制,说明这里的生物普遍具备环境感知能力。”他环顾四周,高原上稀疏生长着一些低矮的灌木,叶片呈奇特的螺旋状,随着他们的移动微微调整方向。“让机甲部队在屏障边缘设置声波预警器,频率调到本地生物能接受的范围,避免直接冲突。”
工程机甲很快开始运作,这些庞然大物在驾驶员精准操控下,小心翼翼地移动着。模块化组件在机械臂的操作下迅速拼接,发出有节奏的金属碰撞声。不到半天时间,一座小型前哨基地的雏形就出现在高原上——银白色的主体建筑嵌在岩层中,能量桩与地下的地热管道相连,整个基地几乎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韶光站在基地的观测台上,看着远处云雾缭绕的雨林。忽然,他指着天空:“看那里!”
几只翼虫正从雨林方向飞来,它们展开半透明的双翼,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般的光泽。这些生物在屏障外盘旋,复眼好奇地打量着这个突然出现的“金属造物”。韶光立刻启动观测模式,屏幕上清晰地捕捉到它们体表斑纹的变化——从最初的翠绿色,慢慢变成了柔和的浅蓝色,似乎并无敌意。
“它们在表达好奇?”韶光眼里闪着兴奋的光,“楚渊,你说如果我们放出无害的信息素,它们会不会靠近?”
楚渊走到他身边,目光落在那些翼虫身上,声音沉稳:“先观察。前哨基地的首要任务是建立稳定的观测点,不要急于互动。”他顿了顿,看着少年眼里的光,补充道,“但可以记录它们的行为模式,作为后续研究的数据。”
随着基地建设进入收尾阶段,更多科研设备开始运转。生态学家在屏障边缘布置了捕捉环境信息的传感器;地质学家则开始分析刚钻取的地下岩心样本;而天文小组则在不远处搭建了小型观测台,专门监测那个悬浮在星球轨道上的虫洞。
“指挥长,收到来自‘北极星’号的通讯。”通讯员报告道,“他们已抵达预定轨道,询问是否需要支援。”
楚渊接过通讯器:“这里是楚渊,基地建设进展顺利。通知科学组,可以开始第一阶段探测任务。”
夜幕降临,A星的双月先后升起,一大一小两个卫星在夜空中洒下柔和的银光。前哨基地的能量灯亮起,与远处雨林中生物发出的荧光遥相呼应。这一奇妙的景象让许多队员驻足观看,不少人拿出个人终端记录下这难忘的时刻。
韶光趴在观测台的栏杆上,看着屏幕上不断刷新的翼虫飞行轨迹。那些生物在夜晚变得更加活跃,它们体表的颜色变化也更加丰富,仿佛在举行一场无声的灯光表演。
楚渊则在一旁核对基地的防御参数,不时抬头看向夜空。在这个陌生的星系中,每一处细节都可能隐藏着危险,也可能蕴含着惊喜。他的目光偶尔扫过韶光,那个年轻的科学家已经完全沉浸在对新世界的好奇中。
“你看,”韶光忽然开口,声音很轻,“三叶草星系的第一片叶子,好像也没那么难亲近。”
楚渊抬头,看向夜空中盘旋的翼虫,又看向身边少年被月光照亮的侧脸。防护面罩下,韶光的眼睛里倒映着双月的光芒,还有对这个新世界毫不掩饰的向往。楚渊心里忽然觉得,这座建立在陌生星球上的前哨基地,因为有彼此在,竟也有了几分像“家”的温度。
“指挥长!”地质组的负责人匆匆走来,手里拿着刚刚出炉的初步分析报告,“我们在岩心样本中发现了异常能量读数,似乎与虫洞的能量波动有关联。”
楚渊接过报告,眉头微微皱起。这或许是他们理解虫洞与行星关系的关键线索。
而属于三叶草星系的秘密,才刚刚在他们面前,展开第一页篇章。
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更多异常读数被检测到。生态组发现某些植物在特定频率的声波下会发出强烈的生物荧光;地质组确认那些异常能量读数沿着地下的晶体网络传播;而天文组则捕捉到虫洞能量波动与行星生物活动之间的微妙关联。
“这一切都不是巧合。”楚渊在临时召开的会议上说道,“这个星系的生态系统与虫洞之间存在着我们尚未理解的连接。”
韶光调出所有数据,在全息投影上展示出它们之间的关联模式:“我认为这些生物可能演化出了利用虫洞能量的能力。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们对虫洞的研究可能要从理解这些生命形式开始。”
会议持续到深夜。当楚渊终于回到自己的休息室时,双月已升至中天。他站在窗前,望着远处荧光闪烁的雨林,思绪万千。在这个距离地球数千光年的星球上,人类再次迈出了探索未知的一步。而这一次,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新的环境,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生命体系。
窗外,几只夜行翼虫掠过屏障,它们的身体在黑暗中画出绚丽的光轨,像是在欢迎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又像是在守护着这个星球的古老秘密。
楚渊知道,明天将开启更加深入的探测工作。而今晚,就让他们暂时享受这与新世界初遇的平静时刻。在这个有三个月亮照耀的夜晚,人类在三叶草星系的第一片叶子上,轻轻印下了自己的足迹。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