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杨氏想要自己站出来支持如意做皇后的请求,杨淑妃“不争”的性子让她下意识的想要退缩。
“不争”是杨淑妃这辈子为人处世的理念,也是这位亡国公主自保的手段,所以在长孙皇后薨逝后,韦贵妃和阴德妃争抢空出来的皇后之位的时候,杨淑妃会自愿退出,因为她不争;所以在太子李承乾因为谋逆被废,她的儿子吴王李恪和魏王李泰都有望空出来东宫的之位时候,杨淑妃会劝自己的儿子退出竞争,也是因为杨淑妃不争,因为杨淑妃认为不争就不会输,就可以自保。
这样的选择也的确让杨淑妃安全的渡过了这两次危机,参看阴德妃因为自己的儿子齐王李佑参与到了太子谋逆之中,最后李佑被处死,阴德妃也只能自囚掖庭终老,而和李恪竞争太子之位的李泰结局也是惨淡,世人都以为李恪退出竞争,太子就会是李泰的囊中之物,却没想到半路杀出个李治成了太子,李泰反而因为涉嫌夺嫡被禁足在了均州,而提前自愿退出太子之争的李恪反而在李治即位后官拜司空,这也是得益于杨淑妃“不争”的理念,不争就不会输。
就是靠着杨淑妃这不争不抢的性子她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淑妃,贤淑,李恪也真的成了宗室中掌握实权的人,却不知这也成了李恪的祸端。不怕人找事,就怕事找人,李恪倒是不想争,但他的身份和地位却注定他不能在党政中独善其身,也就成了高阳公主和荆王与长孙无忌相争的牺牲品,所以有些事躲是躲不开的,不争并不一定代表不输,这就是世事无绝对。
杨氏也知道杨淑妃的性子,仅靠眼前的求是不可能说动杨淑妃的,当年李恪为了竞争太子之位也求过自己的娘,杨淑妃最后还是没有答应,所以还需要其他理由。
于是接着就说道:“公主殿下,臣女知道公主殿下并不想介入到这些权力之争中,可是这些东西就算是殿下想躲就能躲的开吗?当年吴王殿下和蜀王殿下怎样?他们谨遵公主教导,不争不抢,不惹是生非,低调处事,可是结果呢?被无端牵涉进高阳公主和荆王的谋逆之乱中,臣女不说公主也该知晓这都是出自长孙无忌清除异己的操弄,把两位皇子牵连进了高阳公主和荆王的谋逆之中,这样就成了长孙无忌一人独霸朝堂,这其中的冤屈是长孙无忌泼给吴王殿下和蜀王殿下的脏水,我们就算没有能力为两位皇子报仇,也该为皇子归还清名,现在皇上愿意为两位皇子平反昭雪但力有不逮,这就是公主的机会,难道这时候公主殿下还不争吗?这样的话...这样的话吴王殿下的孤魂又该魂归何处?公主殿下可曾想过?还有流落在外的吴王的子女,还有蜀王和蜀王的子女,公主难道都不考虑了吗?他们身上可是流着公主您的血啊!”
如果杨氏一开始的话让杨淑妃有一些犹豫退缩,那现在说的话就让杨淑妃有一些挣扎,她不是没有感情的女人,她的儿子也是她十月怀胎生下来的,她的儿子听她的话不争,结果还是被长孙无忌所害,杨氏说得对,她们现在没有能力向长孙无忌复仇,但在杨淑妃心中别不代表没有仇恨存在,杨淑妃恨长孙无忌,却也只敢藏在心底的恨,因为她知道靠自己对长孙无忌那就是报仇无望,现在皇上李治却因为皇相之争和长孙无忌有了冲突,这就是杨淑妃的机会,虽然依旧无法对长孙无忌报仇,但至少可以还自己死去的儿子李恪清名,告诉世人李恪不是谋逆之人,这何尝不是杨淑妃所想,可是面对权势滔天的长孙无忌,杨淑妃这个亡国公主依旧恐惧害怕挣扎,要知道就连皇帝李治都拿长孙无忌无可奈何。
杨氏继续说道:“公主殿下,还有一件事您也应该深有感触,在大隋亡国之后我们很多大隋的旧臣就归顺了朝廷,这些旧臣也像公主一样安安分分的做自己的事,可是即使这样我们这些前隋的旧臣依旧被长孙无忌打压在朝堂核心之外,只能在长孙无忌等人的霸权下乞降,大家心中早有不平,只待有人能为大家做主,而这个人就是公主殿下您啊,大家其实都在等公主殿下振作起来啊!”
杨氏这一番话又把杨淑妃说的热泪盈眶,也是哽咽道:“大家难道还能记着我?”
杨氏点头道:“公主,您是大隋的公主,虽然大隋已经亡了,但不是所有人都会忘了大隋的,尤其是我们杨氏,公主您姓杨,是千年世家弘农杨氏的杨,是大隋皇家的杨,公主不可妄自菲薄,大家一直都在记念着您,也一直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而眼下能够掌控后宫就是最好的机会,您知道皇后娘娘就相当于这大唐的半壁江山,就算如意不是臣女的女儿,这也是我们不可错失的机会。”
杨氏说到这里杨淑妃已经被说的有些心动,有多少人甘愿泯然众人?尤其还是杨淑妃这样的大隋亡国公主,她自己又哪里情愿“不争”?还不都是被情势所迫?杨氏说得对,眼下就是前隋旧臣想要翻身的最好的机会,多年的蛰伏是为了什么?还不就是等待这么一个机会吗?
杨氏话已经说到了这里,她还决定给杨淑妃下一剂定心药,杨氏道:“还有一件事公主殿下可能不知道,当今圣上之所以要废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王皇后无后,东宫之位虚席,而这个太子人选圣上属意的人选就是如意所生的皇子李弘,所以其实不止是如意要做皇后,还有如意的皇子要做太子,这样的话公主殿下还认为没有出手的必要吗?”
杨氏的这句话就像是一剂猛药完全说服了杨淑妃,皇后或许只是皇后,但太子就不只是太子,还有可能是未来的皇帝,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杨淑妃自己的母亲是前隋萧皇后,父亲是前隋炀帝,没人比她更了解皇帝和皇后的意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