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蝗灾和吐蕃的问题都得到解决之后,摆在皇帝心头的就只有高句丽的犯边,皇帝甚至想就此一举去解决高句丽,但几次都被魏征和长孙无忌拦了下来,这件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且不说因为蝗灾的事朝廷也算是伤了元气,另外就算是吐蕃,虽然名义上是议和,但到底是什么样的心思还是未可知,现在出兵高句丽变数太多,不得不慎重做决定。
李世民冷静下来之后也明白这样的道理,也知道这一次能够顺利解决这两件大事已经是运气很好了,不然自己只怕还会在内被世家胁迫,在外甚至拖累边疆之事,再者,这么多年都过来了也就没必要急在一时,唐王室和高句丽那是国运的战争,多多准备才能有备无患,不过好歹在辽东一直有好消息传来,李道宗防守不出,已经给了高句丽出了很大的难题,渊盖苏文久攻不下,士气已经不可避免的低落,现在就等李世民送给高句丽王的书信发挥作用了。
挑拨高句丽的君臣关系是大唐光明正大的阳谋,渊盖苏文权倾朝野是高句丽王不得不防备的存在,一旦渊盖苏文此战获胜,恐怕高句丽的王室就会变成渊盖苏文的接下来的猎物,附庸皇室的众多士族也会被吞噬,所以渊盖苏文的这一仗,不但大唐王室不想他赢,就算是高句丽王室也不想他赢,但对于渊盖苏文来说,这一仗也不是他的选择打还是不打,因为即使到了他这样的地位,号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只是多了选择的权利。
渊盖苏文在前隋和高句丽的战争中拖垮了强盛的大隋,这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功绩,虽然前隋的灭亡有很多内因和外因,但不惜国力的远征高句丽无疑是最直接的原因,所以渊盖苏文的功劳在高句丽可谓是封无可封,在百姓心里也是有着不亚于高句丽王的声望,其地位相当于李世民登基之前的天策上将,李世民当年会被太子李建成忌惮,同样渊盖苏文的地位也会被高句丽王所忌惮,这就会成为一种骑虎难下的态势。
高句丽王忌惮于渊盖苏文的功高盖主,而渊盖苏文也害怕被自己的王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既然这样,那渊盖苏文就只有两个选择,第一种就是再打一战,给自己留下不世的威名和功劳,让高句丽王不敢动自己分毫,动自己则相当于失去民心,第二种则是自己更进一步,从臣子成为王,自己做王,这样的话那自己就会成为失去民心的人,这不是渊盖苏文想做的事,他宁愿选择汉末三国时期曹操那样的枭雄,挟天子而令诸侯,只不过这样的选择也需要通过一场胜仗来加持,所以这就是渊盖苏文选择开战的原因,而想要立声势,在前隋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唐就是渊盖苏文最佳的选择。
在渊盖苏文看来,如今的唐经过隋末的一团乱局,说是白手起家都是客气了,在战乱中很多隋末流民都选择迁徙到了高句丽,让渊盖苏文以为现在的唐还是遍地废墟,所以不可避免的有很多轻视之心,并且认为自己既然能打败前隋三次,那就能再次击败唐承隋的后唐,如果能够两次都击败那个无数前人都仰望的中原王朝,那自己的声势就会成为这片土地上无与伦比的存在,所以唐就是最好的选择,甚至如果可以的话,携一战之胜利直入中原也不是不可想象的,到时候自己就不是一个小小的高句丽可以局限的,那就是如虎添翼,一遇风云便化龙,或许也可以入主中原,这就是渊盖苏文这位人杰的野望,甚至在多年前渊盖苏文就有这样的想法,也想在隋乱中分得一杯羹,只是由于高句丽当时也是元气大伤,让他错失了这样的机会,说到底还是这片土地太过贫瘠,不能给他太多的底蕴,没能让他有太多挥霍纵横的可能,只能徐徐图之。
在时间的流逝中,来自吐蕃的使臣松赞干布的大论薛禄东赞终于经过长途跋涉看到了传说中的长安城,看着前方那座巍峨绵延雄壮的巨大城池,不只是他一个人,是整个的使臣队伍都沉浸在一片的震惊当中,这些高原上的来客从来都不曾敢于想象世界上居然可以存在这样的一座城池,这是在自己生长的地方几代几十代都没有见识过的奇迹,是的奇迹,彼时的吐蕃跟大唐相比真的只是一群山民,所以看到了传说中的长安城以后最大的震惊就是无言。
其实不只是在长安城,在吐蕃人来的一路上,他们就已经感叹于大唐的繁华,各州县,甚至是一个小小的村庄都要好过吐蕃太多,也看到了这片土地的富饶,这是得天独地的优势,是高原上绝对不存在的优势,但是所有的惊奇都比不上长安城的震惊,这是在那里绝对无法完成的神迹。
大论薛禄东赞看着长安城神色中一片向往和期待,他知道这一次的和亲是正确的选择了,大唐的繁华就是吐蕃最好的老师,大唐的百业都是自己可以取经的对象,这样自己的故土吐蕃未来也会拥有这样的盛景;队伍中很多年纪比较小的孩子也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跑过去了,只是看着自己的大论薛禄东赞还是不敢动作,但眼里的期待已经是不可掩盖,大论薛禄东赞看在眼里,笑在心里,他不怪这些孩子不稳重,自己又何尝不是一样呢?或许如果自己年轻一些的话,只会比他们更加急迫,于是笑着挥挥手示意前行,整个队伍开始走向那处期待之地。
远处的守城官也早就得到了消息,知道这是来自于吐蕃的使臣,所以也是组织边上的百姓给使臣留出了道路,长安城的百姓也不会感到稀奇,因为他们已经看过了无数的外族使臣来到这座城市,他们现在只会好奇这一次看到的是来自哪里,跟以往看到的是否有不同,所以也没有离开,而是驻足的路两边等着吐蕃队伍的经过。这时城内响起了一阵的马蹄声,是代表皇帝的官员来这里负责迎接来自远方的使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