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韦后弄权

景龙二年秋,洛阳宫城层林尽染,太液池畔的枫叶红得似火,却映不暖紫微城中日益凛冽的肃杀之气。自神龙复辟,中宗李显还朝已三年有余,然“唐室中兴”之象未显,朝局却在皇后韦氏与安乐公主日益膨胀的野心浸染下,滑向愈发浑浊的深渊。太平公主府澄心堂内,烛火燃得比往日更久,文书流转间,已鲜见政通人和的气象,取而代之的,是愈发露骨的权欲倾轧与步步惊心的暗战。

杜善埋首案前,指尖拂过一份刚从鸾台转来的敕书草稿,眉头微蹙。这是一份关于擢升一位姓韦的州刺史为京兆尹的任命草案。此人政绩平平,唯以攀附韦后族亲得幸。草案行文急切,用语倨傲,更令人侧目的是,其批红并非出自鸾台常规程序,而是加盖了一方朱文小印——“敕赐中书门下平章事韦”,赫然是韦皇后干预外朝铨选的明证!如此僭越之举,竟已毫不掩饰。

“皇后殿下……的手笔,是愈发不加收敛了。”郑司记的声音在身旁响起,带着一丝冰冷的疲惫。她拿起那份草案,目光扫过那方刺目的朱印,“京兆尹,掌京畿重地,此等要职,岂能私相授受?”

杜善沉默颔首。这已非孤例。近一年来,经她手流转的文书,处处可见韦氏势力扩张的痕迹。有韦后以“中宫”名义直接“敕赐”官职的“墨敕”,绕过三省,直付执行;有安乐公主公然“开府”,其府属官奏请皆用“公主教”,规格堪比亲王,所求田宅、财帛,动辄以万计;更有大量奏章,内容无关民生国是,尽是请为韦后上尊号、请安乐公主“开府置官属”、请以韦氏子弟充任要职的谄媚之辞。鸾台与门下省的封驳之权,在韦后母女的强势与中宗的纵容下,几近形同虚设。

“殿下之意如何?”杜善低声问。

郑司记冷笑:“殿下岂能坐视?然硬抗非良策。拟节略,引《唐六典》及开元前例,言京兆尹职责重大,当选贤任能,且需经吏部铨选、门下覆奏之常轨。将此草案程序瑕疵,及该刺史考功平平之状,附于其后,密送鸾台张相(指张说,时任鸾台侍郎,与太平公主亲近)处,由其于朝议时发难。”

杜善心领神会。太平公主的策略,并非直接对抗,而是以“祖制”、“程序”为盾,利用朝中清议与残余的官僚制度规则,对韦后的逾矩行为进行阻击。她提笔蘸墨,开始草拟节略,字斟句酌,通篇未提韦后一字,只就事论事,论制度,谈规程,引典章,将一场权力之争,包裹于法律与规章的论辩之中。

然而,韦后的手段远不止于此。数日后,一份由掖庭局呈送的、关于宫内用度的报表送至澄心堂备案。杜善核验时,发现一笔巨额开支——用于采购南海珍珠、西域宝石及大量奢侈锦缎,用途标注为“皇后殿下赏赐命妇及公主府用”。其数额之巨,远超常例,且采购渠道,竟是与安乐公主府关联密切的几家“皇商”。杜善调阅同期太府寺与少府监的账目副本,仔细比对,发现这批采购价格虚高近倍,且有多笔款项流向不明。

这已非简单的奢靡,而是借宫中采买之名,行利益输送、掏空府库之实!杜善将发现悄然告知郑司记。郑司记面色凝重,沉吟道:“此事不宜声张。将账目异常之处,另纸录出,不署来源,只列数据差异。殿下自有他用。”

杜善明白,这是将证据悄然握在手中,以待时机。公主在与韦后的博弈中,愈发注重收集对方的劣迹罪证,以为将来可能发生的摊牌做准备。

最令杜善感到窒息的,是那些涉及“斜封官”的文书。韦后与安乐公主公然卖官鬻爵,由她们直接降墨敕授官,斜封付中书省执行,时人讥为“斜封官”。此类授官文书,格式荒唐,往往只有“皇后敕”或“公主教”数字,外加一个姓名官职,便算完成。大量富商大贾、市井无赖,借此途径涌入流品,使得官箴败坏,朝野沸腾。

一批“斜封官”的任命牒文被送至澄心堂“备案”。杜善看着那些粗劣的纸张、荒唐的内容,只觉一股荒谬与悲凉涌上心头。当年她核验科举家状,严防冒籍,如今却要亲眼见证官职如同菜市货物般被随意售卖。她依例登记,却在归档备注中,将每一份“斜封官”文书的来源、内容、时间详细记录,形成一个清晰的清单。这是无声的控诉,也是历史的存档。

面对韦后母女的步步紧逼,太平公主的应对愈发艰难。她需要不断联合相王李旦、以及朝中如张说、姚元之等对韦后不满的大臣,利用一切机会,或明或暗地抵制韦后的乱命。杜善的工作,也随之变得更加复杂与危险。她需要起草密信,与相王府沟通信息;需要从浩如烟海的文书中,甄别出对公主有利的线索或证据;需要在起草奏疏或批答时,以最隐晦却最有力的方式,表达公主的立场。

景龙三年夏,安乐公主竟公然上书,请中宗废黜太子李重俊,立自己为“皇太女”!此举骇人听闻,朝野震动。相关的奏章与批答文书流转至澄心堂时,杜善看到太平公主在那荒谬的奏请副本上,只批了两个字:“狂悖。” 笔力千钧,怒意隐现。随后,公主紧急联络各方,最终迫使中宗拒绝了这一荒唐请求,但太子李重俊也因此深感危机,埋下了后来政变的祸根。

杜善身处这风暴之眼,日夜与这些充斥着权欲与阴谋的文书打交道,心神俱疲。她亲眼见证着韦后如何一步步蚕食皇权,败坏朝纲,将神龙复辟带来的一丝曙光彻底湮灭。她也看到太平公主如何以惊人的智慧与韧性,勉力周旋,试图守住最后的底线。

然而,大势似乎正不可逆转地向着有利于韦后的方向倾斜。中宗的昏懦,安乐公主的肆无忌惮,韦后的政治手腕,以及她们对禁军将领的拉拢,都使得太平公主的处境日益艰难。

值房外,秋风萧瑟,吹落片片红叶。杜善整理着又一卷关于韦氏亲信加官进爵的敕书,心情如同这深秋的天气,一片冰凉。她知道,韦后弄权,已非寻常的后宫干政,而是直指鼎器,意在效仿武则天故事。而这大唐的宫阙,似乎正在重演数十年前那血腥而扑朔迷离的权力轮回。她这只笔墨下的蝼蚁,所能做的,便是在这洪流席卷一切之前,竭力保持清醒,记录真实,并为自己所效忠的主上,寻得那一线或许并不存在的生机。前路晦暗,硝烟味已悄然弥漫在纸墨之间。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我,楚云飞反了!

特种兵之力王

绝世炼丹师:纨绔九小姐

谍海王牌

李嘉宁的奇妙之旅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武周女官升职记
连载中芮祎Soph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