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达很快从林逸那里了解到,许多军校毕业生都渴望进入韩呈栋的飞龙舰队历练。
她仔细研究了飞龙舰队军官的晋升经历,发现韩呈栋十分善于挖掘并启用年轻军官,令他们在战场上迅速累积战功,这让他麾下军官的晋升速度快得惊人。而他也从不阻挠部下的调任或升迁,这使飞龙舰队成为各大军校菁英的首选。许多高年级学员更以在飞龙舰队实习为荣,因为这段经历几乎是通往成功的敲门砖,让他们毕业后迅速成为各大舰队争相招揽的人才。
不过,近年来,各大舰队和地球防卫总署为了迅速提升部队战斗力,开始毫不留情地对韩呈栋进行频繁的“挖墙脚”。
飞龙舰队长期承担护航与追击海盗、叛匪等高强度作战任务,每次出航往往数月,在广袤星际间东征西伐。这种长期两地分居的状况,让已组建家庭的高级军官难以承受,纷纷选择调往更为稳定的舰队任职,导致韩呈栋舰队的熟练兵员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更为头疼的是,许多军中世家和韩家好友纷纷托关系,将子弟送至飞龙舰队实习以积累军功,开始让韩呈栋应接不暇,烦不胜烦。
饭桌上,听得兴致勃勃的飞行部主官艾尔达忍不住问道:“哎,在军中,这种托着各种关系来实习的少爷小姐,最是难办!都是惹不起的,样子货,当装饰摆着还得小心别摔着了。林逸,韩将军足智多谋,他有没有什么高招?教教我们,也好治治这些难伺候的祖宗!”
林逸一边将一份甜点贴心地推到薇薇安面前,一边语气轻快地答道:“对付这些人,韩舰长当然有办法!”
“韩舰长让柯副舰长发布了一条通告,所有来舰上实习的军校学员必须先签生死状。他说,‘我舰兵员短缺,实习学员要上战场。包括我儿子,没有例外。’哈哈,在火星平叛那一战中,飞龙才14岁,就已经在枪林弹雨中拼命了!听说那些想来蹭军功的家伙,看到飞龙冲锋的视频后,立刻明白了韩舰长的意思——‘想来我这里?可以,但得做好拿命来换的准备!’”
邵林逸笑了笑,语气里透着三分调侃和七分幸灾乐祸,接着说道:“哈哈,这一招可真见效,很多人当场就打了退堂鼓!”
梅兰达听着邵林逸在饭桌上侃侃而谈韩呈栋舰队的趣闻,不禁对各部主官们感慨道:“我们第一舰队驻守木星近十年,不仅没有作战任务,连一点突发情况都没有。日复一日的巡逻和传感器布设回收,单调得令人发疯。从上到下的懈怠和散漫显而易见,再这样下去,我们这支自认为的精锐之师恐怕真要变成一支‘还算不错’的工程舰队了!”
一次舰队会议结束,梅兰达特意叫住韩呈栋,向他请教为何他偏爱重用年轻军官。
面对她的提问,韩呈栋坦率地阐述了自己的理念:“梅兰达舰长,我始终相信,自古英雄出少年。作为指挥官,我会珍惜每位士兵的生命,但战斗需要一群敢拼敢闯的士兵。年轻人有热血、有激情,不世故、不畏艰险,总是全力以赴,把握每一个胜利的机会。我坚信,这样的勇气与决心,是一支军队的取胜之本!”
韩呈栋的回答让梅兰达深受触动。她开始重新思考舰队的人事安排,决心提拔更多年轻军官,为舰队注入新鲜血液,重振士气与效率。
这个机会很快到来。
应韩呈栋的请求,埃里克森指挥官指示梅兰达将第一重型B30穿梭机中队调派至飞龙舰队。调整后,翔鹰母舰仅剩下主要负责运输任务的第二混编飞行中队。为弥补空战力量的空缺,梅兰达迅速组建了一个由30架B30轻型穿梭机组成的第三飞行中队,并亲自从近两年毕业的木星军校毕业生中挑选飞行员。
邵林逸作为这一届毕业生中的翘楚,自然名列其中。不过,为了说服托科舰长放心地将这位老战友的孩子交给她调教,梅兰达颇费了一番功夫!其实,这其中还有托尼的一份“助攻”——他及时向托科舰长透露,邵林逸和薇薇安正在拍拖,劝老父亲不要拆散人家的姻缘。托科舰长虽然心有不甘,但最终放弃了这个他早已心仪的好苗子。
梅兰达为新组建的第三飞行中队安排了一系列繁重任务,包括布放和回收传感器以及遥控自动穿梭机采样等高难度训练。在邵林逸与谢夫纳的密切合作下,中队飞行技术水平迅速提升,短短半年内便成长为一支独当一面的空中新锐。
这次,梅兰达特意将所有回收任务交给第三中队,而让二中队作为预备队待命。她希望通过观察这些年轻飞行员的实际操作能力,深入评估这支新锐中队的未来潜力。同时,这也为那支号称“老牌劲旅”的二中队飞行员们敲响警钟,感受到年轻一代带来的压力。
这一次,梅兰达计划在三个小时内完成对所有舰只的收容工作。在此期间,邵林逸和谢夫纳的第三飞行中队将负责回收散落在外的全部设备。梅兰达深知,如果木星的大爆炸如韩呈栋视频中展示的那样规模巨大,他们未来两三年可能无法从地球和火星获得任何新的供给。甚至地球和火星是否能幸免于难,都取决于韩呈栋将军的飞龙舰队能否成功拦截住那些陨石流。因此,她下令飞行员们回收所有设备,甚至包括那些飘扬在太空中的飞翔之城拖拽索。
于是,邵林逸和谢夫纳奉命率领一队机甲战士,开始逐一回收散落的设备。
然而,梅兰达并不知道,这项指令再次巩固了她“第一舰队守财奴”的美名。
此刻,谢夫纳,她这位爱发牢骚的侄子,正和好友邵林逸在太空中盘旋,将长达100公里的拖拽绳卷入重型穿梭机释放的巨型卷轴。一边干活,谢夫纳一边抱怨,细数梅兰达姑妈那些“令人发指”的节俭行径——包括这两年她推行过的各种令大家怨声载道的100%回收和节约措施。
“取消免费的下午茶点和咖啡也就罢了,反正只有二中队的胖子们才爱吃个不停!”谢夫纳愤愤地说道,“可是让我们,现在可是第一舰队数一数二的顶级飞行员,在太空中缠绳子?”他盘旋着,气呼呼地断言,“毫无疑问,这就是我那小气姑妈节俭行为的巅峰之作!”
原来,由于卷轴体积过于庞大,为了快速回收,机甲战士必须先将一端固定在卷轴上,随后由B30穿梭机以绕绳方式进行回收操作。这不仅要求飞行员精准控制飞行角度和速度,还需具备极大的耐心和专注力。在如此高难度的技术要求下,只有经验丰富的谢夫纳和邵林逸能够胜任。
尽管两人技艺高超,但在卷起第八条缆绳时,谢夫纳因长时间的高强度飞行感到体力透支,头晕目眩几乎呕吐在头盔中,不得不提前返回翔鹰母舰休息。
在成功将第十二卷拖拽绳送入翔鹰母舰的第十货运舱后,即使以耐力见长的邵林逸也感到身心俱疲。
勉强跳下穿梭机,他一眼看见机库门口翘首以待的薇薇安正向他招手。她将一头黑发轻甩到脑后,脸上浮现温柔的笑意。
林逸心头一松,抬手取下头盔,正准备帅气地打个招呼,却突然一阵眩晕袭来,脚下踉跄几步,险些当场晕倒。
薇薇安见状,急忙呼唤一位机器人,与她一起将精疲力尽的邵林逸搀扶回寝室。看着林逸一头栽倒在床上,昏昏沉沉地睡去,薇薇安的心中涌起一阵酸楚。
原本,薇薇安计划与邵林逸共进晚餐。
她在舰桥当值,深知局势的严峻。这顿晚餐,也许会是她与心上人的最后一次相聚。
然而,眼前的邵林逸已被推到体力极限,他现在最需要的是休息。而薇薇安今晚当值,很快就得返回舰桥。
她站在床边,望着熟睡中的林逸,心中满是担忧和遗憾。如果翔鹰舰无法从这场灾难中幸免,她是否还能与林逸交换几句告别的话?
泪水悄然滑落,她轻轻擦去,默默凝视他片刻,转身离开。
第三中队休息区内一片寂静,筋疲力尽的飞行员们连晚餐都未曾触碰。
走廊尽头,薇薇安的身影在通往转运舱的转角处消失,只留下一片深沉的静谧。
一直在舰桥上观察飞行员表现的梅兰达舰长,此刻感到无比欣慰。
第三中队的表现远远超出了她的预期。
短短三个小时内,这支年轻的队伍完成了第一舰队史上前所未有的快速回收任务。他们成功回收了超过50架失联的无人穿梭机和先前布置的传感器,还回收了20卷拖曳缆绳,多次往返接送拖拽施工的机甲战士与装卸设备。
在整个行动中,第三中队不仅严格执行了她的每一条命令,还展现了极高的敬业精神和惊人的耐力。
年轻飞行员们全都坚持到自身飞行能力的极限才请求休息。相比之下,梅兰达不禁想到,许多资深飞行员执行高强度任务时,往往很快就会抱怨疲劳,请求替换。
第二中队的资深飞行员们,这次作为预备队几乎没有出动的机会——年轻的第三中队已经完全掌控了局面。
那些半年前还被他们鄙视的新兵菜鸟,如今不仅飞行技术日益精湛,更是拼劲十足,展现出势必完成任务的惊人韧性和决心。
这一幕让第二中队的飞行员们震惊且羞愧。
很多人开始反思,“这些年来训练松懈和生活安逸,是否已经让我们脱离了精英飞行员的行列?”
--- 作者吐个槽: ----
哎,没办法!我写小说,深受科幻电视剧集,尤其是《星际迷航》的影响,总忍不住插入各种记忆片段,来给故事背景添点料。
再加上,我特别偏爱多视角和群像叙事,那种一个英雄单枪匹马拯救世界的套路,我自己不信,也写不出来。
所以,构建这个未来世界时,事件中涉及的人物自然多了起来——毕竟,每个人都得出点力,贡献点特色,再带点生活的滋味给我们慢慢品味!
这风格可能有点小众,但还是希望,有人会喜欢!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3章 第 33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