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接连三次

晁错刚回到内史府,便见着仆从杵在门口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何事?”他问到。

仆从闻言立刻道:“罪仆去寻了工匠,但尚未寻到,听说是阳信公主那边要工匠要的紧,这长安城的工匠多数都入宫了。”

刚从陛下那边尝到新盐滋味的晁错没责怪仆人,阳信公主制盐有功,意义重大,相比之下内史府这点小事不值一提。就是不知道这新盐究竟是要多复杂的步骤才能制出来,竟然需要这么多工匠,到时候还能推行开吗?

这才是晁错关心的问题,毕竟如果新盐成本太高,就算能推广开,也伤不到吴王根本。

除此以外,晁错也默默将刘婵这个名字记在了心上。

这不是他第一次听到刘婵的名字了,上次陛下就为着阳信公主在太后家宴上的事深更半夜把他召去宣室问话,今日又因着栗姬诅咒阳信公主的事宣他询问对策,这话还没讲几句,阳信公主那边又传来动静,还是足以影响民生乃至天下局势的大动静。

接连三次,晁错想不记住刘婵都难。

他对刘启的后宫之事不怎么关心,却也知道那刘婵不过是个小娃娃的年纪,怎么能频频搞出这么多大事。

若非这次他亲眼目睹陛下见到新盐时的诧异之色,还以为是陛下有心要捧这个公主上位呢。

晁错很是疑惑,天下工匠甚少有著书立说者,技巧工艺多是言传身授,阳信公主久居深宫,到底从哪学来的这本事,还是说真有人能天赋异禀到如此地步?

刘启第二日亲自跟着刘婵走了一遭,待看清楚这新盐的制作流程后,很快便着手让人安排下去,并决定将这事拿出来在朝会上亲自说说。

要知道这时候距离栗姬出事刚过没多久,朝中大臣们还在琢磨栗姬刘荣的事,不仅站在梁王那边的大臣着急,站在朝廷这边的大臣也着急,栗姬出了这么大的事,皇长子刘荣到底该怎么办,陛下得给个准话吧。

群臣心里犹豫了好几天不敢说,毕竟一开口就显得他们很想插手储君之位似的。

唯独丞相申屠嘉不这么觉得,他先前是等着刘启开口,见刘启一直犹犹豫豫,不少大臣都跟梁王私底下勾勾搭搭后,实在是忍不了了,站出来准备劝陛下赶紧处死栗姬,然后把皇长子刘荣为储,这事不就解决了吗?

至于梁王,赶紧给他踹回封地,整天在长安晃悠成什么样子,一点礼数都没有。

然后,还没等他说话,刘启就把申屠嘉摁住了:“丞相稍安勿躁,今日有件事得好好讲讲。”

说完让晁错起来。

申屠嘉被摁下去时还没觉着什么,见刘启让晁错起来,心头火登时直冲脑门,他心道要不是晁错整日在陛下背后怂恿着削藩,陛下也不必纠结至此,以他之见,在解决栗姬刘荣梁王的事之前,还是先把这个晁错处死吧!

申屠嘉磨刀霍霍向晁错,打算不管待会晁错说什么,他都得站起来把人骂一顿。

结果晁错这次上疏,不谈储君,不谈削藩,竟然谈得是推行新盐。

头发花白的申屠嘉皱眉:新盐,什么新盐?

其余大臣也是满脸懵逼,这晁错怎么还掺和到盐的事里了?

刘启也知道大家没听明白,于是命人将刘婵新制出来的盐挨个分下去,申屠嘉是第一个拿到的,看着小木盒里洁白细腻的盐,率先抿了一口,咸滋滋的味道在嘴里化开后,他当即愣在原地。

这是盐吗?怎么不苦呢?这是何处发现的新盐矿?

待大臣们都品尝完新盐后,刘启面色沉静道:“这是宫中新制出来的盐。”

他亲眼去看了这制盐的法子,才意识此举的意义到底有多重大,原来不仅是宫人的上等盐能变成这样,下等的盐用上垩灰后,也能洁白如新。

大臣们一听这盐竟然是制出来的,面面相觑,申屠嘉作为百官之首,觉得有责任问问刘启,这盐是谁制出来的?

刘启沉默片刻方才道:“阳信公主。”

不是谁都了解刘启后宫那一亩三分地,有些大臣听到刘启这么说,第一反应是阳信公主是谁,当朝长公主的封号不是馆陶吗?

丞相申屠嘉眉头一皱,阳信公主,这小姑娘他知道,这封号是先帝给她的,他记得也就是个小娃娃吧。

一个小娃娃还知道这些?

不会是陛下在配合着晁错唬人吧?

刘启亲自解释道,这盐原本是寻常百姓用的盐,阳信公主亲自将其制为新盐。

的确是比进贡到宫里的盐都要好。

晁错见众人都尝完新盐后,立刻上奏道:“陛下,臣以为此盐应由朝廷推行开来。”

他从刘启那边得知,这制新盐的办法异常简单,有推行下去的可能性,既然如此就该早早动手,不仅利国利民,还能制约吴王刘濞。

申屠嘉的目光在刘启跟晁错之间来回轮转,他是对政事不敏感,但再不敏感的人看到晁错第一反应都能联想到削藩上去,申屠嘉捋捋胡子,很快就想出晁错这么急着推行新盐,怕是要削弱诸侯们吧。

他是不赞成削藩的,但听陛下所言,百姓们用的盐经过此法也能洁白如新,那是不是还是推行开来比较好?

申屠嘉犹豫,别人也跟着犹豫,大家都看晁错不顺眼,但这次晁错提出来的事好像还是那么个意思?

有人站出来反对了。

这时候朝廷对于盐铁之事处于放任自流的态度,不仅诸侯,豪族也多因盐业而发家,不少大臣也是背靠着豪族起来的,如今朝廷竟然要推行新盐,这不是在断豪族的手臂吗?

因此看出了新盐推行背后隐患的大臣立刻道:“陛下,臣以为盐之一事关乎民生大计,不可如此儿戏,阳信公主年幼无知,谁知道这制盐法子是不是受了方士蛊惑,若是有百姓吃了这种盐生出病来,岂不是朝廷之错?”

朝堂氛围顿时为之一变,有些知道刘婵的大臣立刻思忖道,是啊,阳信公主小小年纪,怎么会懂得这种办法呢,是不是有什么人忽悠公主啊。

更有甚者,觉得这事刘启跟晁错为了削藩搞出来的骚操作,会不会根本没有什么制盐之法,就是朝廷打算收归盐权制约诸侯了?

先前隐隐有赞同之意的臣子们又开始沉默。

发言的大臣看大家都开始犹豫,心下颇为得意,不论如何,他得先跟他背后的豪族通个气,让他们赶紧把手中的盐先抛售掉,等时机差不多了再推行新盐。

晁错刚想反驳,有个豪族出身的大臣打蛇随棍上:“是啊陛下,这盐味道不对啊,自古以来这盐都该是苦的。”

大家闻言都愣了一瞬,连先前发话的人都赶紧侧头看看究竟是哪个猪队友在拖他后腿!

刘启:……

申屠嘉:……

晁错默默坐回去。

刘启坐在上首托腮瞧着站出来发言的大臣,笑问道:“朕倒是不知道,你这么爱吃苦啊?”

想吃苦那就多吃点,胆汁够不够苦,让他也尝尝吧!

“带下去!”

刘启突然发难,把朝臣们都吓了一跳,眼睁睁看着那个二货被架了出去,而先前发话的那个人早就在刘启笑眯眯问话时赶紧溜回去了。

行吧,看来陛下是铁了心要推行新盐,既然如此谁还敢站出来说话啊。

因为刘启今天压根没提刘荣的事,晁错说完这事后也再没站出来过,所以申屠嘉到最后都没寻到机会把晁错臭骂一顿,他拿着那装盐的小木盒下了朝,回到家后递给老妻问问能不能用这盐作膳食。

老妻尝了一口,兴高采烈道:“哎呀,这是陛下赏你的吗?这盐真好。”

申屠嘉没接茬,心道陛下哪会赏他这些呢,不过是分都分下去了,总不能再收回去吧,显得宫里缺盐似的。

“这是阳信公主弄出来的东西。”申屠嘉揉着腿说道,他年纪大了,当年又跟着高祖南征北战,身上落下不少病根,每次上朝回来后都得自己揉会腿,他将今天上朝的事跟老妻提了一嘴,说道这盐原本是下品盐,过了阳信公主的手后就能变成这样。

老妻点点头道:“不愧是陛下的女儿。”

申屠嘉:你接受的还挺快。

好些个大臣都觉得陛下是在扯淡。

“谁知道是不是真的,那阳信公主今年才不到十岁吧。”申屠嘉撇嘴。

老妻敲敲申屠嘉的铁脑袋:“既然如此就更是真的了,陛下没必要为个公主骗人吧?”

申屠嘉恍然,心说也是这个道理。

恍然完了就是生气,所以这不是刘启跟晁错在唬人,单纯就是晁错提前比他知道这事!气死他了,今天被这盐转移了注意力,没顾得上骂晁错一顿!

另一边,远在后宫的刘婵,压根没想到新盐推行还能搅起风波来,当她从陈阿娇嘴里听到盐本来就该是苦的言论时,一口水差点喷出去。

不应该啊,她爹这个时候买官好像仅限于郎官吧,怎么上朝的大臣里还有这种奇葩。

只能说豪族为了自己的利益真是什么话都能说出来。

“所以这盐吃了真的没事吗?”陈阿娇是从馆陶公主嘴里听来的这些话,她当初亲眼看着刘婵把垩灰水倒进去,是在场几人中抗拒心理最大的,因此听到馆陶公主说有人这么质疑时,立刻跑到宫里前来询问刘婵。

“盐里有苦味才有问题。”刘婵心道,苦盐吃多了,人都能被毒死。

陈阿娇听到这话半信半疑,她瞧着刘婵手里还在那忙活,像个好奇宝宝似的探过头去:“你这又是在干嘛?”

盐不是都制出来了吗,怎么还在这弄盐?

“哦,我做点椒盐。”

那天吃完烤肉后她才反应过来,这花椒磨成粉跟盐混在一起可以做椒盐来着。

感谢小天使们的关心,抱抱你们,大家一起健健康康,比心!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5章 接连三次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橘涂十一日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西汉长公主
连载中经海拒绝坚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