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哲见章维扬词锋锐利,冷哼一声,语带讥讽:“维扬兄高论!然则,观今世风,不少女子识得几个字,便眼高于顶,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多有挑剔,于妇德妇容多有懈怠。此难道不是才学引致的弊端?可见古训防微杜渐,用心良苦!某些人家教女无方,纵容其读了些杂书,便忘了为人根本,实在可叹!” 他这话隐隐指向在场两位反方女子,尤其目光扫过章青雨。
万妤听得火冒三丈,也顾不得许多,大声道:“孙明哲!你凭什么说读了书就会懈怠妇德?我姐姐就读了很多书,她持家理事、孝顺公婆,比谁都做得好!倒是那些什么都不懂的人,更容易被小人欺骗,做出糊涂事呢!你这就是**酸葡萄心理**,自己做不到,就觉得别人也做不到!” “酸葡萄心理”这新鲜词儿她不知从哪里听来的,此刻用上,竟意外地贴切,又引来一片低笑声。
“万妤!你放肆!”孙明哲被一个学问不深的女子当众嘲讽,顿时面红耳赤。
“反方万妤,注意言辞风度!”老博士不得不出言维持秩序。
**第三回合:短兵相接,白热化的交锋**
辩论进入白热化,双方你来我往,节奏极快。
齐英昊:“即便不论持家,女子体弱,精力有限,强行与男子同学同等艰深学问,岂非强人所难?顺应天性,方为大道!”
章青雨立即反驳:“体弱便不能有坚韧之心?精力有限便该放弃追求?甘罗十二为相,可见才智不与年龄体力绝对相关!你这是**为懒惰和歧视寻找借口**!”
李玉泓:“纵有才女,于世道而言,终究是点缀。国家取士,征战沙场,仍需男儿。女子之才,于大局无足轻重。”
章维扬:“玉泓兄狭隘矣!文明之进步,岂独赖政令与刀兵?文化传承、技艺革新、医道发展,何处没有杰出女子之身影?蔡文姬整理典籍,传承文化;宋代女医谈允贤著书立说,活人无数。其贡献,岂是‘无足轻重’四字可抹杀?**轻视女子之才,便是自毁文明之半壁江山!**” 此言一出,台下响起一片惊叹和热烈的低语。
孙明哲再次尖锐发言:“纵有贡献,亦当在‘礼’的框架之内!女子若因才傲物,不守闺训,便是才胜于德,其行不远!观某些人,稍有才名,便抛头露面,与男子争辩不休,成何体统!” 他目光再次意有所指地扫过反方。
这话一出,台下哗然。
“孙明哲太过分了!这分明是指桑骂槐!”
“就是!论辩就论辩,攻击人算什么本事!”
“我倒觉得孙兄说得没错,女子还是含蓄些好。”围观学子中立刻出现了明显的对立,议论声此起彼伏。
章青雨气得浑身发抖,正要豁出去反驳,慕容云影的木槌再次响起,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正方孙明哲,论辩当以理服人,再三含沙射影,有失风度!若再犯,将扣减分数!”
慕容云影的警告让支持反方的学子们感觉大快人心,不少人向孙明哲投去鄙夷的目光。孙明哲这才悻悻住口,脸色难看。
万妤趁着间隙,又抛出一个例子,试图缓和气氛并证明观点:“还有啊!如果女子不读书,怎么教孩子启蒙呢?难道都指望蒙学的夫子吗?我听说‘孟母三迁’、‘岳母刺字’,要是孟母和岳母都是不识字的,孟子还能成为亚圣,岳飞还能成为大英雄吗?**母亲有才学,才是家族乃至国家最大的福气!**” 她这例子举得恰到好处,既关联德行教育,又提升了格局,连正方一时也难以反驳。许多学子陷入沉思,连连点头。“万姑娘这话在理,我母亲虽不识字,但一直鼓励我读书。”“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确是千古佳话啊!”连一些原本支持正方的学子,也开始动摇。
**第四回合:总结陈词,尘埃落定**
经过数轮激烈鏖战,双方进入总结。
反方章青雨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因孙明哲而起的怒火,目光清亮,言辞恳切而有力:“今日之辩,我方一再阐明,才与德,从来不是敌人,而是挚友!剥夺女子求知的机会,便是剥夺她们明辨是非、完善自我、贡献家国的权利。将女子禁锢于无知,所求的‘德’,是虚假的顺从,是脆弱的平衡。真正的盛世,需要的是**有智慧、有担当、能与男子并肩而立的女性**!打破‘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枷锁,不仅是解放女子,更是解放被陈旧观念束缚的整个社会,让文明的天空因两翼齐飞而更加广阔高远!”
正方李玉泓做最后陈述,他依旧保持着理性的框架:“我方始终认为,秩序与和谐至关重要。古训之价值,在于其提醒世人关注根本,防范因盲目追求才学而可能导致的本末倒置。我们并非反对女子拥有才学,而是强调其获取与运用,需以不破坏家庭人伦、不违背女子柔顺本性为前提。若因倡导女子才学,而致家宅不宁、阴阳失和,则非社会之福。故,**谨慎对待,强调德行优先,乃是维系大局稳定之智慧。**”
三位裁判低声商议良久。老博士认为正方立足现实,顾虑周详;中年博士则被反方的激情、逻辑与展现出的进步性深深打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