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陈友谅而言,失败是他无法接受的,毕竟一直以来他都是胜利者,可这次他却一败涂地。
他觉得上次战败是没充分发挥水军优势,于是更用心地打造舰队。可以说,陈友谅对我国造船业有一定贡献,后来郑和船队的航船和造船技术部分就源于他(当然也可说是抢来的)。
这次,他造出了一种秘密武器 —— 一种极为可怕的战船。这战船高达数丈,有三层,每层都能骑马来回跑,下层负责划船且和上层隔开。这种设计很科学,上面打得激烈,下面仍能保持动力。更厉害的是,船外用铁皮包裹,堪称当时的 “航空母舰”。
还有个设计体现出陈友谅的性格特点,战船上下层隔音效果非常好,仅隔一层木板却听不见上面说话,看来他算是中国隔音技术的开创者之一。这种设计能把人隔绝开,上面打了败仗,下面还能继续拼命,还能防止泄密,反正就是要让士兵跟他一条道走到黑,真是够狠毒。
此时下游的朱元璋也不轻松。他知道上次的失败对财大气粗的陈友谅来说只是小损失,就像大户人家遇灾荒,挺一挺就过去了,可自己还是个 “贫农”,就靠着从陈友谅那缴获的一点东西。要是出点事,可咋办?
更让他难受的是,陈友谅在上游,他在下游,这感觉就像自己住在山坡下,总抬头看山坡上的人。陈友谅在江里洗脸,朱元璋就得喝他的洗脸水;陈友谅洗脚,朱元璋就得喝洗脚水;要是陈友谅撒尿…… 陈友谅就像悬在朱元璋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他寝食难安。朱元璋下定决心,一定要打败陈友谅。
陈友谅很自信且高兴,从至正二十一年(1361 年)开始,他和朱元璋打水战,胜多败少,这让他越发迷信武器的威力。然而他不知道,最强大的武器不是人数和舰队,而是人心。
转变
赵普胜是个优秀将领,每次进攻都手持双刀带头冲锋,威望很高。他很敬佩会读书写字的陈友谅,把陈友谅当兄弟,还称他为 “陈秀才”。但陈友谅为了控制天完国,杀害了赵普胜,赵普胜临死都没想到平时和善的 “陈秀才” 会下此毒手。
陈友谅达到了目的,可他不知道自己失去的更多。从士兵的窃窃私语、异样眼神中,他似乎有所察觉,但他不在乎,他觉得自己掌控着最强大的战争机器,就是最强者。
可变化在人们心里悄然发生。人们认为他是背信弃义之人,从此天完的士兵不再为理想的天完国而战,只是为了饷银和生存而战。一支没有理想、只为吃饭打仗的军队是没有战斗力且不稳定的,陈友谅很快就要尝到恶果。
当陈友谅的水军不断取胜时,部下却报告了个坏消息:镇守洪都(今江西南昌,王勃《滕王阁序》中的 “洪都新府”)的将领叛变,投降了朱元璋。这消息让陈友谅震惊,洪都对他太重要了,他的吴国首都在江州(今江西九江),两地距离很近,这相当于在自己眼皮底下被安了颗钉子,他绝不能容忍。
但这次,陈友谅没匆忙进攻,这和他一贯的军事风格不同,他吸取了教训,要准备好再作战。他没耐心,和朱元璋从至正二十一年打到至正二十二年都是小打小闹,他不想再和朱元璋纠缠,他在等最佳时机,在此之前要忍耐,他觉得朱元璋总会露出破绽。
他终于等到了机会。
至正二十三年(1363 年)二月,张士诚突然进攻朱元璋北边邻居韩林儿和刘福通所在的安丰(今安徽寿县),这里是韩系红巾军的重要据点,更要命的是韩林儿和刘福通都在城中,一旦城破,他们就完了。
张士诚于至正十七年投降元朝,现在是元朝政府军。和陈友谅相比,他是个软骨头,之后不久他又恢复国号吴,不愧是私盐贩子。
刘福通陷入绝望,徐寿辉不在了,还能指望谁呢?他打了一辈子仗,难道就这结局?他只能寄希望于朱元璋,虽然没封朱元璋都元帅,但相信他看在同是红巾军的份上会来救自己,于是向朱元璋求救。
朱元璋收到信后,找来刘基商量。朱元璋认为一定要救,一是自己是红巾军,韩林儿名义上还是自己的皇帝;二是安丰是南京门户,安丰失守,南京有危险,唇亡齿寒。
但刘基反对。
致命的错误
刘基与朱元璋针锋相对,对他的理由逐一反驳。他认为韩林儿已没利用价值,救出来不好处理;而且安丰失守是小事,要是陈友谅趁机进攻怎么办?
这让朱元璋很难抉择,经过思考,他还是决定出兵安丰。刘基很少这样坚持自己的意见,他拉住朱元璋衣袖不让他走,让他放弃计划。但朱元璋很顽固,一直以来他的感觉都对,这次他仍相信自己。
从这件事能看出刘基是奇才,不但懂天文地理,厚黑学水平也不低。他明白,要避免弑君恶名,最好让君主自己死掉。当时朱元璋在这方面明显不如刘基。
朱元璋最终还是率领大军出发了,大错就此铸成。
和三年前朱元璋在狮子山上看陈友谅一样,此时陈友谅在江州看着朱元璋,他满心喜悦,机会终于来了。
朱元璋去安丰,陈友谅了如指掌,但奇怪的是,他没采取行动。这令人费解,军事分析家常认为他反应迟钝、判断错误,可事实或许并非如此。
作为陈友谅的同盟,张士诚此时攻击安丰有威胁应天的意思,之后还会给朱元璋设圈套。
至正二十三年三月初一,朱元璋出发救援安丰,可能有两种结果:一是安丰解围,韩林儿和刘福通得救,他威望大增,韩林儿成为傀儡;二是安丰失守,韩林儿和刘福通死,他不受人管辖。
三月十三日,朱元璋到达安丰,结果是安丰失守,刘福通战死,韩林儿在乱军中被他救出。这结果让朱元璋哭笑不得,门户没守住,还多了个累赘。
而他不知道,一张更大的罗网已向他张开。陈友谅饶有兴趣地看着朱元璋的行动,准备下一步计划。对他来说,安丰还不够,要找个让朱元璋耗尽力量的地方决战。洪都叛变,他没攻击,是在等时机,等朱元璋被困,就是他出击之时。
朱元璋带着失望情绪回应天,看着韩林儿不知如何是好。同时,张士诚的军队没停手,在朱元璋撤退路上小股骚扰,这游击战术让朱元璋恼火,于是他做出军事生涯中最错误的决定 —— 进攻庐州。
朱元璋钻进了圈套。
庐州就是今天的安徽合肥,城很坚固,有张士诚重兵把守。朱元璋想攻下庐州,打开通往张士诚老巢江浙一带的路,算是对这次徒劳无功的补偿。
但徐达坚决反对,在营帐中,徐达反复说救援安丰已失策,现在进攻庐州,坚城难克,若陈友谅出兵,必有大祸。
朱元璋不以为然,他觉得自己出兵安丰时陈友谅没动静,不足为惧。
徐达仍坚持,朱元璋突然大喝打断他,这次出征一无所获还多个麻烦,回去没脸见刘基,他下定决心:“你不用再说,我必取庐州!出征!”
与此同时,被朱元璋认为没见识的陈友谅在行宫,最后一次看王宫,身后站着汉军所有高级将领。他没闲着,几十天里动员了战争机器的所有潜力,组成六十万大军,将乘无敌战舰对朱元璋发起最后攻击。
他不用再忍耐了,他端起酒碗对将领们说:“此次出征,我军倾尽国力,是破釜沉舟之意!此战有进无退,有生无死!荡平朱元璋,就在此役,天下必为我大汉所有!” 说完一饮而尽,摔碎酒碗,“出征!”
两支军队从不同地方、朝着不同目标出发了,但他们终将在宿命中的战场迎来最后的决战。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