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天清晨,林煖在镜子前愣了很久。镜中的女孩眼眶深陷,眼下挂着淡淡的青黑,脸色苍白得像宣纸,连嘴角都无意识地向下撇着,整个人透着一股挥之不去的颓丧。她扯了扯嘴角想挤出一个微笑,却发现面部肌肉都变得僵硬。英语课上,老师让用“abandon”造句,她握着笔的手顿了顿,笔尖在纸上落下一行字:“I don't want to abandon us, but I feel abandoned.” 写完后又慌忙用涂改液盖住,白色的痕迹像一块丑陋的补丁,遮不住字里行间的委屈。
下课后,周屿轻轻敲了敲她的桌面,递过来一张折成方块的纸条。展开时,工整干净的字迹映入眼帘:“你还好吗?昨天物理课的笔记我整理好了,需要的话可以借你。另外,上次那道力学题我想到了另一种解法,要听听看吗?” 若是以前,她定会笑着接过,叽叽喳喳地问东问西,可此刻,那纸条像烧红的烙铁,她猛地缩回手,慌乱地摇头:“不用了,谢谢。”
周屿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眼里闪过一丝困惑,随即又恢复了温和的神色,轻声说:“没关系,要是需要帮忙随时找我。” 他转身离开时,林煖望着他的背影,心里涌上一阵酸楚。为什么要因为江寒至的偏执,伤害一直真心待她的朋友?可那个无形的牢笼早已形成,江寒至的沉默像一道枷锁,将她困在里面,连正常的交往都变得小心翼翼,生怕再触碰到什么不该碰的界限。
那天晚上,她坐在书桌前,台灯的光晕温暖而柔和,却照不进她冰凉的指尖。抽屉最深处,那个系着淡蓝色丝带的信札静静躺着,曾经是她最珍视的宝物——里面装着江寒至写的十二封信,有画着樱花的,有摘抄诗句的,有记录训练日常的,每一封都被她抚平褶皱,小心翼翼地收好。可现在,它像潘多拉的魔盒,她连打开的勇气都没有,怕看见那些温柔的字句,更怕想起那些早已变质的承诺。
第五天,她终究还是没能忍住,从书架上取下一本带着梨花暗纹的信纸。笔尖悬在“江寒至”三个字上方,停留了足足五分钟,墨水在纸上晕开一小点痕迹。写什么呢?再次解释和周屿只是普通同学?那样的辩解太过苍白,只会显得自己更加卑微;直接问他为什么不回信?答案其实早已明了,问出口不过是自取其辱;或者干脆道歉?可她反复回想,从头到尾都想不明白,自己究竟错在了哪里。
窗外的麻雀叽叽喳喳地叫着,阳光在信纸上移动,留下细碎的光斑。她握着笔的手轻轻颤抖,最终还是没能写下一个字,只有几滴不小心落下的墨迹,像她心里干涸的眼泪,突兀地印在洁白的纸上。
第六天,她避开王欣,独自一人去了操场。夕阳正缓缓下沉,把跑道染成了熟悉的金红色,像极了他们第一次一起看晚霞时的颜色。训练队的队员们正在做热身运动,脚步声整齐划一,口号声穿透暮色。她在人群中一眼就看见了江寒至——他穿着黑色的训练服,正在压腿,动作标准而流畅,偶尔和旁边的队友说笑几句,眉眼舒展,看起来和往常没有任何不同,仿佛那场持续了六天的冷战,从来都只是她一个人的独角戏。
晚风卷起地上的落叶,轻轻擦过她的脚踝。那一刻,一个残酷的事实像冰锥一样刺入心底:这场冷战,从始至终,痛苦的只有她一个人。他的世界依旧正常运转,有训练,有队友,有欢笑,而她却被困在回忆里,寸步难行。
第七天,早读课上,语文老师讲解着“破而后立”的哲理,林煖望着窗外抽新芽的树枝,突然做了一个决定。
晚自习结束的铃声响起时,她没有像往常一样匆匆收拾书包,而是等到教室里的人都走光了,才背上书包,悄悄爬上了教学楼的天台。夜风很凉,带着四月特有的湿润气息,吹起她的发丝和校服裙摆,猎猎作响。她从书包里取出那个系着蓝色丝带的信札,还有他去年樱花节送她的发夹——粉色的樱花花瓣,银色的夹子,曾经她几乎每天都戴着。
丝带解开时,发出轻微的声响,在寂静的天台上格外清晰。她一封封地拆开那些信,借着远处教学楼的灯光,逐字逐句地读着。第一封信里画的樱花,线条细腻得不像出自男生之手,旁边写着“听说你喜欢樱花,下次带你去看”;第二封信里说“最近训练密度一直很高,有点累,但想到你就觉得有动力”,现在想来,那句“密度很高”或许早已是预警,预示着他控制欲下的窒息感;第五封信里,他说“今天看到天上的云,像你画的宇航员,可爱又孤独”,当时只觉得浪漫到心底,此刻再读,却品出了一丝隐秘的操控——他只在自己心情好的时候,才愿意俯身欣赏她的世界,一旦脱离掌控,便立刻收回所有温柔。
最后一封信,是冷战前的最后一封,末尾那句“那个男生,是谁?”字迹比其他地方更重,当时她只当是吃醋的玩笑,现在反复读来,才终于看懂了字里行间藏不住的控制欲,像一张无形的网,试图将她牢牢困住。
她从口袋里摸出打火机,按下开关的瞬间,火苗窜了起来,橙红色的光芒在夜色中跳动。她盯着那些信,忽然犹豫了——那些共同度过的时光是真的,他在操场边给她递水时的温度是真的,深夜写信时的悸动是真的,甚至那些被她珍藏的细碎温柔,也都是真的。火焰慢慢舔上信纸的边缘,发出细微的噼啪声,墨迹在高温中渐渐卷曲、变黑,那些曾经让她心动的字句,一点点化为灰白的碎片。空气中弥漫着纸张燃烧的焦味,还夹杂着墨水被灼烧后的特殊气息,像一场无声的告别。
樱花发夹被她捏在手心,冰凉的金属触感传来。她犹豫了一下,终究还是闭了闭眼,将它扔进了火中。金属在高温中慢慢变形,发出暗红的光,粉色的塑料花瓣被火焰吞噬,渐渐焦黑、融化,最后变成一滩小小的残骸。她静静地站在原地,看着火焰一点点熄灭,奇怪的是,心里没有预想中的撕心裂肺,反而异常平静,像雨后的湖面,虽然还有涟漪,却已不再汹涌。
天台的风很大,很快就把灰烬吹散,有的落在栏杆上,有的飘向远处的夜空,最终消失在茫茫夜色中。那些曾经让她心动不已的瞬间,那些被小心翼翼珍藏的回忆,终究还是随风而逝了。
回到教学楼时,走廊里的灯已经熄灭了大半。她刚走进教室,就看见周屿正在收拾值日工具,看见她进来,笑着打招呼:“刚想去找你,一起回家吗?我值日结束了。”
这一次,她没有躲闪,也没有犹豫,抬起头,给了他一个真心的微笑:“好。”
收拾书包时,周屿状似随意地说:“看你最近心情不太好,周末要不要一起去图书馆?听说新进了一批推理小说,都是你喜欢的类型。”
“好啊。”她点点头,嘴角的笑意更深了些,“正好我也想换换心情。”
走出校门时,夜空中已经缀满了星星,几颗特别亮的,在墨蓝色的天幕上闪烁。晚风拂面,带着淡淡的栀子花香,是校门口那家花店飘来的。周屿推着自行车走在她身边,说着最近看的电影,语气轻松自然,没有刻意的安慰,也没有多余的追问,只是安静地陪着她。
走到分岔路口时,林煖突然停下脚步,轻声说:“其实……谢谢你一直这么关心我。”
周屿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起来,眼睛弯成了月牙:“这有什么好谢的?朋友之间不就应该这样吗?”
“朋友……”她重复着这个词,心里某个紧绷了很久的地方突然松动了,像被春风吹化的冰雪,渐渐柔软下来。
周屿骑车离开时,回头朝她挥了挥手:“周末记得早点到!” 她站在路口,望着他的背影消失在路灯的光影里,又抬头看了看星空。曾经她总把自己和江寒至的关系的关系比作星辰,以为彼此会一直照耀着对方,现在才明白,有些星星看似离得很近,其实相隔了几万光年;有些温暖看似触手可及,其实早已在漫长的时光旅途中冷却,再也暖不热人心。
这场没有硝烟的冷战,没有争吵,没有指责,却比任何激烈的冲突都更伤人。但它也像一面镜子,让她看清了很多事情:原来记得不等于尊重,温柔也可能藏着控制,沉默有时比争吵更残忍。
热茶会凉,星光会灭,再深刻的回忆也会被时间冲淡,而生活总要继续。林煖深吸一口气,晚风带着花香涌入鼻腔,清清爽爽的。她还有愿意等她一起回家的朋友,有周末可以一起去图书馆的约定,有重新开始的勇气,这些就已经足够。
心里某个地方,确实有什么东西随着那些信件一起化为了灰烬,那些心动的瞬间,那些卑微的期待,那些小心翼翼的讨好,都消失在了夜色里。但同时,又有新的东西在灰烬中悄悄萌芽——那是一个叫做“自我”的东西,虽然还很弱小,却终于挣脱了束缚,开始自由地呼吸。
今夜的风很温柔,像是懂得她此刻的心情,轻轻拂过她的发梢。路灯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一直延伸到回家的路上。这一次,她没有犹豫,也没有回头,脚步坚定地朝着光亮处走去。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