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天死了之后变成了鬼,她想,她终于自由了。
她想回家,她想找妈妈,她想接着念书,可是鬼怎么念书呢?也许她可以买些课本自学。
她想画画,她想当画家,她还想当科学家。
可是姜天发现她没办法离开这个村庄。她再一次被囚禁了。
姜天不明白,为什么她活着的时候被囚禁在这里,死了变成鬼,却也逃不出去。
凭什么呢?凭什么她要去死?凭什么她要被虐待这么多年?凭什么她要活生生看着自己的身体被野狗吃掉?凭什么死了都逃不出去?
她想回家,她只想回家,她只是……想再被妈妈拥抱一次。
姜天想再吃一次妈妈做的红烧排骨。
姜天想回家,却没有办法离开这个村子。
姜天很生气,姜天想把村子里所有的人都杀死。姜天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平息她心里的愤怒。】——楔子
李言接下来说的话拼凑起了姜天破碎的一生。
姜天当年在跑回外婆家的路上被人贩子拐走了。她被卖到了这个村子。
买她的人叫杨建仁,男,村里开小卖部的。买她回来是为了给自己的男儿杨药煮当“童养媳”。
之后没过几天杨药煮就病死了,杨建仁认为杨药煮是被姜天克死的。
从那以后姜天就被拴进了那间柴房,还被取了像狗一样的名字,“旺财”。
在那间潮湿的小柴房里,姜天熬了13年,被杨建仁殴打,虐待,侵犯了13年。
杨建仁还开发出了一种“生意”,村里人只要给钱就可以殴打,虐待,侵犯姜恬,一次50元,声称只要玩不死就行。
有一部分村里人参与了,都是男老头,他们贪图姜天的年轻,却又在背地里鄙夷她的不堪。
后来那些男老头都腻了,提起裤子之后又装作一副清高的样子,假装自己清清白白。
纸包不住火,更何况在这样一个芝麻大的村子里,这件事很快在村里传开了。
村里人都在背地里谴责杨建仁,最后决定再也不去杨建仁那里买东西,以此来安慰自己的良心。
那些人把自己的眼睛捂起来,耳朵堵起来,假装看不到就事不关己。但又要做一些可有可无的小事来彰显自己的良心。
似乎所有人都忘了,还有一个可怜的孩子被拴在那间柴房。
直到七年前,拐卖人口越抓越严,杨建仁害怕事情败露,在那间罪恶的柴房里掐死了姜天,随后抛尸野外。姜天的尸体在野外被野狗啃食殆尽。
姜天死后鬼魂一直徘徊在村子里,不断地吸收怨气,最终造就了今天的局面。
其实姜天并不是死于窒息,她当时只是被掐晕了过去。她再次醒来是在河边的荒地里,她是清醒着被野狗吃掉的。
她清醒地感受自己一点一点被吃掉,但是没有力气反抗。
濒死的时候,她想到了妈妈。她已经记不清记忆中妈妈的脸了,但她还记得妈妈的怀抱是温暖的。
她好想,再被妈妈抱住。
她最后看到的,是黎明前昏暗的天光。
她没能等到日出。
很多人都对她说过,一定会救她出来。但是最后往往不了了之。
对于姜天来说,她的一生停止在了7岁那年。
她就像一颗枯萎的树苗,在还没长大的时候,便被蛀虫盯上了。直到最后也没能长大。
“她的鬼魂就在这里。”李言拿出一张符纸,往空中一贴,姜天的身影终于显现了。
不对啊,自己怎么能看见?杨羽凡带着疑惑的目光看向李言。
李言像是看出了杨羽凡的疑惑,在杨羽凡耳边轻声说道:“这是一种特制的符纸,可以让普通人看见鬼魂。你在我身边的时候就相当于看不见鬼的普通人,所以用了这个符纸之后你能看见姜天。”
原来如此,杨羽凡又看向姜天的鬼魂,但是,为什么会是这样?
和杨羽凡想象中的人类的身影并不同,出现的是一团不可名状地不断蠕动的球形黑影。
打个比方的话,就像是一团大型黑色棉花糖,1米7高的那种,而且上面还长了很多只眼睛。
杨羽凡在脑海中疯狂头脑风暴的时候,姜武已经抱住了姜天。
“我的宝贝……我是妈妈啊,宝贝……妈妈来晚了,对不起……妈妈错了,妈妈应该早点找到你的……我明明来过这里,如果我当时能够找到你就好了……我的宝贝……你受苦了,妈妈对不起你……”姜武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
姜天也有了反应,从身体里颤颤巍巍地伸出了两条触手一样的东西回抱住了姜武,“妈……妈妈……你是妈妈……除了……都欺负我……所有人都欺负我……”
母女相认的场景让人动容,杨羽凡的眼睛也渐渐有了泪意。
“她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杨羽凡对着李言低声嘀咕道。
“姜天吸收了太多怨气,所以变成了现在这幅模样。”李言解释道。
杨羽凡反问道:“那有什么办法能让她变回去吗?”
李言默默摇了摇头。
李言又掏出了一本证件,证件上印着“妖管局”。
“姜天,你现在被逮捕了。请释放被你抓到的那些人类。”李言面无表情地说出这番话。
李言这一出让在场二人一鬼都没有反应过来。
“姜天,你违反了妖怪条例第XXX条,现在依法将你逮捕。请释放你抓住的那些人类。接下来你将会受到10~20年的监禁,鉴于你的怨气极大,普通工作人员无法有效监管你,将由本人亲自监管你。”李言补充道。
杨羽凡眼睛一转,试探性地起了个头,“也就是说,只要她跟着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