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稿意见回来了?"
裴智的声音突然在身后响起,把陈鹿从沉思中惊醒。她回过头,看见裴智站在她身后,目光落在她的电脑屏幕上。
"嗯,"陈鹿勉强笑了笑,"意见...有点难。"
裴智拉过旁边的椅子坐下:"让我看看。"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裴智耐心地陪她逐条分析审稿意见。他不仅指出了问题所在,还给出了具体的修改建议。更让陈鹿感动的是,他把自己多年积累的回复审稿意见的经验与技巧都倾囊相授。
"回复审稿人就像是在下一盘棋,"裴智在白纸上画着示意图,"你要学会把握他们的心理。有些问题是在考验你的专业素养,有些则是在引导你完善工作。要学会区分哪些需要坚决捍卫,哪些可以适当妥协。"
他教她如何将尖锐的质疑转化为展示工作亮点的机会,如何在保持谦逊的同时有力地捍卫自己的观点。这些经验对于初出茅庐的陈鹿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那一周里,他们前前后后迭代了四版修改方案。每次陈鹿觉得已经无懈可击的时候,裴智总能提出新的改进建议。在这个过程中,陈鹿不仅解决了技术上的难题,更学会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
她开始觉得,抛开那些遥远的光环,裴智是一个真正强大而可靠的同行者,一个非常好的师兄。
寒假前夕,实验室里的氛围明显轻松了许多。张瑞提议课题组聚个餐,大家都欣然同意。不过最后李洵因为要参加一个学术会议,苏霖也要提前回家,只剩下裴智和陈鹿一同前往。
他们选择在学校附近的一家火锅店。店里热气腾腾,红色的灯笼在冬日里显得格外温暖。张瑞很自然地承担起了点菜的任务,熟练地选择了大家都喜欢的菜品。
"这家店的羊肉很不错,"张瑞一边倒茶一边说,"我记得陈鹿是南方人,应该很少吃到这么地道的北方火锅吧?"
陈鹿笑着点头:"确实,我们那边的火锅更重麻辣,这种清汤涮肉的吃法很新鲜。"
整顿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着。张瑞分享着实验室的趣事,裴智偶尔补充几句,陈鹿则安静地听着,适时地露出微笑。氤氲的火锅蒸汽模糊了彼此的界限,让这个冬夜显得格外温馨。
饭后,陈鹿拿出了提前准备好的春节礼物。给张瑞的是一支精致的钢笔,给裴智的则是一个质感很好的笔记本。
"谢谢这半年来师兄们的照顾,"陈鹿真诚地说,"希望新的一年一切顺利。"
张瑞开心地收下礼物,裴智也微笑着道谢。那一刻,陈鹿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归属感。
寒假前,裴智又专门找陈鹿谈了一次。他们坐在实验室的小会议室里,裴智在白板上画出了她工作的整体脉络,帮她梳理了接下来的研究方向。
"你现在的基础已经很扎实了,"裴智说,"接下来可以考虑把这篇工作投出去了。我建议试试ACL,虽然竞争激烈,但是个很好的机会。"
他们一起制定了详细的投稿计划,把每个时间节点都标注得清清楚楚。这个春节,他们都因为紧迫的投稿任务而选择留在学校。
除夕夜,校园里显得格外宁静。偶尔有零星的鞭炮声从远处传来,提醒着这个特殊的日子。陈鹿独自在实验室里修改论文,窗外的夜色深邃而宁静。
在午夜钟声敲响之前,她给所有师兄和苏霖都发送了新春祝福。让她意外的是,裴智很快回复了:"新年快乐。工作进度怎么样了?"
"在收尾了。"陈鹿回复。
"好,加油,投稿进入倒计时了。"他回道。
真正的"倒计时"在某个凌晨达到**。那天陈鹿工作到凌晨四点,终于将论文的所有材料准备齐全,上传至Overleaf。她正准备最后检查一遍时,却惊讶地发现文档正在被另一个人实时编辑——那个编辑者的头像,是熟悉的蜡笔小新。
裴智在线,正在逐字逐句地帮她修改论文。从语法、措辞到图表引用,他修改得极其细致。陈鹿没有打扰,只是静静地坐在屏幕前,看着光标移动,文档在静谧的深夜里被一点点打磨得更加完美。
直到四点半,裴智发来信息:"整体可以了,几个小地方我标了注释,你看一下,没问题就可以提交了。"
"谢谢师兄!你还没休息吗?"
"嗯,我自己的论文也快收尾了,你提交完早点休息。"
那一刻,巨大的感激与一种难以名状的震动在陈鹿心中交织,达到了顶峰。在这个万家团圆又各自守岁的特殊夜晚,有一个人,在为她一篇看似微不足道的论文,燃烧着自己的深夜。
她知道,这份厚重的心意,与风月无关,源于一种更高阶的、来自引路人的责任与善意。她与他,像两条渐近线,在学术的坐标系里无限靠近,却似乎永远遵循着各自的轨迹,不会有相交的那一天。
窗外,第一缕晨光已经悄悄爬上了天际线。陈鹿轻轻点击了提交按钮,论文顺利进入了评审流程。她关掉电脑,走在回宿舍的路上,脚步格外轻盈。这个漫长的夜晚,不仅见证了一篇论文的诞生,更让她对未来的道路充满了信心。
雪花又开始飘落,在晨曦中闪烁着晶莹的光芒。陈鹿伸出手,接住一片雪花,看着它在掌心慢慢融化。就像那些悄然发生的变化一样,有些东西正在融化,有些东西正在生长。而她,已经做好了继续前行的准备。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