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棠来了。”陈砚之放下毛笔,转过身,眼里带着笑意,“路上没淋着雨吧?”
“没有,小周姐撑伞送我来的。”温棠走过去,把怀里的残砚递给母亲,“妈,你看这个,是外婆的砚台,今天在巷尾的时砚斋,有个少年说这是民国的坑仔岩端砚,还说边缘的印章是他爷爷刻的。”
陈砚之接过残砚,指尖摩挲着边缘的印章,眼神变得有些复杂:“没想到这砚台竟然是时砚斋的……你外婆年轻的时候,确实和时砚斋的老板认识,他们还是校友呢。”
“真的吗?”温棠眼睛一亮,“那个少年叫什么名字啊?他说可以帮我修砚台。”
“应该是陆家的孙子,叫陆时砚。”陈砚之把残砚放在桌上,“陆家的制砚手艺是祖传的,陆时砚这孩子很有天赋,十六岁就得了非遗传承人的奖,就是性子太闷,不爱说话。”
温棠心里一动,原来他叫陆时砚。这个名字和他很配,像青石板上的砚台,沉静又有力量。
“对了,明天你就要去古镇中学报道了,我已经帮你联系好班主任了。”陈砚之拍了拍她的肩膀,“课本都给你准备好了,就在你房间的书桌上。”
温棠点点头,心里却有些紧张。她从小就怕生,到了新学校,不知道能不能适应。
晚上,温棠躺在工作室阁楼的小床上,听着窗外的雨声,翻来覆去睡不着。她从枕头底下摸出拍立得,看着那张模糊的时砚斋照片,想起陆时砚清冷的眼神和递毛巾时的动作,忍不住笑了。
她打开手机,登录了自己的直播间后台。粉丝们还在讨论昨天直播时背景里的砚台声,还有人截了图,问她是不是在江南古镇。温棠犹豫了一下,发了一条动态:“新地方的雨,和砚台声很配。”配的就是那张时砚斋的照片。
刚发出去,评论区就炸了:
“哇!棠棠去江南了?这铺子看起来好有感觉!”
“背景里的帅哥呢?昨天的砚台声是不是就是从这里传出来的?”
“求地址!我要去偶遇棠棠和砚台帅哥!”
温棠看着评论,忍不住笑了。她回复了几条评论,就关掉了手机。明天要去新学校报道,她得早点休息。
第二天一早,雨停了。阳光透过阁楼的窗户照进来,落在桌上的残砚上,折射出细碎的光芒。温棠洗漱完,吃了早餐,就背着书包往学校走去。
古镇中学就在巷子口,离工作室不远。温棠站在学校门口,看着来来往往的学生,心里又开始紧张。她深吸一口气,走进校门,按照指示牌找到了班主任的办公室。
班主任是个和蔼的女老师,姓刘。刘老师把她带到教室门口,笑着对她说:“温棠,别紧张,同学们都很友好的。”
温棠点点头,跟着刘老师走进教室。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同学的目光都落在她身上。她的脸一下子红了,低着头,不敢看大家。
“同学们,这是我们班新来的转学生,叫温棠。”刘老师拍了拍手,“温棠,你就坐在最后一排那个空位上吧。”
温棠顺着刘老师指的方向看去,最后一排的空位旁边,坐着一个穿白衬衫的少年——正是昨天在时砚斋遇到的陆时砚。
她的心跳一下子快了起来,脚步都有些不稳。怎么会这么巧?他竟然和她同班,还是同桌?
陆时砚也看到了她,眼神里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又恢复了平静。他往旁边挪了挪,给她腾出位置。
温棠走到座位上,放下书包,坐下时不小心碰到了陆时砚的胳膊。她像被烫到一样缩了缩,小声说:“好巧啊,又见面了。”
陆时砚点点头,没说话,只是把桌上的课本往旁边挪了挪,给她腾出地方。
上课铃响了,刘老师开始讲课。温棠拿出课本,却怎么也集中不了注意力。她的余光总是不自觉地落在陆时砚身上,看着他认真听课的侧脸,看着他握笔的手指,想起昨天他蹲在雨里捡砚台的样子。
突然,刘老师的声音响起:“温棠,你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温棠猛地回过神,站起来,却不知道老师问的是什么。她的脸瞬间红透了,站在那里,手足无措。
就在这时,陆时砚的胳膊轻轻碰了碰她的胳膊。她低头,看到他在课本上指了指,上面写着问题的答案。
温棠心里一暖,照着他指的内容回答了问题。刘老师满意地点点头,让她坐下。
坐下后,温棠小声对陆时砚说:“谢谢你。”
陆时砚没说话,只是把一张纸条推到她面前。纸条上写着:“上课认真听。”字迹清隽,和他的人一样,干净又利落。
温棠看着纸条,忍不住笑了。她把纸条叠好,放进铅笔盒里,心里的紧张感一下子消失了。她想,有这样一个同桌,或许在新学校的生活,也不会那么难。
接下来的几节课,温棠渐渐适应了。陆时砚虽然话少,却很照顾她。她不知道教室的位置,他会默默指给她;她忘记带课本,他会把自己的课本往她那边挪;她听不懂方言,他会在她耳边小声翻译。
午休的时候,温棠拿出从家里带来的三明治,刚要吃,就看到陆时砚从书包里拿出一个油纸包,里面是桂花糕。他把桂花糕放在她面前,说:“我爷爷做的,尝尝。”
温棠愣了愣,接过桂花糕,咬了一口。桂花的香气在嘴里散开,甜而不腻,很好吃。她抬起头,对陆时砚笑了笑:“谢谢你,很好吃。”
陆时砚的耳尖微微红了,低下头,继续吃自己的午饭。
温棠看着他的侧脸,心里像吃了桂花糕一样甜。她想,这个江南古镇,这个沉默的少年,或许会成为她在这里最温暖的牵挂。
下午的数学课,温棠听得昏昏欲睡。她的数学一直不好,老师讲的内容,她根本听不懂。下课铃响了,她趴在桌上,看着满纸的数学公式,忍不住叹了口气。
陆时砚收拾课本的动作顿了顿,问她:“听不懂?”
温棠点点头,声音里带着委屈:“嗯,数学好难啊。”
陆时砚没说话,只是拿出一张草稿纸,开始给她讲题。他讲题的声音很轻,却很清晰,把复杂的公式拆解得很简单。温棠看着他认真的样子,听着他的声音,突然觉得数学也没有那么难了。
“听懂了吗?”陆时砚讲完,问她。
温棠点点头,笑着说:“听懂了,谢谢你。你讲得比老师还好。”
陆时砚的耳尖又红了,他合上草稿纸,说:“不懂就问我。”
温棠心里一暖,用力点点头。
放学的时候,温棠和陆时砚一起走出教室。走到校门口,陆时砚说:“我家就在巷尾,一起走?”
温棠点点头,和他一起往巷子里走。夕阳照在青石板路上,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你什么时候开始制砚的?”温棠忍不住问。
“五岁。”陆时砚说,“我爷爷教我的。”
“你很喜欢制砚吗?”
“嗯。”陆时砚点点头,“制砚的时候,很安静。”
温棠笑了,她能想象出他坐在时砚斋里制砚的样子,安静又专注。
“你的直播间,叫‘棠棠的古籍小铺’?”陆时砚突然问。
温棠愣了一下,惊讶地看着他:“你怎么知道?”
陆时砚指了指她的书包,上面挂着一个小小的钥匙扣,正是直播间的logo。“昨天看到的。”他说。
温棠的脸一下子红了,她没想到他竟然注意到了这个。“你……你看过我的直播?”
陆时砚点点头,说:“你讲的古籍修复,很有意思。”
温棠心里像开了花一样,她的直播很少有人看,没想到陆时砚竟然看过,还说很有意思。
“那你以后要是有时间,可以来看我的直播。”温棠说,声音里带着期待。
陆时砚点点头,说:“好。”
走到时砚斋门口,陆时砚停下脚步,说:“我到了。你外婆的砚台,要是想修,随时拿来。”
温棠点点头,说:“谢谢你。明天见。”
“明天见。”陆时砚走进铺子里,放下了竹帘。
温棠站在巷子里,看着时砚斋的灯光,心里暖暖的。她摸了摸书包上的钥匙扣,想起陆时砚说她讲的古籍修复很有意思,忍不住笑了。
她想,这个江南古镇,这个沉默的少年,或许就是她的命中注定。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